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主要栽培品种和新品种简介
(一)新台糖16号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F171×74-575;
[特征特性]
中茎,偶有细茎出现,植株直立,节间圆筒形,蔗茎剥叶前呈黄绿色,露光后呈浅紫色,露光久后变淡绿色。蜡质带厚,无生长裂缝亦无木栓斑块。生长带略显凸起,根点3排~4排,不规则排列。芽卵形,有浅芽沟,芽基陷入叶痕,芽尖平生长带,芽翼窄,芽孔近芽顶,有2号、4号、10号、16号及26号毛群。叶片呈绿色,向上束生,叶顶部弯垂,内叶耳呈披针形,外叶耳为平过渡至三角形,有57号毛群。
该品种早熟,高糖,丰产。萌芽整齐,初期生长旺盛,中、后期生长亦粗壮,有效茎多且长,无蒲心,容易脱叶,不易倒伏;不易抽穗,成熟期与新台糖1号相同,成熟后期糖分不降低。宿根性与新台糖10号相似,抗黑穗病,但易发梢腐病,耐旱性差。
据广西甘蔗研究所1998~1999年13个点品比试验和示范结果:新台糖16号平均每公顷产蔗117.78吨,比对照品种桂糖11号(91.53吨)增产26.25吨,增幅28.68%,且12月上旬蔗糖含量平均为14.65%,比桂糖11号(13.34%)高1.34个百分点。
[栽培要点](1)根据该品种萌芽快,整齐,蔗苗粗壮,前、中期生长快等特点,要施足基肥,提早追肥。(2)对宿根蔗及时开垄松兜,早施肥,早培土管理。(3)适宜在水肥条件中等以上的土壤种植。
(二)新台糖22号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新台糖5号×69-463;
[特征特性]
中大茎,植株直立。原料茎长,蔗茎剥叶前为浅黄绿色,剥叶初期呈紫红色,暴晒后为深紫红色,节间倒圆锥形。蜡粉带被较厚的蜡粉,节间蜡粉也较厚,分布均匀。无生长裂缝,亦无木栓斑块。芽沟甚为明显,自蔗芽顶端直达叶痕。生长带稍凸起,呈浅黄色,露光后呈暗紫红色。根带剥叶前为浅黄白色,露光后呈深紫红色。根点2排~3排,呈不规则排列。芽体中等,一般呈卵圆形,剥叶前为浅黄色,脱叶后为棕黄色。叶片绿色,叶身狭窄,叶片弯垂成弓状,未展开叶的叶端(约占全叶长度的1/3)弯垂。易脱叶,叶鞘青紫色,老叶鞘呈暗紫色,57号毛群发达,褶皱带长方形、浅绿色。叶舌为水平新月形。内叶耳为长披针形,外叶耳为钝三角形。
新台糖22号中熟,高糖。萌芽率高,分蘖率中等,初期生产稍慢,中后期生长快,易脱叶,较抗倒伏,不易抽穗,但芽易萌动产生侧芽,易感梢腐病,不抗黑穗病。该品种丰产性好,新植产量高,一般单产可达5~7吨/亩,高产田块可达10吨/亩以上,是目前我区推广面积较大的一个优良品种。但宿根性较差,宿根产量一般。根据广西1999年~2001年的区试资料,21点次试验结果,新台糖22号,平均亩产蔗茎6165公斤,比对照桂糖11号减产0.9%;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五位,10月~1月平均蔗糖分高于对照,平均亩含糖量846.5公斤,比对照增产2.5%。
[栽培要点](1)该品种适宜肥力中等以上的各类土壤种植,植期可提早。(2)耐旱力强,旱坡地可以种植。(3)梢部较小,易脱叶,可作为机械收获的选用品种。
(三)新台糖25号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79-6048×69-63;
[特征特性]
