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究机缘,真正顿悟也无需刻意求之。只要生而为人,就必然会心生烦恼,可是这烦恼终究不会像一阵风似的掠过,烦恼总会像你身上的一块疤痕,刚开始隐隐作痛,时间长了,还可能留疤,时刻提醒你有些事是不能忘记的,但事实上,很多事情,我们只是庸人自忧而已。人大部分时候,其实是活在自己的心绪之中的,这个世界固然无比真实,但是还有你看不到的精神层面。
贾平凹在《坐佛》里写:“有人生了烦恼,去远方求佛。”不错,人总是要找到一个出口,此人走呀走呀,渐渐的“弹尽粮绝”,眼看着命悬一线了,原本是要去寻解脱之道的,可是烦恼却越来越重,而且内心还无比浮躁起来,此时的他,干脆坐在一棵枯树下开始骂佛。这一骂,不得了,用贾平凹的话来说:“他成了佛。”
读至此处,想必你一定心生疑惑,怎么就成了佛呢?贾平凹话锋一转,写道“三百年后,即一九九二年冬季,平凹徒步过一个山脚,看见了这棵树”,这棵树下有一块黑石,“苔斑如钱”,他此时很累,就卧在黑石上歇息,没想到顿时“心旷神怡”,这其中有什么机缘?他却“秘而不宣”,并且“时常来卧”。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他还总结了一句:“再后,平凹坐于椅,坐于墩,坐于厕,坐于锥,皆能身静思安”,奇就奇在不仅仅是卧在黑石上,从此以后,无论他坐冷板凳也好,如坐针毡也罢,皆能泰然自若,不喜不忧,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能悟到的。
而关于那人为什么在骂骂咧咧中就成了佛,个人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是有寻求解脱心,知道自救,其次自己置身于绝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会想明白很多事情,最后是放肆一骂,释放了自己,让自己的心变得澄明如镜了。贾平凹这短短100多字的散文,读后让你身静思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