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华落尽,无为而活——试论《没有蔷薇的花店》的叙事

(2009-03-15 08:06:03)
标签:

影视

没有蔷薇的花店

琉璃

英治

安西

上海戏剧学院

杂谈

分类: 【影視類評論】

繁华落尽,无为而活——试论《没有蔷薇的花店》的叙事策略

   日本趋势剧(Trendy Drama,トレンディードラマ),日本国内编导、制作人将它解释为:“都会、流行、时尚、男女爱情、友情等同辈关系而非上下关系串联而成的剧集。” 日本趋势剧中往往反映时下的流行趋势、社会问题和两性关系,并大都邀请当红的明星出演,因此在中国也被称为“日本偶像剧”。自1996年,由北川悦吏子编剧的《悠长假期》把富士台“月9”剧(星期一晚上9点播放)地位推至巅峰,“月9”时段成为日本趋势剧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经典之作。而在十二年后的2008年1月,由另一位久违的日本趋势剧扛鼎作家野岛伸司担当编剧的“月9”连续剧《没有蔷薇的花店》,总体上人感觉到了复古。
在原创剧本疲软、漫画/小说改编风大盛、演员青黄不接、收视率普遍低迷的日剧“冰河期”,这部连续剧精心雕琢的画面、值得反复玩味的对白、演员们故意放慢的语速、甚至还有片尾曲的CG制作,都有着90年代日剧全盛期的风采。这种“复古”又并不是一味地因循守旧,它的意蕴甚至与扎根日本民族内部的美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野岛伸司用圆滑的编剧技巧将观众领进了一个奇妙而陌生的境地,甚至到头来谁也没有去推敲这个有些理想化的故事里可能存在的种种不合常情之处,像是一罐咖啡拉开拉环后,棕色液体在胃里运作,而消化过程却并不值得关心。故事看得多了,难免会胡乱地感同身受起来,观众眼看这一出层层剥出的阴谋与爱情,记挂的却是自己平凡人生中的缺失会如何在剧中人的身上被点石成金,而这似乎正是《没有蔷薇的花店》目的所在。

(一)、“核心—卫星”式的叙事结构

《没有蔷薇的花店》(以下简称《蔷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花店老板汐见英治沉默善良,有一个小大人似的可爱女儿雫,雫的母亲在八年前因难产而死,留下父女俩平静而愉快地生活着。在一个雨天,失明的陌生女子白户美樱出现在了花店门口,从那时起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假装眼盲的美樱受位高权重的医院院长安西的胁迫接近英治,是为了替安西院长的女儿向英治复仇,而安西院长的女儿正是雫难产而死的母亲。但在朝夕相处之下,美樱和英治毫无保留地相爱了,然而在汐见英治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情节是强调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在著名学者罗兰•巴特的理论中,构成情节的事件可分为核心事件及卫星事件两种。核心事件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它们的分布建构了剧情的基本结构。而核心事件周围的卫星附属事件则承担起来修饰与丰满核心事件的功能。核心事件对情节而言是一个必然的存在,是不能被随意取消的,而卫星事件则更像是文句中的修辞手法,能够对核心事件起到修饰作用。
而《蔷薇》正是采用了这种“核心—卫星”式的叙事结构。安西院长对汐见英治的复仇计划就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事件,它推动整个剧情向前发展。在故事的开始,“盲目”的美樱在医院的手术室里熟练地为主刀医生递止血钳时,核心事件就已经开始在观众眼前显山露水了。美樱在安西院长办公室里被告知对方的复仇计划、在汐见的花店住下的年轻人工藤直哉实为受雇于安西的私家侦探、安西院长的女儿当年被汐见抛弃至难产而死、美樱的父亲身患脑癌只能由安西院长医治……这一系列的前因后果指向一个核心事件,即安西院长利用美樱的弱点让她诱惑英治,让花店破产并最后夺走英治的女儿也就是安西的孙女小雫。而在《蔷薇》前半的情节走向中,在安排安西向英治展开复仇的前因后果的同时,也为后半段核心事件的扭桥(twist)做好了铺垫。在复仇的过程中美樱爱上了温柔善良的英治,但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她还是让英治失去了最爱的女儿小雫的抚养权,而事实上安西整个复仇计划就是一个最大的谬误:多年前抛弃安西院长女儿的人根本就不是英治,而小雫也不是英治的亲生女儿。
为了支撑这个核心事件,《蔷薇》构架了三对父女关系:安西院长和死去的女儿琉璃、白户美樱和重病的父亲、汐见英治和汐见雫,这三对父女关系直接影响着《蔷薇》的阴谋线。正是因为女儿遭恋人抛弃后因怀孕难产而死,才会使安西对汐见英治展开不依不饶的复仇计划;如果美樱和多年未联系的父亲之间的亲子羁绊从开始就不存在的话,也不会有安西复仇计划的在美樱的两难之下进行下去的可能性;而英治和小雫之间并非亲生却胜似亲生的父女之情,作为被复仇计划致力摧残扭曲的一方,被编剧作为重点表现的对象,是整部连续剧中最温暖又最让人窝心的一抹金色。
在整个核心复仇事件的周围,围绕着许多个卫星事件。因为文本的时序叙述,它们或多或少地与复仇事件有着一些联系抑或起到了一些推波助澜的效果,但从整体上来说,它们对观众情感的教化作用大过于它们所承担的叙事任务,它们更像是一些离题的议论。这些事件之间并无太多的因果关系,也不必依循一定的次序出现。事件只是依一定的主题连结(这与日本电视剧采用章回式结构较多也有关系),即使删去其中的任何一件事,也不会导致另一件事的不能出现,同样的添加了任何一件事也不会令其它的事件产生相应的变化。
回到《蔷薇》文本上来,剧中除三对父女之外,还有着许多角色:身受爱慕虚荣之苦的大学生私家侦探工藤直哉、小雫的班主任老师小野优贵、教会英治种花的独居老太太菱田桂子、英治的朋友咖啡店老板四条健吾、遭受父母虐待的小雫同班同学广田省吾、小雫的亲生父亲神山舜等等。很少在一部连续剧里看到这么多个试图让观众去注意的角色,在共性之中自然地释放着个性。但叫人惊奇地是,居然能做到每个人都的重点都醒目、分明。汐见英治作为本剧的主角,更像是棋面中牵连最广的棋子,来联系这些各自有着缺失的人物。当英治救出被父母虐待的省吾,并告诉他自己和他一样都是“没有名字的战士”时,当英治让失去落脚之处的菱田老太太住到自己的家里,并说着“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住在同一屋檐下就是一家人”时,也同样在为整个故事的线索进行铺垫。以至于当最后的真相揭晓时,观众蓦然发现野岛伸司已经在前面不经意间做了如此多的工作时恍然大悟:编剧从来未曾停止对这个冷硬的世界加以修饰与润色,24格的真理只为了解释爱与美。