茎基部、茎径及梢部大小中等,节间圆筒形。蔗茎在叶鞘脱落后经阳光照射渐呈浅黄色,暴晒后呈浅紫色,茎表面被白色蜡粉。根带在未脱叶前呈淡黄色,脱叶后经暴晒变成黄色。根点4排~5排,呈不规则排列。芽体大小中等,叶鞘尚未脱落前幼芽为淡黄色卵圆形,老芽在叶鞘脱落后向外凸出呈深紫色,芽基紧接着叶痕,生长带位于芽的上端成水平线,从芽上端背面穿过,芽翼宽度中等,着生于芽的上半部,芽孔位于上半部,具有7号、8号、10号、16号等毛群。叶片深绿色,叶宽度中等,叶片斜举挺立,新叶叶尖直立,老叶尖端弯曲,不易脱叶。叶鞘青绿色,老叶鞘略带紫色,叶鞘被蜡粉不明显,57号毛群不发达,褶皱带为平底边三角形、暗紫色。叶舌为新月形。内叶耳为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具51号、51a号、71号等毛群。
该品种萌芽整齐,分蘖力旺盛,茎径中等,易封行,易控制杂草,宿根性强,特早熟。根据台湾糖业科学研究所测定,蔗糖含量在11月平均达14.40%,12月至翌年2月为15.13%~15.53%,但3月后逐渐下降。该品种强抗叶枯病,抵抗第一型黑穗病、黄锈病及叶梢病,易感染第三型黑穗病,对露菌病具有抵抗性但切株测定呈感染,对绵蚜虫发生时的虫落数较新台糖10号多。该品种作为特早熟品种,适合于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壤土、沙壤土、粘壤土、粘土等栽培。新台糖25号对肥水较为敏感。肥水充足时,易获得高产(7吨/亩左右),反之,不易获得高产。
[栽培要点](1)播种前要做好种苗消毒工作。(2)该品种耐旱性虽优于新台糖10号,但栽培期间仍需注意灌溉。(3)要注意高培土以防倒伏,并注意防止绵蚜虫为害。
(四)新台糖26号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71-296×ROC11;
[特征特性]
新台糖26号蔗茎粗、长,节间圆筒形,叶鞘脱落前蔗茎呈浅黄色,叶鞘脱落后蔗茎经阳光照射呈浅绿色,久经阳光暴晒后蔗茎呈紫色。茎表面覆盖白色蜡粉,蔗茎无生长裂缝。根带在未脱叶前呈淡黄色,脱叶后经阳光暴晒呈绿色。根源3列~4列,呈不规则排列;芽体中等,圆形,在叶鞘尚未脱落前之幼芽向外突出,外缘为淡黄色,中部淡绿色,老芽在叶鞘脱落后亦向外凸出呈淡黄色,芽基紧接叶痕,芽沟不明显,生长带位于芽之上端成水平线,芽翼宽度中等,著生于芽之上半部,芽孔位于上半部,芽上端低于生长带,具有7、11、19毛群。叶片绿色,色泽较淡,叶片宽度中等,叶姿斜挺,新叶叶尖直立,老叶尖端弯垂。不易脱叶,叶鞘淡绿,老叶鞘黄绿色,叶鞘覆盖蜡粉不明显,57号毛群不发达。褶皱带为高三角形上边下边皆成弧线。叶舌为带形。内叶耳为三角形,外叶耳为过渡形。具有51、51a、52、61、66毛群。
新台糖26号萌芽整齐,分蘖力旺盛,初期生长稍慢,中后期转速,全期生长势优,中大茎,原料茎长与ROC16相仿,茎粗且重,原料茎数中等。梢头部小,内容小孔,宿根性佳。对黑穗病之抗性中等至抵抗,抵抗黄、褐锈病,对叶枯病之抗性为中等。本品种早熟、高糖,糖分较新台糖9号、新台糖15号及新台糖16号为高。11月制糖率为13.49%,随后持续上升,至3月可达15.70%,适合开工初、中期采收。1月中旬以后偶有开花现象,但糖分此时已达高峰,因此,采收期不宜延后,一月底前采收完毕为宜。
[栽培要点]
(1)本品种适合在高地下水位,地力中等或中等以上有灌溉排水之壤土、沙壤土或粘土栽培。(2)
本品种不宜晚植,最适七、八月间种植,因初期生长稍慢,培土不宜过早,以利分蘖。(3)本品种对肥水需求较高,耐旱性较弱,地力贫瘠及水力不足地区不宜种植。(4)本品种早熟、高糖可配合其他早熟种一起种植。(5)本品种一月中旬以后如有开花现象,表示糖分已达高峰,应优先采收,不宜延后。
(五) 新台糖27号
[品种来源]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组合]F176×CP58-48
