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从大连乘火车沿着渤海湾到了天津,火车站的世纪钟旁的25路公交站的附近路口就是自由道的路口,从那里进去就是意大利风情街,嗨,真没想到在天津找到一个纯正的意大利街区,由充满法式风情的北安桥进入以前意租界,恍如进入另外一个时空,高耸的角楼、纪念柱石、铜像、喷水池,到处体现出意式精雕细鑿的艺术气氛,这些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群惊喜了我,提醒双木现在身处中国的是走在旁边的全收。
在意大利人心目中认为,天津的意租界只属于於他们的一个普通街区。区内建造房屋要求以意大利花园别墅风格为主,并严格规定沿街建筑不许雷同。建筑物的房顶多为意式角亭,分别用意大利式拱门进行点缀。意租界不像其他租界那样都是大体公共建筑,就连他们的领事馆也是意大利拖斯卡纳地区别墅风格,我看着顶部的望楼设计拿不准是?全收说,嗨,很明显的地中海民居形式啊!
走进意大利风情街,发现这里的道路名称都很民国,大部分来自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即民权路、民生路、民主路、民族路和自由道,进步道、博爱等道,这些路名都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收回租地时改的,在这之前,意租界马路都有意大利名称,租界两条十字交叉的主干线(即现在的民主路和自由道)分别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和诗人但丁来命名。
全收说:“以艺术家和旅行家来命名,使意租界一开始就奠定了整个社区充满了文化艺术情调。”意租界的宜居性和不张扬的性格,吸引着一大批文化艺术界的名人来此居住:近代学术大家梁启超曾在此居住并写下了《历史研究法》等不朽篇章。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和经典话剧的作者曹禺,都在这里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还有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华世奎、创办《新天津报》著名报人刘
?公等文化名人的寓所都在意租界。
当时整个街区都在翻新,看上去比较冷清,只有零星几家店在营业,其中就包括一家意大利餐厅—堡康利,这个餐厅位于回力球场的对面,附近就是马可波罗广场。由于餐厅地处偏僻,周围商业群还没有建成,来的顾客并不多,这里显得安静清幽,西餐的味道一点都不比那些百年老店差。服务态度更是无法说些什么,与经理聊了一会,他告诉我们,餐厅建筑本身以前就是领事馆官邸改装成。
记得最妙的是,餐厅居然还有原装的意大利雪糕,15块钱两个球,超值,现在15元恐怕一个也买不了。
今天是清明节,因疫情防控不能去看全收,以此小文缅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