竖向设计的总结

标签:
竖向设计的总结 |
分类: 建筑施工图 |
一、竖向设计的概念:(垂直设计、竖向布置)
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在研究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高程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因地制宜地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位置,合理地组织地面排水、有利于地下管线的敷设,并解决好场地内外的高程衔接。
•
•
•
•
•
二、竖向设计的原则:
①满足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
②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方量
③满足道路布局合理的技术要求
④解决场地排水问题
⑤满足工程建设与使用的地质、水文等要求
⑥满足建筑基础埋深、工程管线敷设的要求
三、竖向设计的现状资料:
地形图——地形测绘图(1:500、1:1000)(0.05-1.00等高线)(50-100m纵横坐标网)
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资料
场地平面布局——场地内的建、构物
场地道路布置
场地排水与防洪方案
地下管线的情况
填土土源与弃土地点
四、竖向设计的成果:
设计说明书 、竖向布置图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土方图
五、地面的竖向设计布置形式(场地平整程度、高差变化)
平坡式:
台阶式:
六、地面的竖向设计布置形式的相关内容:
自然地面坡度划分: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
类别 |
数值 |
特点 |
平坡、缓坡 |
平坡:3% 缓坡:3%-10% |
小于5%的缓坡地段,建筑宜平行等高线或与之斜交布置 长度不超过30-50m |
中坡 |
10%-25%为中坡 |
道路宜平行等高线或与之斜交布置 |
陡坡、急坡 |
陡坡:25%-50% 50%以上为急坡 |
不宜大规模开发 |
1、台阶式
1)台阶式布置:
台阶的尺寸:需要宽度、容许宽度
容许的宽度:B=(175~180)× H填 / i地-i整
2)台阶的高度:
相邻台阶之间的高差称为台阶高度。台阶高度主要取决于场地自然地形横向坡度和相邻台阶之间的功能关系、交通组织及其技术要求。
台阶高差一般以3.0——4.0m为宜(最高4.0——6.0m),以免道路坡道过长、交通组织困难并增加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工程量。
台阶高度也不宜过低,一般不小于1.0m。
3)相邻台阶的连接方式:
边坡处理和挡土墙:
边坡:
4)按降雨量划分台阶高度:
5)两个的关系:护坡是建筑在边坡上的附属工程,是起保护边坡不被雨水冲刷或边坡绿化作用的,而挡土墙是为了保护高路基减少放坡或保护河道等作用,它们之间没有特别的关系,有的护坡底角(力点)作用在挡土墙上,它们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两两相帮衬,但护坡必须在边坡上。
边沟是设置在挖方路基(路堑)两侧,排水沟是设置在填方路基(路基)两侧。功能和结构基本相同,排水沟尺寸会略大一些。
边沟是排雨水量小的地方边沟是指路基边缘的排水沟,主要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小量地面水;排水沟是将边沟、截水沟、路基附近的积水排到桥涵处或路基之处的天然河沟里的水沟。
6)边坡的放坡要求(填、挖方边坡要求):
2、挡土墙: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岩土坍塌而修筑的、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
常见的断面形式有以下几种:
1.直立式
2.倾斜式
3.台阶式
4.重力式
5.悬臂式
1)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 、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2)台阶与建、构筑物的距离:
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当基础宽度小于3m时,其基础底面外边缘至坡顶的水平距离s(图6.3.6),应符合下式要求,并不得小于2.5m
1、 使墙背土层压力最小,其中仰斜墙的主动土压力最小,而俯斜压墙主动土压力最大,垂直墙主动土压力介于前两者之间。
2、挖填方要求看,当边坡挖方时,仰斜墙背与开挖的边坡紧密地结合,而俯斜压墙背则需回填土;搜建筑
3、当边坡填土时,仰斜墙背填方夯实困难而垂直墙与俯斜墙夯实较容易。
4、墙前地形平坦时,用仰斜墙较合理,墙前地形较陡时,用垂直较合理。
4)挡土墙的基础置埋深度(保护,稳固)