[形态特征]植株直立,中至中大茎,原料茎长,节间圆筒形,叶鞘脱落前蔗茎成黄绿色,叶鞘脱落后蔗茎经阳光照射渐呈淡绿色,久经阳光曝晒后蔗茎则成青绿色,茎表面覆盖少量白色蜡粉,根点3—4排,呈不规则排列。芽体中等大,长卵圆形,剥叶前为淡黄色,曝光久后成绿色,老芽在叶鞘脱落后向外凸出。芽体基部紧接叶痕,芽翼较宽,芽顶端平生长带,芽孔位于上半部。叶片绿色,色泽较淡,叶片宽度中等以上,叶片直立,叶姿略散,老叶易黄,容易脱叶,老叶鞘为灰白色,叶鞘覆盖蜡粉不明显,57号毛群不发达,折皱带成三角形,叶舌为带形至新月形。
[农艺性状]萌芽快,分蘖中等,前、中期生长快,生长势优,宿根性好,抗病性强,中至中大茎,原料茎长。中早熟、高糖、高产。11月蔗糖分为13.42%,2月蔗糖分为15.53%,均高于对照种新台糖1号和新台糖10号。该品种适合种植于地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砂壤土、壤土、粘土、粘壤土。该品种因节间极长,萌芽数相对较少,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该品种于2004年5月22~2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组织有关专家在海南省三亚市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确认为是新台糖27号。
(六)台优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不详;
[特征特性]
中大茎,植株高大,节稍大,有细腰感觉,节间圆筒形;蔗茎剥叶前浅黄色,曝光后呈淡紫色,久曝晒后变成浅黄绿色,蜡粉带蜡粉厚,形成环状,节间蜡粉中等。茎成熟后蜡粉变黑易脱落,茎就会变黄色,无生长裂缝,具有明显浅芽沟;生长带突起,根带不平衡,根点4~5列或3~4列,不规则;芽为卵圆形,芽基接近叶痕,顶端平生长带,芽翼中等;着生芽的上部,芽翼两侧突起成角状,有10号、7号、8号、16号毛群;叶片青绿色,叶姿叶片下部挺立,叶上端2/5之处稍弯,心叶直立;幼嫩叶鞘边稍带淡紫色,老叶鞘绿色,上披薄层白蜡粉,肥厚带为窄舌形状,幼嫩时呈淡紫色,老叶变紫褐色;叶鞘背有发达的57号毛群,内叶耳短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或三角形,叶舌为新月形,有51、51a毛群,53号毛群较多,54号毛群特发达,形成茸状。
该品种早熟、中大茎、高糖,糖分达16.0%以上,不抽穗开花,茎实心,比重大(1.13g/cm2),亩产达7.0吨~11.0吨,抗倒伏、抗病虫、宿根好,易剥叶,不易开花;萌芽率、分蘖率中等,综合性能好,是目前适合我区栽培的一个优良品种。
[栽培要点](1)萌芽率中等,因此,分蘖率一般,亩下种量要8000芽。(2)宿根性能好,萌芽率高,易留2年宿根。(3)适应肥土、粘土及水肥条件好的地方种植,最高公顷产量可达150吨。
(七) 桂糖21号(桂糖94-119)
[亲本组合]赣蔗76-65×崖城71-374
[品种来源]广西甘蔗研究所育成
[形态特征]植株直立,紧凑,中至中大茎。蔗茎均匀,节间圆筒形。曝光前蔗茎浅黄色,曝光之后呈深紫色。茎表面有白色腊粉,无生长裂缝,无芽沟。根源3-4列,排列不规则。芽圆型凸出,芽体中等。老芽呈淡黄色,芽基稍离叶痕,芽的上端未达生长带,芽翼小着生于芽的上半部。叶片青绿色,宽度中等。叶片厚硬短,新叶片企直,老叶片伸展角度较大。较易脱叶。叶鞘浅紫色,覆盖白色腊粉;无57号毛群,内叶耳为长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肥厚带为长方形。
