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飘香
《四季》炫动
——上海戏剧学院代表队参加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载誉归来
金奖作品《秋》青岛演出剧照
7月21日—27日,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办。本届大赛由中国文联、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作为2010年度一项重要的国家级舞蹈赛事,参赛单位众多,节目丰富多彩,体现出各个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舞蹈专业在近年来获得的长足发展。比赛分为艺术院校组和普通院校组两大类,不分舞种和体裁。艺术院校组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等10多家单位构成。经过两场半决赛,艺术院校组共有17个作品进入决赛,上海戏剧学院代表队所占三席。
决赛中,上海戏剧学院代表队以绝对的优势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在海滨之城青岛大放异彩,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上戏舞蹈学院陈家年编导的《秋》和舞蹈学院青年教师李源、徐婷婷创作的《龙飞凤舞》成为此次比赛的两朵奇葩,双双摘得本次大赛艺术院校组仅设的两个最高奖项——作品金奖。
《秋》的壮美典雅,如诗如画,带给观众浓浓的秋意和遐思。演员们整齐划一、干净细腻的动作呈现让观众叹为观止,完全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和优美的动作及画面当中,全场鸦雀无声,直到作品结束,雷鸣般的掌声响彻青岛人民会堂。“太美了”、“这个节目真漂亮,演员们一看就是训练有素,实在难得”、“这才是一流啊”。《龙飞凤舞》气势非凡,彰显出一派升腾气象。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辩证的观念体现为舞蹈中的动静相携、刚柔相济,同时充分发挥尖子学生个人的技术特点,让人为之振奋。双人舞《我们一起走过》情感表达真挚,演员动作规范、功底扎实,体现出舞蹈学校的优良教学水平。尤其是女孩子的表现,成熟大气,完全超出了一个中专学生所应达到的表演水平。
一个作品的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不断地打磨、修改,精益求精。这几个作品恰好应证了这一点。从作品诞生之初一直到现在,作品几经多次的修改,目的就是为了打造精品。《秋》和《龙飞凤舞》两个作品的成功也体现出一种团队合作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秋》倾注了编导陈家年的所有心思,也融入了排练教师朱美丽的所有心血。陈家年、朱美丽、林美芳三位老师在艺术上各负其责,同学们不怕辛苦劳累,反复练习,铸就了《秋》每一次在舞台上的完美呈现。《龙飞凤舞》几经各种大赛锤炼,日臻完善,其中除了两位编导的齐心合力,除了鼓手李佳老师的大力配合,还寄托着李海霞老师反复的叮咛和指导。同时也体现出07级中国古典舞专业的同学们团结向上、在艺术上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两个作品的成功熔铸了教师团队的智慧和汗水,更是倾注着同学们辛勤的排练和演出。
正是基于此,上戏代表队才会受到其他参赛单位的赞誉。“你们演员好,作品好,真是齐备了,这才是一流院校的表现。”这是一个兄弟院校的老师在观看完几天的比赛后发自内心的感受。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在看完《秋》后说道:“看了《秋》我很兴奋,该作品较上一届比赛中出现的《柴可夫斯基狂想曲》在表演上又有了很大进步。音乐和编舞的创作契合的非常严谨,对芭蕾肢体语言的展示也很舒畅。”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罗斌在看完比赛后说道:“《秋》典雅壮观,让人心生感叹;《龙飞凤舞》这个作品很有意思,我很感兴趣,这是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一个新亮点。”有媒体报道指出:“本届比赛中,专业艺术院校组的作品让观众充分领略到舞蹈肢体语言之美,如情景交融的芭蕾新作《秋》,经过极致的科学训练,演员的身体文化达到了一种极致之美,使这部作品不负众望获得了金奖。”青岛日报的记者在看完《秋》后,慕名前来采访陈家年院长,对我院选手的表现大家赞赏。当他得知演员中还有青岛籍学生时立即提出要对他们进行采访,希望知道他们在上海是如何进行舞蹈学习的,并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得介绍给青岛的舞蹈学子们。是啊,这两个作品除了显现出编导的想法和创意以外,另一方面也是我院优良教学水平的体现。正如大赛评委会主任郭磊在比赛现场回答检审组提问时所说:“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除了推出反映校园生活,反映校园中老师和同学们在艺术和生活上的感想的作品以外,也是反映和展示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平台。《龙飞凤舞》和《秋》就是艺术院校舞蹈教学特点的体现。”
据悉,7月27日晚,受中国舞协邀请,我校舞蹈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创作排演的大型芭蕾舞蹈诗《四季》作为大赛的闭幕式演出,与青岛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观众见面。此次演出,《四季》已经经历了三轮修改、打磨和提高,以更加成熟、从容的姿态,演绎了春之季、夏之恋、秋之韵和冬之情,两部大赛金奖作品《秋》和《龙飞凤舞》在整台闭幕式演出过程中也融入《四季》演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文/张麟、王怿
图/林剑龙 编辑/子鱼)
金奖作品《龙飞凤舞》青岛演出剧照
我校党委书记楼巍代表学校上台领奖
舞蹈学院院长陈家年代表学校上台领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