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丽萍:《山西省2013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
(2013-05-11 00:28: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中考专栏 |
《山西省2013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山西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现在开始,欢迎各位的到来!我是蒲丽萍,省教科院初中历史教研员,历史研讨会由我来主持。今年研讨会的任务仍然是三项,一、学习201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科目说明;二、进行典型例题的分析;三、复习课的观摩和交流。复习课的观摩活动明天上午进行。
今天上午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目说明。
考试科目说明,是省教育部门制定的规范中考命题的文件,具有法规的性质。不论是命题人员,还是备考教师,都有义务学习科目说明,这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负责,也是对省考试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支持。今天各位能来到这里,表明大家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因此,首先我要说:感谢大家,谢谢各位的支持!
今年的历史科目说明这个文件,大多数老师还没有看到,所以,我们先来一起来阅读。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山西地方史知识。对六个板块中四十四个学习主题的内容,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筛选,删除那些不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内容,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山西地方史知识以学习主题的内容为切入口,进行考查。
知识目标严格执行内容标准的规定。教师应认真研究内容标准,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一系列条目,逐一落实,以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比如: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条可以分解为:洋务运动的目标、人物、主要功劳;洋务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两条可以分解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资料来源
题型是能力的具体考查形式。2013年中考历史题型将保留课改以来的成果,并使之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大,能力考查全面,设计多种多样。通过选择题,考查学生在“双基”方面的总体水平。
材料题:就是如何从材料中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一般来讲,材料中蕴含下列一系列关系:史实与观点、目的与意义、原因与结果、动因与后果、措施与作用等。要求学生“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果。通过材料题,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能力。
分析说明题:考点一般为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相关事件。试题由材料引入,设问循序渐进,答案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引导,调动和处理相关知识,主动地和有创造性地作答。通过分析说明题,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探究题:探究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纸笔测试,具有研究的性质。依照研究的基本步骤,历史探究题的基本框架确定为“一个主题,三项任务”。
“一个主题”——从时政热点切入确定主题,进而追溯历史,从而体现历史课程的“资治”功能;“任务一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思品和历史合为“文科综合卷”。历史为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5分。
2.试卷结构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机读卡作答。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书面纸笔作答。考试的内容比例和题型分值如下:
内容及题型 |
|
||
|
|
约15% |
|
|
约35% |
||
|
约45% |
||
|
约5% |
||
题型 |
第Ⅰ卷 |
|
30分 |
第Ⅱ卷 |
|
45分 |
这就是2013年历史科目说明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