[农艺性状]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耐旱。萌芽率高,达64.9%,出苗整齐,幼苗粗壮,分蘖力中等,分蘖率67.2%。甘蔗前期生长快,全期生长势优良。中大茎,有效茎多。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耐旱性优于新台糖16号,耐寒性优于新台糖22号。不孕穗开花。广西区试两年新植两年宿根平均亩产6518公斤,比对照桂糖11号增产7.3%,亩含糖925公斤,比对照增10.4%。生产试验最高亩产达8174公斤,平均7330公斤,比桂糖11号增产22.29%,比新台糖16号增产22.84%。亩含糖1110公斤,比桂糖11号增30.67%,比新台糖16号增长21.56%。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24公斤,比桂糖11号增产14.77%,比新台糖16号增产14.97%,平均亩含糖1034公斤,比桂11号增17.9%,比新台糖16号增产13.69%。11-2月平均蔗糖分14.94%,高于桂糖11号0.54个百分点,略低于新台糖16号。
[栽培要点]
1.下种量以每亩7000-7500芽为宜。
2.宜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种植。土地经深耕深松种植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3.种植时下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4.该品种前期生长快,要及时早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5.该品种植株高大,适当高培土,防止倒伏。
6.宿根蔗要及早松蔸,早施肥管理。
7.全生长期均应注意防治病虫草鼠害。
(八)桂糖24号(桂糖94-116)
[亲本组合]桂糖71-5×崖城84-153
[品种来源]广西甘蔗研究所育成
[形态特征]植株直立,株型紧凑。中茎,原料蔗长,蔗茎均匀,节间圆筒形。曝光前浅黄色,曝光久后呈青黄色,蔗茎充实。茎表面有白色腊粉,无生长裂缝,无芽沟。芽椭圆形,芽体中等,芽翼着生于芽的中上部,宽度中等,呈三角形。芽基稍离叶痕,芽略超生长带,叶后枕明显。根点4-5列,浅黄绿色,较规则,节较宽。叶片绿色,叶姿企直挺拔,新叶叶尖直,叶鞘黄绿色,覆盖白色腊粉,较易脱叶,无57号毛群。内叶耳短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
[农艺性状]早熟、特高糖、高产、稳产,有效茎多,宿根性强,抗黑穗病,中抗嵌纹病。广西品种筛选试验表明,该品种萌芽率达67.5%,分蘖力强,分蘖率达93.9%。两年新植宿根平均亩产6556公斤,亩含糖947公斤,分别比对照增11.8%、16.0%,均排列第一位。广西区试新植平均6345公斤,比新台糖16号增产8.9%,11-2月平均蔗糖分15.38%,比新台糖16号高0.4个百分点。平均亩含糖976公斤,比对照增11.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35公斤,比新台糖16号增产21.25%,蔗糖分11月达15.06%,比新台糖16号同期高0.63个百分点,11-2月平均16.70%,比新台糖16号高0.40个百分点,亩含糖量1213公斤,比新台糖16号增32.76%。新植区试和新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90公斤,亩含糖1095公斤,分别比新台糖16号增产17.86%、22.4%,蔗糖分11-2月平均16.25%,比新台糖16号15.14%高1.11个百分点。
[栽培要点]该品种糖分高,春植蔗砍收后需放置7-10天待蔗糖分转化后种植,并砍成2或3个芽段,再浸泡于清水中12-24个小时后种植出苗率高。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旱坡地或水田种植,下种量6500-7000芽,施足基肥,覆盖地膜,出苗后及时揭膜及时中耕。及时施肥管理并适当高培土,以免倒伏。要注意病虫鼠害防治。