5)挡土墙排水措施:
6)挡土墙的加固:
1、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3)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
(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5)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搜建筑
注:山地和丘陵地区竖向设计尚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2、竖向设计的方法(平土方式):
3、竖向设计的方法(常用表达方法):
(1)高程箭头法
高程箭头法其表达内容:
•根据竖向设计的原则及有关规定,在总平面图上确定设计区域内的自然地形;
•注明建、构筑物的坐标与四角标高、室内地坪标高和室外设计标高;
•注明道路及铁路的控制点(交叉点、变坡点)处的坐标及标高;
•注明明沟沟底面起坡点和转折点的标高、坡度、明沟的高度比;
•用箭头表明地面的排水方向
•较复杂地段,可直接给出设计剖面。
纵横断面法其表达内容:
•绘制方格网
•确定方格网交点的自然标高
•选定标高起点
•绘制方格网的自然地面立体图
•确定方格网交点的设计标高
•设计场地的土方量
九、坡面
1、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与限制坡长:
2、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
3、建筑物与地形坡面的关系:
4、建筑物结合地形布置的方法:
十、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高差(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最小高差):
十一、道路交叉口的处理:
十二、场地雨水的排水方式:
各种明沟够深和纵坡度要求:
十三、广场基本形态
1、单脊广场基本形态:
2、双脊广场基本形态:
十四、处理好填、挖关系:
1.多挖少填
2.重挖轻填
3.上挖下填
4.近挖近填
5.避免重复填挖
安排好地表覆土——覆土顺序一般为:上土下岩;大块在下、细粒
在上;酸碱性岩土在下、中性岩土在上;不易风化的在上、易风化
的在上;不肥沃的土在下、肥沃的土在上。
十五、施工高程的确定、标注零界线、土方量的计算:
1、土方工程的其他有关问题:
土壤经过挖掘后,土体的原组织结构破坏,其体积必然增大。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上层土压的作用和雨水浸润,或经过夯实后,土壤颗粒再度结合,才能基本密实;但仍不能把挖松的土壤夯实到原来体积——可松动性
松土系数——其体积与原体积之比为土壤的疏松系数
2、基础、道路及管沟的余土估计:
1)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的余方量
2)地下室土方量
3)道路路槽余方量
4)管线地沟的余方量
十六、建筑定位:外墙尺寸
总图设计常见问题总结
第一部分:总平篇
☀用地红线和建筑红线。(此种错误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影响重大,一定要细心核对,切记、切记)。
☀许多用地范围往往把市政路的一半包含在里面,实际上这是征地范围,真正的可用地范围应该从道路红线开始。
☀工程开始前,尽量收集以下资料,越详细越好:
§
§
§
§
§
§
……
☀别轻易作出判断和承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对基础资料一定不能放弃。
☀对地形图上各表达内容应有清楚的了解,简单说就是要掌握地形图图例。
☀对市政设计道路图纸内容应有识图的能力。
☀注意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许地形图是一套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到了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网又是一套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这个时候要小心了。
☀建筑物定位坐标。(没有好的方法,认真作吧)
☀别把小区道路紧紧的贴在用地红线上,给围墙和挡土墙留点地方。
☀挡土墙不是什么好东西,能不设尽量不设。
☀如果严格控制,挡土墙的基础也是不允许出用地红线的,所以一定要留出足够的场地来。
☀景观设计时,别随意种大树,地底下还有设备管线呢,树很难成活,管线也得玩完。
☀对“自家”场地的设计,最好不要影响到周围其他“邻居”,和平共处是一件好事。
☀如果有发展商提出“先铺管线,然后修路,之后种树,最后盖房子”,千万别答应下来,有过很惨的教训,如果你不信,可以试试。
☀如果是满铺地下室,那么要考虑其他附属设施的设置,如化粪池、垃圾站、煤气调压站等等。
☀幼儿园、学校的占地面积要作够,不要把小区道路也“圈”进去,将来是要设置围墙的,那路还怎么走?
