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鼓山

分类: 户外知识 |
就像北京的山客最喜欢的“香八拉”(香山——八大处拉练),邯郸的“驴友”走的最多的就是鼓山了。鼓山不算高,却有很多艰险刺激的路段。徒步鼓山的登山线路可长可短,可强可弱。既适合身强体壮的专业驴友,也适合老中青各类人群户外休闲。再加上路途较近、交通方便,鼓山就成了邯郸人户外徒步登山的首选之地,被誉为“邯郸驴友训练基地”和“驴友孵化器”。
鼓山古称“景山”,又名“滏山”、“响堂山”,属太行山东麓余脉,位于邯郸市的峰峰矿区与武安之间,因“山上有二石,其形如鼓,南北向对,相距十五”而得名(宋代《永初山川古今记》)。山体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5公里,主峰老石台海拔八百多米。虽然不算高大,但因其周边地势低缓,犹如平地冒出,因而也显雄伟壮观。尤其是因为有几条深邃曲折的峡谷纵横其间,山势陡峭,群峰跌宕,怪石嶙峋,洞穴清幽,地貌复杂,景观别致而独具特色。在鼓山的深山幽谷间,有多处寺庙和道观,其中南、北响堂寺石窟更是全国闻名。除了以南、北响堂寺为中心的响堂山风景区以外,鼓山的中心区域已经成了登山者的天下。
鼓山之道大都未经专门开凿,或为水流所冲形成的沟壑峡谷,几经踩踏,遂成通道;或为山脊之上,野路盘桓于群山之巅,蜿蜒如虬龙盘舞;或为从峡谷中,顺崖壁曲折而上,于荆棘间通往山顶的攀爬之路。经过众多的山客驴友多年探索,逐渐“开发”出密如蛛网的徒步线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小鬼道”了。
小鬼道位于主峰北侧,是一条东西走向、蜿蜒曲折的断层峡谷,长五里有余。当地有民谣称:“阎王鼻子小鬼道,五里七十二道拐。抬头只见一线天,风声伴着鬼叫唤。”小鬼道所经过的峡谷幽深、艰险、奇特、恐怖,堪称鼓山第一峡。穿行其间,两旁奇峰峭壁高达百米,峡内最宽处也仅三五米,阴暗凉爽;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天作一线,悬于崖顶。峡谷曲折,每行数十步便有一拐,每拐景观迥异。正是:“迤逦狭窄五里长,七十二拐迷魂墙。奇峰怪石两壁矗,崖间虬龙怪柏长。人行谷底幽似冥,风来鬼泣哀声荡。善人穿行心惊跳,恶人途径吓断肠”。
小鬼道早在唐代就已得名。据磁州志记载:响堂山上有一条东西贯通的山道,是从和村、仙庄通往大社、淑村方向的捷径。但是这条路狭窄崎岖,两侧山壁高耸入云,形成有名的一线天。地形险恶,再加上丛林茂密,所以十分阴森恐怖。有一段时间,一些商人接连在此处被歹人劫财害命,使得路断人稀。路人白天要过此道,必须凑够几十人才敢通过。晚上更是无人敢走,人称小鬼道。崔钰上任磁州知府后,决心为民除害。他便带着衙役众人乔装成商人,夜闯小鬼道,抓获了不少贼人,皆判斩刑。从此,小鬼道变得平静起来。现在,小鬼道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商道作用,基本上完全成了山客驴友们寻幽探奇的打卡地。小鬼道两侧的悬崖峭壁之间,由驴友们开辟出多条小岔路,大都是需要攀岩而上的,许多地段还需要使用绳索才能通过。这些小路被驴友们分别命名为“神一”“神二”“神三”……等等。
相对于小鬼道,鼓山还有一条“大鬼道”。大鬼道是户外圈内驴友们起的名字,当地人并不知道。这条路起止于大鬼道口到凤凰台前,从小碎石路,逐渐进入山谷。小路崎岖蜿蜒,两边危崖高耸,谷内阴暗恐怖。不时经过一块块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形象狰狞的巨石怪岩。很多地方需手脚并用,同伴间互相扶携才能通过。大概是因为比小鬼道更难更险,才被称作“大鬼道”。
广大山客驴友去爬鼓山,大都是为了穿越大鬼道和小鬼道,因为这两条道在户外圈内被称为最诡异、最艰险的道。除此之外,鼓山上爬山之路密如蛛网,大都是众驴友探索和开发出来的。或曰鬼道,或曰妖道,或曰神道,或曰天道,或曰钢道,诸多命名不一而足,大概是因为其难登难行而谓。
从邯郸市区到鼓山的交通十分便利,除邯郸火车站每早发出57125次通勤列车可达和村站和义井站,还有从邯郸市到大社村的301次公交车。自驾前往就更方便了。
