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生此中石 玉泉流不歇

标签:
李白仙人掌茶诗养生文化 |
分类: 闲人文稿 |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正当其要有所为的时候,开元盛世已将过去。他天生的敏锐与疏狂造成他的仕途不顺,愤慨之余,又常用隐居求仙、狂饮放歌来暂时解脱精神的痛苦。李白就是这样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的斗争中度过了他的一生。李白与杜甫齐名,史称“李杜”。大家都知道他爱酒,却不知他还爱茶,并且我国历史上第一首写名茶的诗居然出自他的笔下。
http://s2/middle/4da41b0et7eab5cf47601&690
他在金陵漫游时见到同宗的侄子李英,玉泉寺僧人中孚禅师。此僧亦是妙人,他不仅送给这位名满天下的族叔数十片荆洲玉泉寺附近清溪诸山所产新茶,还写了一首诗,并借机要李白的答诗。于是李白不仅为此茶命了名,还写下了一首带序的诗,不经意中为茶坛留下一段佳话。在序中他很得意地写了这段缘由:
余游金陵,见宗侄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音“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游金陵的时候,见到同宗的侄子现已出家为僧的中孚和尚。他拿出数十片茶让我看,那些茶叶片重叠在一起的像人拳头一样,舒展开来的如同人的手掌,所以将此茶命名为“仙人掌茶”。此茶是最近才在湖北玉泉山发现的,从不曾被人认识,为此中孚特地拿来送给我,同时还送了我一首诗。他要求我答诗,于是我写了此诗。借此也让将来的高僧、出色的隐士知道仙人掌茶是从中孚禅师和青莲居士李白开始被发现和传世的。
http://s3/middle/4da41b0et7eab7428fd72&690
诗中对茶的养生作用做了特别的表述“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意思是:此处的石上生长着佳茗,玉泉在下流淌不停,茶树的根柯都被泉水滋润着,采服此茶可以丰润肌骨。
李白还在诗序中举寺中玉泉真公为例,说他常采而饮之,所以“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意思是:此茶与其它茶相比格外清香滑熟,能让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所以常饮此茶的玉泉真公八十余岁了还脸色红润,艳如桃花。在李白的笔下,此茶简直就是仙丹妙药。
http://s14/middle/4da41b0et7eab63b1970d&690
下面看看全文:
玉泉山,位于湖北当阳县西南15公里处。因山下珍珠泉喷珠跳玉,故称玉泉山。山中清溪翠谷,藏幽蕴秀,远在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
古人认为:千岁蝙蝠,色白如雪。
根据历史记载,洪崖丹井是黄帝乐臣伶伦修炼处。他来到梅岭,在洪崖处凿井五口,汲水炼丹,丹成在此飞升。
唐朝茶圣陆羽和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将洪崖瀑布泉品为“天下第八泉”
宗英,同族中的英杰;禅伯,旧时对有道僧人的尊称。李白对自己的这个出家族侄很器重,不止一次给他写诗,如:
常听说湖北玉泉山上有许多钟乳石丛生的洞穴。
洞附近清溪旁的树上有好多白色的仙鼠(白色蝙蝠)倒悬悬其上,遥望着倒映在溪水中的明月。
他华丽的诗篇如清溪边的美女西施光彩夺目,映衬出我的和诗如昔日的丑女无盐,不堪入目。
现代仙人掌1981年恢复生产。茶外型扁平,如手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花绽于水中:汤水清绿明亮,雅淡芬芳,初啜清淡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回味隽永。
需要知道的是,从李白诗中可知,古代仙人掌茶是野生大叶种晒青工艺(曝成仙人掌),与早期云南的普洱茶有相似之处;现代仙人掌茶则是人工种植中小叶种,并且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与李白所说的茶已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