☀总图绘制时,一定不能用假尺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对已经存在的道路进行改造设计,那么请注意路下面是不是还有隐藏的管线存在。
☀在一些地区,扩初审批时,是需要提供“交评”意见的,也就是交通分析,我们是作不了的,要提早让甲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来做。
☀对地形图截取时,一般应保留红线外50-100米的距离,可以准确反映出周边建、构筑物和地形高差关系。
☀防洪非常重要,建筑物应避让冲沟、泄洪道。
☀绘制总平面图时,一定在世界坐标系内进行绘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
第二部分:竖向篇
☀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
·
·
·
·
·
☀场地与市政路相接时,接的是市政路边缘,而不是中心线,相接的坡度不能大于3%。基地红线与道路之间过渡的人行道和绿化带可不是由我们说了算的,相接坡度过大,等同于设置了一道“堤坝”,市政是不允许的。
☀对基地与市政接口处标高一定核准。
☀场地很平或者低于周边市政道路时,竖向设计时要注意基地最远点雨污水是否能通过重力自流到达市政管线,请设备专业核对下,是不错的选择。
☀对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厚度,除了关注整体,还要关注“不起眼”的地方,当所有的设备室外管线都从这个地方经过时,你就开始省悟了。
☀道路最好有一定的纵坡度,不要总使用最小值,在雨季,道路积水的感觉不好。
☀如果基地足够大,那么对道路的要求就比较高,不要随意或很短的距离就设置变坡点,锯齿形的道路,大多数人不太喜欢。
☀如果基地地势较低,周边地形又较高,那么要注意截洪渠和排洪渠的设置,至于设在红线内还是红线外,要看政府审批部门的意见,不可擅自决定。
☀基地如果与市政道路之间需设置挡土墙,那么请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内,街道两边的形象很重要。(有没有看过街道两边的陈旧建筑只粉刷一面墙)
☀在山地建设中,建设单位一般很重视土方量,所以当你给甲方提供参考数值时,最好一次比一次小,如果一次比一次大,会有人不高兴的,至于怎么小,自己想办法了。
☀如果基地内收集的雨水是排入河流或湖泊的,那么要注意河流湖泊的最高洪水位,否则雨季里,也许水会倒流的
☀架空高压电缆有高压走廊,相信这条“地球人”都知道,但是还有一个,场地竖向设计时,要注意与高压线的垂直距离,否则下面站个人,生命会受到威胁的。
☀给甲方提供临时道路进行前期场地开挖时,除了避开地上的东西,地下的东西也别忘了,如果路下面正好有地下室,那么你知道怎样来开挖吗?反正我不知道。
☀竖向设计要有“前瞻性”,不仅能满足现状要求,而且当未来条件发生改变时,仍能满足衔接要求。
☀在道路交叉口范围内,最好在30-50米范围内,设置不大于2-3%的坡度,急转弯加陡坡最容易发生事故。
☀做北方工程要考虑冻土问题,对室外管线的覆土厚度,道路厚度等都有着额外的要求。
☀室外管线综合时,如果直埋,场地再怎么紧张,也不可以把两种管线一上一下平行敷设,也许施工单位敢,不过我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如果在工程开始阶段,甲方就催要场地平土开挖图,那么在计算时(尤其是地下室部分的大面积开挖),最好不要“一步到位”,挖少了,可以继续挖,如果挖多了,再回填可就麻烦了。
☀对基地周边规划道路要注意,如果等级较高,我们是设计不了的,不要小看道路那几条线,即使设计出来了,市政也不一定同意,道路改了,总图竖向可就麻烦了。所以尽量让甲方提供规划资料,实在不行,也得弄个“等效替代物”来,万一出了问题,可不是好解决的。
☀如果做政府项目,那么许多依据资料可能要由你自己来收集,一些资料可能还在随时变化,这时候要格外小心,也许需要你多索要几次。(第五高级中学,中间阶段由市政院收集的道路资料与最后再次收集的资料在竖向设计上根本就是两回事)
☀各地对绿地率的算法和规定有些不同。例如有的地方要求地下室顶板覆土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才可以,对基地竖向也有要求,针对不同的地方,可以事先向甲方了解下。
☀当一个大地下室上面有几栋建筑时,如果在扩初阶段已经选了某栋作为±0.00,那么在施工图阶段最好仍将这栋作为±0.00,看过别人的教训,甲方施工了很久,才发现±0.00已经跑了,于是开始跟设计单位“PK”了。
第三部分:消防经验总结篇
☀地下室顶板上有消防车道时,当景观设计对建筑总图进行车道改动时,一定不要忘了第一时间通知结构专业。
☀消防很重要,再好的方案,消防行不通,那就都不通了,别在视觉上欺骗自己,实际在机子上画画,行不行,一眼就知道了。
☀作过一个工程,消防扑救登高面的设置在扩初阶段,消防局同意了,在施工图阶段,消防局反悔了,敢去说理吗?所以最好按“规”办事。
☀消防扑救面最好别利用市政道路,否则你得看别人的脸色,再说路边也许还有很多大树,放倒它们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各地对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登高面的要求不是完全一样的,如上海是15x8米的场地,杭州按建筑高度和层数划分,这一点要了解清楚。
☀高压走廊下面有时会有道路通过,那么最好别把这条道路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来使用,万一云梯碰了高压线就麻烦了。
☀消防车道的布置不要太“曲折”,也许很“好看”,但不一定好用,时间就是生命呀。
☀对于消防车道和登高场地的设置,我们通常是进行整体考虑,但如果项目要进行分期开发建设时,这个时候要注意了,也许甲方会要求各期独立满足消防要求。
总平面布局时,边坡、挡土墙尺度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