(九)粤糖94-128
[品种来源]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以育成,
[亲本]湛蔗80-101×新台糖1号。
[形态特征、]植株生长直立,中至中大茎,基部粗大,节间圆筒形,无水裂,无气根。蔗茎未露光部分淡黄色,露光部分经阳光曝晒后青黄色。芽体较大,卵形,基部近叶痕,顶端不超生长带。叶色青绿,叶片较短,宽度中等,新叶直立,老叶顶端弯垂。鞘背无57号毛群,易脱叶。内叶耳较长,披针形,外叶耳过渡形。
[农艺特性]
萌芽快而整齐,萌芽率高,分蘖早,分蘖力特强,拔节前生长稍慢,拔节后生长快,生势旺,后期不早衰。蔗茎中至中大茎,茎径均匀,有效茎数多。宿根蔗发株早而多,宿根性特强。粗生耐旱,抗风力强,不易风折和倒伏。人工接种检验结果,高抗黑穗病、嵌纹病。大田自然感染结果,抵抗黄点病、叶焦病、褐条病、锈病及梢腐病,绵蚜虫为害少,螟害率较低。
[试验结果]
1996~2001年6年试验结果,新植、宿根平均亩产蔗量8.356吨,亩含糖量1.321吨,比新台糖10增产蔗33.9%,增产糖37.85%。甘蔗蔗糖份11月14.32%,12月15.83%,1月16.31%,分别比新台糖10号高0.33%、0.55%、0.48%1(绝对值,下同)。11~1月平均15.48%,比新台糖10号提高0.45%。
[栽培管理要点]
1、适宜地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旱坡地或水旱地栽培。
2、本品种前生长稍慢,拔节后生长快,宜提早种植,以冬植或早春植为宜,种植时最好加盖地膜。
3、本品种萌芽率高、分蘖率强、种植时必须疏植,以亩种植2200段左右的双芽苗较为适宜,并及时进行培土,抑制无效分蘖。
4、延长宿根年限,提高植蔗效益。
(十)粤糖95-168
[品种来源]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以育成,
[亲 本]新台糖10号×CP72/1210。
[形态特征]中至中大茎,实心,节间较长,略呈细腰形,芽沟不明显。蔗茎未露光部份青黄色,露光后经阳光曝晒黄绿色。芽体中等,嫩芽为淡黄色卵园形,曝光后呈紫色,老芽向外突出。基部离叶痕,顶端达生长带。叶色青绿,宽度中等,新叶直立,老叶略弯垂,较易脱叶。叶鞘青绿,57号毛群不发达。内叶耳短,三角形,外叶耳缺如。
[农艺特性]
萌芽快,萌芽率高,分蘖力强,初、中期生长快,全期生长势优,不孕穗开花。中至中大茎,植株高,原料茎数多。宿根蔗发株早而多,宿根性能好。耐旱性强,茎皮较硬,不易风折和倒伏,丰产性能佳。多年试验和试种,未发现黄点病、眼点病、褐条病、锈病、嵌纹病、叶焦病,对黑穗病亦具较高的抗性。对绵蚜之反应为中等,由于皮硬,生长速度快,螟虫枯心率及螟害节率均较低。
[试验结果]
粤糖95-168 1999~2000年试验结果,新植、宿根平均亩产蔗量6.972吨,亩含糖量1.089吨,比新台糖10增产蔗27.3%,增产糖32.5%。
粤糖95-168甘蔗蔗糖份11月平均即达14.47%,11~1月平均15.74%,比新台糖10号提高0.59%(绝对值)。
[栽培要点]
1、本品种适宜中等肥力以上的旱坡地或水旱地栽培。
2、本品种生长快,植株高,注意培土防倒,或采用机械开沟种植。
3、本品种萌芽率高、分蘖率强、宜适当疏植,以亩种植2800段左右的双芽苗较为适宜,并及时进行培土,抑制无效分蘖。
(十一)园林1号
[品种来源]广东湛江炎森种植场2002年从美国引进
[亲 本]不祥
[特征特性]中茎,直立节间圆筒形,青绿色。节间有木栓斑块和条纹,无节沟,无水裂。腊粉层明显,生长带淡黄色,根尖小,不明显3—4列,不规则,茎上下均匀;芽卵园形,芽翼中等,着生于芽的上部,老芽鳞变绿色;叶色深绿,叶片细长,中部弯垂,不直立,呈公鸡尾状。叶鞘青绿色,无57号毛群,叶鞘口不开裂,落叶程度一般,肥厚带平底边尖三角形,紫红色,外叶耳过度形,内叶平披针形。
