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 |
柳河之变
来源: 《投资贸易参考杂志》第4期
http://www.ying001.com/tzmyck/
自压“石头”换民心
2005年8月,一位叫裴中的外乡人来到柳河。他被组织上作为吉林省第一批跨地区交流的领导干部,由长春市双阳区调到柳河县任县委书记。上任的第二天,裴中就下乡调研。他用5天跑遍了全县22个乡镇,用一周时间把县里42个部门的班子进行了调整,又用一周时间走访了全县24户重点企业。一个月后,裴中主持召开全县会议,在全省各县中第一个通过了“十一五”规划。规划中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战略:走“工业富县、依法治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之路,用科学的发展观精心打造“实力柳河”、“生态柳河”、“和谐柳河”、“魅力柳河”。
1997年到1999年间,柳河县拖欠机关干部和教师工资达7个月以上,拖欠总额4000多万元。裴中上任时,一些被欠发工资的人已经去世了。当时,柳河县财政还很困难,但裴中认为财政再困难,也要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县里通过挪、借、拆等办法筹集资金700多万元,把欠已经去世者的工资,全部补发给遗属,然后为退休老干部补发了两个月工资,还为在岗职工包括教师补发一个月工资。对所欠发的其余部分,县里承诺将逐步解决。
柳河要想发展,必须先改善柳河的硬件设施,从城市面貌上提升柳河的整体形象。这是柳河县新任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后做出的决策。
路灯亮了,干部群众的心也亮堂了。环境的变化,给沉闷的柳河带来了勃勃生机:人气更加旺盛,前来投资兴业的客商日益增多,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党政合力谋发展
2005年,柳河县在吉林省41个县(市)财政收入排名中列第39位,在通化地区则处于“打狼”的位置。一年之后,柳河县在2006年吉林省县(市)财政收入排名中居然列在了第32位,上升了7位。仅仅一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让许多人都感到惊讶。
谈到柳河县的惊人变化,当地的很多干部都把原因归结到了“党政班子团结、干实事”上。县政府的一位干部说:“柳河县的党政班子成员都把精力用到谋求经济发展上了,没有人去搞勾心斗角。形成了一种合力,发展自然就快。”
谈到党政干部团结这一点,县长经希军并未谦虚:“我和裴书记的配合确实很默契,我认为只要党政一把手团结一心就可以无坚不摧。”当然,裴中、经希军两人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意见不一致怎么办?两个人的答案是心平气和地研究、讨论。在2006年落实招商任务时,裴中说要完成15亿元。经希军则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2005年柳河县的招商引资才完成4.7亿元,差的太悬殊。裴中建议让干部们出去考察一下,之后,两人带着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到几个地方转了一圈。这一圈,他们边看边思考边讨论,回来后,意见就统一了。结果,2006年的招商引资效果好到了谁也没有想到的程度,到位资金1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