(二)、圆形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对于电视剧中扁平人物和层递式人物大量存在的情况,圆形人物的塑造则显得更加困难,在《蔷薇》中,编剧野岛伸司成功地塑造了汐见英治这一复杂化形象。
《蔷薇》第二集中借小雫的作文说出汐见英治在平日里的个性:“居委会扔垃圾的差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由爸爸负责了,收钱的事、庙会的事……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都是爸爸负责。看着这些我觉得爸爸很吃亏,我很生气,爸爸却说‘不要紧’,就这样‘不要紧’成为了爸爸的口头禅。我觉得爸爸很厉害,因为别人都不想吃亏,又都想引人注目,说着‘不要紧’的爸爸真的很伟大。”就是这个把“不要紧”当成口头禅的汐见英治,在运动会的时候会故意摔倒去得谁都不想得的倒数第一;在别人把路边的自行车撞倒扬长而去之后,赶紧跑过去把所有的车都扶起;在超市排队结帐时总是排在老年人的后面,因为担心别人会因为老人动作慢而嫌弃他们……然而正是这样的汐见英治,却被安西院长当作了报复对象。安西让白户美樱假装盲女,就是为了让英治为她出钱做“眼科手术”而导致父女俩赖以为生的花店倒闭,最后甚至最爱的女儿小雫也被安西院长夺走了抚养权。
这样一个温柔、善良、沉默老实到有些愚蠢的花店店主形象,显然有些不可信服,甚至有矫情之嫌。观众从来喜欢从内敛安静的主人公脊梁后面的阴影里去寻找带有腥气的饲料,编剧很聪明地在故事的前半段见缝插针,让观众们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又一条的证据,证明在汐见英治那从来不曾书写过生活的暴力的面孔之下,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所谓“没有名字的战士”的冷漠汁液。在《蔷薇》的后半段,从美国回来的小雫的亲生父亲神山舜找到年轻时的好友汐见英治,在俩人的言语交锋之中汐见英治的背景这才展现在观众眼前:从小遭受父母虐待的英治被送到孤儿院中,与同为孤儿的神山舜情同手足,因为这份感情,英治甚至在有一对经济情况非常好的夫妇想要领养自己的时刻故意暴乱发脾气,而让领养的对象变成神山舜。而当两人成年之后,又同时爱上了温柔美丽的安西琉璃,但琉璃喜欢的却是个性乖戾的神山舜,神山舜抛弃琉璃去美国留学时琉璃已经怀孕,身为琉璃好友的汐见英治怀着“说不定共同抚养这个孩子就能与她在一起”的私心没有告诉神山任何消息。琉璃在遭到抛弃之后难产致死,英治独自养大了小雫。
因为有了这段前情,汐见英治的形象这才立体了起来。无怪乎他会拼命救出与自己同样遭遇的少年广田省吾,也无怪乎他会在得知安西的复仇计划时,坚持害死琉璃的正是自己——当年自私没有告诉神山舜事实真相而导致琉璃含恨死去的罪恶感,让汐见这些年来一直想要消灭内心的黑暗。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并非一个圣人,至少不是他此刻在生活里的善良无争,安西的复仇计划似乎正是他自我惩罚的方法。
美樱在得知事情真相时,曾失望地痛哭“(英治)从未爱过人,也从未相信过人”,这是事实,却不是全部的事实。谁都看到了英治的善良与温柔,如果一个恶人能诚心向善年年如一日也与善人无异,何况英治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在我看来,一是因为他太爱小雫的母亲,二则是因为他本身的道德标准太高。有人质疑英治把小雫的抚养权轻易让给安西院长的举动“太过软弱,一点都不像个男子汉”,但我的理解却是,英治只是不希望让女儿知道自己并非亲生父亲,如此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所爱之人如何称得上是软弱?正好相反,如果不是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是做不到的。