[农艺性状]脱叶程度中等。无气根,茎内容充实,比重大,茎基部较硬,不易倒伏,耐贮能力强。全期生长较旺盛,前中期生长特快,分蘖多,封行早,与新台糖22号同比高20~30厘米,耐贮能力强,抗旱能力与新台糖22号相近。亩有效茎数多达5000~5500条。节间长18~20厘米,茎长一般为320~350厘米,茎粗2.5~2.8公分。亩产量一般可达6~8吨左右,蔗糖份达16%以上。新留宿根蔗表现良好,发株率高,发苗整齐。据观察,4月上旬新植蔗,到12月下旬锤度达25.4%,属特早属品种,十分利于糖厂提早开榨。
[栽培技术要点]园林1号适宜旱地及沿海地区中等肥力的土壤种植,抗寒能力较强,可在桂中地区种植,尤其适宜在桂中较冷的地方栽培;由于其属特早属品种要早种早管,同时因其分蘖多要减少下种量(一般亩下种7000苗左右即可),该品种宿根发株快,亦要及早进行田间管理。
(十二)园林3号
[品种来源]广东湛江炎森种植场2002年从台湾引进
[亲本]不祥
[特征特性]茎紫红色,中大茎,节间圆筒形,节稍大,茎为“之”字型,无水裂,浅芽沟,无其它斑纹,腊粉层灰白,覆盖蔗茎表面均匀,腊粉带不明显;叶片深绿色,中等宽,老叶片中部弯曲成弓状,心叶片较短,挺直成剑形,肥厚带尖三角形,内叶耳长披针形,外叶耳呈斜过渡形,叶鞘紫红色,无57号毛群。
[农艺性状]全期生长快而旺盛,分蘖力中等,成茎率高,有效茎中等,单茎重。全茎上下节间长度均匀,在水肥管理的变化中,无明显的节间缩短和变细现象。节间长,梢头大,不易早衰。与新台糖22号一样是一个高产高糖的品种。但蔗茎比重大,硬度大于新台糖22号,抗倒伏能力强,宿根性好,发芽率强。自动脱叶,无气根,很有利于进行机械收获。
[试验结果]茎长350公分以上,茎粗2.8~2.9公分,一般单茎重2.5~2.8公斤,亩产可达10吨以上 试验结果:2004年7月28日种植,7个月后于2005年元月25日取样分析(南宁糖纸厂化验室)结果:蔗糖份15.75%,视纯度88.02%,重力纯度87.16%,还原糖0.16%,纤维份12.96%,属早中熟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的出苗率和发株率一般在50~60%,因此新植蔗要适当增加下种量,一般每亩为8000芽;早施壮苗肥,促早分蘖。因植株较高,要注意培土防倒伏;抗除䓍剂能力较弱,要注意防止药害;抗寒能力强,适宜我区桂中和桂中南地区中等以上水肥条件的土壤种植。
(十三)园林6号
[品种来源]广东湛江炎森种植场从台湾引进
[亲 本]不详
[特征特性]蔗茎高大直立,蔗茎侧面呈“之”字型,节间圆筒形,节间较长,茎色落叶前绿色,脱叶暴光后淡紫色,暴光久后为深紫色;茎间光滑无水裂,有木栓斑纹和条纹,腊粉带明显成一白色圈;芽宽呈扁圆形,芽尖达生长带,基部近叶痕;叶鞘青绿带紫色,无57号毛群,光滑,腊粉少,肥厚带平底过三角形,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呈过渡形,易脱叶,叶片淡绿色,中脉不发达,苗期叶片中部弯曲,后期老叶片中下部斜出,前端弯垂。
[农艺性状]发芽率高达80%以上,分蘖率高达300~400%,有效茎多,生长快而整齐,。属大茎高产高糖的品种,增产潜力大,在我区旱地、水田中等肥力以上的土壤种植可发挥品种的高产优势,耐旱能力强。据武鸣县东三江糖厂于3月23日对上年7月下旬种植的园林6号抽样分析,蔗汁锤度达20%,蔗糖份15.8%。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桂南地区的旱地、水田中等以上水肥条件的土壤种植;2、前中期生长特快,宜早种植早管理;3、分蘖多,下种量在7000芽左右;4、大茎、成茎率高,行宽应在125公分或以上;5、抗寒能力中等,有霜冻的地方种植要注意防寒保温。