鼓山的主要地标有:凤凰台、老石台、草帽顶、石圣台、铧尖寨、六连峰、北山梁、南山梁、分水岭、横岭、慢岭、皇姑庵、无佛洞、鹰洞、风门、南七里弯、北七里弯、骑马岭、母猪峡、柿子沟、碎石坡、好汉坡,等等。山下周边的主要起始登山地标有:义井站、和村站、集贤村、仙庄村、双玉泉村、李家庄、南正峪、北三乡、大社村、水浴寺,等等。这些地标之间都有小路连通,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随意组合线路。
例如:如果想从西向东穿越鼓山,体能较弱者,可以走和村站——大鬼道口——小鬼道口——小鬼道——无佛洞——分水岭——养鸡场——南正峪——大社。全程爬升230米,行程12.6公里,这是一条比较休闲的穿越鼓山的线路。体能较强的,可以走义井站——李家庄——南山梁——六连峰——老石台——无佛洞——鹰洞——草帽顶——北山梁——北三乡——大社。全程爬升800米,行程17公里。
游览鼓山的经典玩法有:穿越小鬼道、征服老石台、攀登草帽顶、漫步鼓山草原、观赏风门景色、翻越大鬼道,等等。其间,比较危险的地段有:大鬼道口到凤凰台、凤凰台到老石台、鹰洞到草帽顶。户外圈内大都认为老石台、草帽顶、山顶草原、南山梁和北山梁的风景最美。
草帽顶是一个状如草帽的小山顶,尖顶由白色巨石天然堆成,顶上长满“鼓山白草”。鼓山百草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宽茎细汁多,株高一米多,是上等的牧草。爬上草帽顶,听山风呼啸,看白草摇曳,宛如走在一片广阔无垠的“芦苇荡”中,但觉天高地阔,心游万仞。
山顶草原位于凤凰台东侧,地势平坦宽阔,也生长着茂密的鼓山白草。深秋季节,白草的颜色逐渐变黄、变红,随风起舞,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致。山顶草原的正中间有一个石洞,石洞深不见底,往洞中投一石块,久久听不见回音。据说这个洞和南边大约十公里处的黑龙洞是相连的,它一年四季不断向外吐着雾气,显得十分神秘。在山顶草原东侧约800米处的山坳里,有座开凿于北齐武平年间的石窟,旁有太清庵古庙和滴水洞。相传在隋朝时曾有一王妃的女儿在此出家,后人因此将太清庵改名为“皇姑庵”,那滴水洞也被改称“皇姑洞”。这里也是鼓山上的驴友唯一的补水处。
风门是由于山体开裂而形成的一座孤峰,与其母体山峰对峙,而形成的缺口。因为地势独特、山风较大,被称为“风门”。从风门处开始,悬崖绝壁以人字形向东南和东北延伸,各弯弯曲曲长达七华里,人称“南、北七里弯”。 南、北七里弯不但长度一样,就连它们的弯数也相同,且处在同一岩层的水平线上,南北对称。上面悬崖峭壁、危岩耸立、怪石嶙峋,下面深涧陡峡、不见谷底、野荆遍山、云雾蒙蒙。其间的小道似蜀之栈道,又如空中走廊。游人行走其间,每每惊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鼓山的地形地貌涵养了户外登山的多种地形,诸多小道大多未经打造因而荒蛮原始,许多地段需要手脚并用、攀岩拔高。徒步鼓山之趣,也恰在其或途经荆棘密林,或身临峡谷沟壑,或横穿山涧峭壁,或盘旋峻岭峰颠。其间变幻莫测,每每使游人心情忐忑,亦或是惊喜连连。
鼓山虽然是个登山探险、锻炼体魄的好去处,但是因为岩体风化比较严重,悬崖之上常有松动的岩石坠落,路面上的碎石也很多,徒步其中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注意:
一、鼓山地形复杂,道路杂乱,不熟悉情况的人不要独自前往。要结伴而行,最好有熟悉情况的人带路,以免迷路。
二、徒步鼓山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能的线路,注意避开容易落石的危崖,避免走危险系数较高的地段。
三、山中林木茂密,荆棘丛生,不做好防护的话容易被扎伤。穿越丛林需要穿能够防扎防挂的衣服。
四、走碎石路容易崴脚,要穿登山鞋,戴安全帽。要选用双肩背包,以便能腾出双手利于攀爬。
五、鼓山中能够补水的地点很少,徒步鼓山要带足饮用水、食品和应急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