(三)、野岛伸司式的细节设置与语言特色

日本趋势剧善于运用场景、道具等符号来进行隐喻、象征,《东京爱情故事》中的白手绢、《恋爱世纪》中的水晶苹果、《悠长假期》中的水晶弹球、《跟我说爱我》中的地铁站等等。而在《蔷薇》之中,也有着大量的细节设置,加上担当编剧是具有强烈诗人气质的野岛伸司,《蔷薇》在细节和对白语言的设计上都非常精致。

1、精心设计的戏剧细节
《薔薇》第七集最大的真相被揭开之后,观众恍然大悟,野岛伸司确实早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连续剧中对安西琉璃的称谓一直是“彼女(かのじょ)”,在日语里彼女意为第三人称的“她”或“女朋友”,可以说一再出现的这个角色的身份界定从来就是模糊的,她被当作是英治的妻子本身就是观众的一厢情愿。
而在第二集的开头,录像带中的安西琉璃说着“在美女与野兽的故事里……公主在玫瑰掉落之前,教会野兽爱情”就是在暗示着美樱与英治的感情。而就在这一集的末尾,在地铁站等待的美樱面前出现的英治摊开手掌中躺着的花瓣,正是美樱在公园逗留时随意散落的,原来英治只差一点就能找到人潮中的她,这个灰姑娘留下水晶鞋让王子找到的设计同样非常浪漫。

2、录像带构建出的心理时空
《蔷薇》在叙事中并无大玩时空概念,但在自然时空之外,野岛伸司却运用小道具录像带建立起了一个观众的心理时空。安西琉璃的身影从未出现在任何人的回忆中,但她却无疑是剧中的最鲜活的角色之一。第一集一开头她就出现在录像带的画面中,讲述着与“你”的故事,虽然两人的故事从来没有经由画面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但8年前琉璃对对方的深爱以及两人之间的甜蜜感情和琉璃脸上不时流露出的阴霾,都借由画面中琉璃的语言在观众的心中形成了一个时空。同时,琉璃称呼爱人为“你”的第二人称设计,使观众一直误以为是在指英治,直到第七集中美樱在录像带最后的影像中惊愕地发现英治并不是琉璃口中的“你”,而是这些录像带的摄影师时,《蔷薇》剧中最大的秘密也经由这些录像带被揭开。

3、诗化的对白语言
野岛伸司的教条式说理对白,在他担当编剧的许多日剧作品中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许多片中所提出的探讨议题,例如身心残缺与爱情纯度的刍议、生死别离与爱情存续的辩证、现实环境与亲情价值的拉锯,都会让人在观赏后再三玩味,而《蔷薇》也不例外。
如果说在第一集最开始的5分钟,以安西琉璃在录像带中的温柔话语做画外音,用“花、爱、成长”的线索把父女两人的感情严丝缝合地穿在一起还多数是导演的功能的话,在第一集后半段中英治对小雫的“说教”则堪称是野岛编剧的经典之笔。得知母亲因为难产死去而自责的小雫,戴着头套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拿下来,因觉得父亲看到自己的脸时会非常落寞。当英治在长椅上看着远方的夕阳,用北方和太阳的童话故事作比,对女儿说出“如果没有你,我的人生毫无意义”时,小雫的眼泪扑扑落下,轻轻摘下头套之后露出的可爱笑脸,将观众怜爱的情绪上升到了最高点。

