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萧条与伯南克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

(2009-04-19 22:01:19)
标签:

财经

经济

大萧条

金本位

伯南克

美国

分类: 财经

   

    美国是幸运的,因为在危机深重的时刻,有一位对危机有深刻理解的伯南克掌舵央行。伯南克更是幸运的,前半生作为知名教授研究经济危机和货币政策,后半辈子成为政策制定者来检验他的学术主张。如果伯南克的政策顺利实施后获得成功,那么他将是未来世界史和经济史上要被重重写上一笔的人。 

    伯南克于2006年接过格林斯潘的指挥棒,成为美联储新一任主席。自此,伯南克的货币政策主张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在出任美联储掌门人之前,他在宏观经济学界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地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本人还是大萧条方面的专家,按他自己的话说,“解释大萧条是经济学的圣杯”。 

    对大萧条的成因,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解释。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强调总需求的不稳定性,而总需求的急剧下降,又是由人们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下降趋势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造成的。总需求不足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构成,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使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从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使得预期利润率下降,与利率水平不适应,从而投资需求不足。政策上凯恩斯主张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货币主义领军人物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有一章对大萧条进行了解释,指出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变化,即直接由20世纪30年代初货币供给的收缩引起。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恒久收入”,恒久收入是稳定的,因此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经济的不稳定大都可以归因于由货币当局操纵的货币供应量波动引起的。从两个学派的对比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强调自发支出的下降导致总需求下降是大萧条的原因,而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导致的总需求下降是大萧条成因。 

    伯南克对大萧条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自身的情况,而是从世界范围出发。以实证分析为主,结合当时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分析了大萧条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扩散的。他认为,总需求的下降是大萧条的重要原因,造成总需求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世界范围的通货紧缩。伯南克将通货紧缩的原因归结为当时国际货币体系,即一战后重建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先天不足。除货币因素(即通货紧缩)外,一些非货币因素在大萧条的形成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银行恐慌和企业不景气等问题的存在缩减了信贷业务,从而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崩溃。 

    回顾大萧条的经济史,通过对比不同国家间金本位制度实施的时间与从危机中恢复的关系,可以发现,很多国家都是在放弃金本位制度后,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走出通缩、挣脱萧条的。英国最早摆脱金本位制度、获得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开始扩充货币供应量,最早走出通缩,开始复苏。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度、实施扩充货币政策的时间晚于英国,其摆脱通缩、开始复苏的时间也晚于英国。美国的经济在大萧条见底的时间就是在1933年初。而1933年4月,刚好就是美国脱离金本位、实行货币贬值开始的时间。而这刚好也是美国的货币供应开始扭转向下趋势、走入上升通道的起点,同时也是美国工业生产开始逐步恢复的起点。法国是大萧条时期最晚摆脱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其从走出通缩的时间也最晚。其物价企稳、摆脱通缩开始的时间就是开始于1935年年底,刚好是其摆脱金本位束缚、获得货币政策灵活性的时间。通过这些案例我们看到,扩大货币供应量对于摆脱通缩阴影的作用。这也是众多研究者从大萧条中得到的启发,目前广泛实施的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思路多少来自于对大萧条的研究。 

    对比大萧条来说,这一次货币政策放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实大了很多。同时,美联储也很注重将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剥离结合起来,使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到实体经济,正所谓“疏通管道与输血同样重要”。美联储3月18日宣布将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目标区间内,并表示将利用一切可能的工具来促使经济复苏。为有效改善信贷市场环境,美联储将购买总额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为给住房市场以更大支持,美联储再额外购买相关住房抵押证券7500亿美元,同时还将追加购买1000亿美元的房贷机构债券。此外,美联储还将扩大短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的担保品范围。 

    虽然大萧条中吸取的教训使得人们或许能够避免犯与大萧条时期同样的错误,但是会不会有其它的问题产生,这可能需要等待历史去评述。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能够对实体经济起到刺激的作用,但在长期内,一定会推高通胀,美国在大萧条后1934年、1936年面临巨幅的通胀就是前期货币持续放松的结果。目前的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能够起到“再通胀”的效果,能够避免经济进入持续通缩,但是否会产生其它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是个未知数。大萧条过了几十年之后,人们才对大萧条的机理有最根本的认识。我想这一次全球危机也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内改革和丰富宏观、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