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寻红尘中上海的旧梦(序)
文/戎伟国
我站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象奔腾不息的河水思绪万千,就是这里原来的黄浦公园,旧中国洋人在公园门口挂过“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今天在我面前是高高耸立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图1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上海,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感情上总似乎有那么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觉,真的像歌词唱的那样,似滔滔的黄浦江水,混作浑沌一片潮流。已经分不清什么欢笑悲忧,宁愿翻百千浪,潮起潮落在我心中起伏够。

图2
上海黄浦江
儿时的情景犹如那晨雾伴随着湿润的黄浦江风和故乡泥土的芬芳总是在我记忆里魂牵梦绕。虽然,十七岁那年我带着大红花,唱着:“我们这一代,豪情满胸怀......”的歌离开了那片难忘的故土,而且已经有四十三年了,对记忆中上海的印象一直深深地刻录在我大脑中“硬盘”里久久挥之不去,那狭小的弄堂里有一排排竹竿上晾晒着的一串串衣服、尿布象万国旗一样随风摇荡。出门看见那漆黑的紧关着的一排排石库门,街道对面老虎窗上品字型排着的啤酒瓶,象三门大炮瞄着对方......夜间,街头巷尾不时传来一阵阵的叫卖声,“桂花赤豆汤......”、“香炒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能听出来上海浦西方言中夹杂着走街串巷小贩们的乡音,那音域低沉吴言软语的声声叫卖似乎有很大的穿透力,仿佛还在我耳边荡漾......

图3 外滩 1976.1
市政府、海关
也许自己真的老了,儿时的事如此的清晰它常常在我的眼前缭绕,经常梦见那故乡的如烟往事,故乡的往梦常使自己从上海的普通市井风俗生活之中品味出另外一种氛围,细想想倒觉得很象是一幅《清明上河图》里所描绘的那种富有民间特有的乡土气息画卷,回忆起来它充满着温馨,它已经如此深刻地融入了我的灵魂。
和每一个人一样,写自己的往事,写写自己家乡--写上海--写在上海的日子--写我知道的上海。本人所写只是自己知道的一些事许多来源于道听途说的街谈巷语,不具有历史学说认证价值,如果要考证某史实请找寻文史档案为准,所写上海的事或许能让去上海的旅游者带着一丝历史的痕迹,体会一些上海的历史沧桑。
主要有三个方面分类:
1.漫说历史和往事。
2.上海的吃食。
3.渐行渐远的上海老行当。
*
笔者照片请网友不要随意转贴恶意搞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