4、“没有蔷薇的花店”题解
名为《没有蔷薇的花店》的本剧,“蔷薇”却成为了中心意象。在一开头的录像带里,琉璃就说过“在纪念日的时候,一定要有蔷薇”,而美樱也在第一次见到英治时想要买一支蔷薇,却被告知这家花店不出售蔷薇。这个“从不出售蔷薇的花店”的设定,在第九集从神山舜的口中得到了一个解释:英治和神山都是“没有名字的战士”,但也是带刺的蔷薇,所以他们绝不出卖自己。但同时也能够猜到题名的第二个含义,蔷薇象征着永不改变的爱,“没有蔷薇的花店”正象征着美樱所说的“没有爱的花店老板”。从第三个角度来说,就如同英治在讲述“北方和太阳”的童话时说过太阳的火热会灼伤靠近它的人,以他的个性,更像是害怕身为带刺蔷薇的自己会扎到最深爱的人。

(四)、“牵引的美学”的文化意蕴

《蔷薇》在播毕时,曾经遭到最多的诟病是阴谋线太小儿科,因为这部戏里没有单纯意义上的反面人物,甚至连一心复仇的安西院长也不是。他的复仇手段不仅与其它国家电视剧同类型题材无法相提并论,甚至让人无法相信这部温吞的纯爱之作出自与写出《人间失格》的野岛伸司之手。
但就在《蔷薇》刚开始播映时,极少在媒体露面的野岛伸司曾经接受过一次《共同通信》的访谈,在这篇访谈里野岛说:“表现自身与收视率的矛盾是编剧背负的宿命。”年轻时的野岛伸司,为追求连续剧的高收视率,故意在剧情中加入大量的残酷镜头,在收视率高企的同时,剧中的同性爱、自杀、欺负事件、虐待等情节却遭到了观众大量的投诉和抗议。然后,在1988年出道至今20年后的2008年,野岛伸司将自己追求的美学重新定位为“牵引的美学” ,并借由这部《蔷薇》告之天下。
所谓“牵引的美学”,本为日本茶道文化的专用语,与“侘寂”(wabi-sabi)一词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侘寂是日文中的汉字,字形源自中国,但内涵超越了原来的字义。侘(wabi)意为困顿却得安贫,寂(sabi)则说寂静,虽为积郁却得自然,这两字复合在一起,便是日本文化的核心。日本人将受中国唐代影响的宫廷之美“都美”与本土的“物哀”“清美”结合在一起,流贯与日本文艺乃至生活意识之中。而侘寂精神现代含义的关键词,则是:重视自然、接受老化、把握当下、谦虚、朴素、沉思反省、用心、真诚。
野岛伸司的“牵引的美学”,放在《蔷薇》之中,正是体现在人物“无为而活”“不苛求”的态度上。他们有着自己存在的理由和方式,做自己的主角,不多讨一份台词或一块镜头前的位置。在这个冷硬、人情味缺失的世界里,他们固然独居在心灵深处,却从不吝啬推开窗户,让外面的声音、气味飘进来,也从不羞于躲开拥抱,将体温与悲喜传达。于是,在人与人擦肩而过的瞬间,被拉得细长而柔韧。正如美樱在最后一集中说英治,“没有人像你这样理解爱”,《蔷薇》没有过于戏剧性的情节,却细细地描绘这一群人身上蕴含的各种形式的爱:男女之爱、邻里之爱、手足之爱、亲子之爱,人类久远的社会职能复苏在这部连续剧里。
野岛伸司自91年的成名作《101次求婚》起,到今年已经创作了15部纯爱电视剧了。纵观着15部纯爱剧,野岛的创作精神由早期的尖锐大胆直露慢慢转化为温和细腻含蓄。野岛早期的纯爱剧不是像许多编剧那样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浪漫的世界,而是把爱情放在现实的矛盾中,任现实无情地击打。东京街头为衣食奔波的匆匆过客,黑夜沉沉下城市里滋长的罪恶;在角落里如草芥一般茍活着的少年,眼神寂寞空洞曲意迎合的少女……一切都让人压抑地喘不过气来。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野岛的诗人气质也展露无遗。在《爱没有明天》中,暗夜的出走、幸福的青鸟、割断的手筋、不舍昼夜的戒毒、直至最后在婚礼的直升机上绝然一跳,都浪漫到了极致。而在《没有蔷薇的花店》中,野岛浪漫的诗人气质犹在,但满怀叛逆、直言无畏的表达方式却日益变得圆润起来。步入中年的他选择了最温和的方式,来展现他对美与爱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