(十四)粤糖00-236
[品种来源]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育成
[亲 本]粤农73-204×CP72-1210
[特征特性]茎形:中至中大茎,实心,基部较粗,节间略成圆锥形,无芽沟。蔗茎未曝光部分淡黄色,露光部分经阳光暴晒后青黄色,茎表面覆盖薄层白色腊粉。茎径均匀,无气根,无生长裂缝与木拴斑块。
芽形:芽体较小,卵圆形,基部离叶痕,顶端不达生长带。芽翼宽度中等,着生于芽的上半部,芽孔近顶端。
叶形:叶色淡绿,叶片稍窄、略短,新叶直立,老叶散生。叶鞘青绿色,57号毛群不发达。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三角形。
该品种特早熟,特高糖,高产。萌芽快而整齐,分蘖力强,成茎率高,原料茎数多,全生长期生长稳健,后期不早衰,宿根性强。中至中大茎,实心,老叶易脱落,无水裂,无气根,基部粗大,抗风力强。大田自然感染结果,抗黄叶病、眼点病、黄点病、褐条病及锈病 ,高抗嵌纹病,抗黑穗病。
根据2002~2005年试验结果,该品种11月平均甘蔗蔗糖分高达17.24%,比新台糖10号高2.23%,比新台糖16号高2.01%;翌年1月达18.17%,比新台糖10号高1.29%。据2005年生产试验结果,粤糖00-236平均亩产蔗7.571吨,比新台糖10号增产1.60吨(增27.0%),比新台糖16号增产1.40吨(增22.8%)。
[栽培要点]
(1)该品种适宜地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旱坡地、水旱田种植。(2)植期以冬植或早春植为宜,种植时覆盖地膜。(3)该品种萌芽率高,分蘖力强,宜适当疏植,亩下种量2600-2800段左右双芽苗。(4)新植蔗下种和中培土时应各施一次农药;宿根蔗发株早而多,应早防虫,早施肥管理。(5)氮、磷、钾应配合施用,适当增施磷肥,避免偏施、重施氮肥。
(十五)、桂引9号(Mex105 ):广西正在推广的新品种
品种特征:蔗株直立,中茎,节间圆筒形,蔗茎露光前青绿色,露光后为黄绿色,黑色腊粉多,根点2-3排,不规则;芽圆形,较小,芽尖不超生长带,芽基离叶痕;心叶直立,老叶半腰弯垂,叶色浓绿,叶片较大,长度中等,叶鞘青绿色,57号毛群不发达,易脱叶,内叶耳平过渡形,肥厚带三角形。
农艺性状:该品种属特早熟、高糖、高产品种。萌芽率较好,出苗整齐,但幼苗稍弱,分蘖力较强;全期生长快,有效茎多,茎径中等,蔗茎生长均匀;宿根性强,宿根发株多,发株早,宿根产量比新植高;高抗梢腐病,中感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2-2004年在南宁、柳州露塘、兴宾区、平南等蔗区进行两年新植两年宿根试验,平均亩蔗茎产量为6153公斤,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增产12.11%,其中新植亩蔗茎产量平均为6262公斤,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增产11.66%;宿根亩蔗茎产量平均为6044公斤,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增产12.57%。四年12次蔗糖分分析结果,平均蔗糖分为16.92%,比新台糖16号高2%。
栽培技术要点:①该品种适宜在一般旱地、半旱地及水旱田种植;②亩下种量3000-3500个双芽段;③施足基肥,适早追肥
;④由于宿根性较好,可保留2年以上的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