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中戏》:戏外精妙戏里平平

(2009-02-28 22:39:45)
标签:

戏中戏

戏剧冲突

现实感

话剧

巩汉林

上海戏剧学院

杂谈

分类: 【戲劇類評論】
新浪观剧团:《戏中戏》戏外精妙,戏里平平
《戏里戏外戏中戏》新版海报

  2009年2月25日,由巩汉林执导并主演的舞台喜剧《戏里戏外戏中戏之草台班子》在解放军歌剧院展开第二轮演出。由新浪摇滚频道主编祁又一领衔观剧团近20人:荆丹辉、嘟嘟、记者夜会、周红、苗惠云、张文雄等一同观看了这部08年底火爆京城的舞台剧。

  《戏里戏外都是戏之草台班子》在整体架构上采用了和《暗恋桃花源》一样的戏中戏结构。但在本剧中,只有戏外,没有戏里。戏里戏外应该内外联合,严丝合缝的格局在本剧中并看不到。可以说,本剧的戏内不过是用流行话语的符号来演绎,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戏内。

  在这只有戏外,没有戏内的架构中,一些形象是模糊不清的。剧组的两大主演,章怡子(白馒头)、葛优幼(黄金甲)搭配的戏只是一味地搞笑,并未擦出真正的火花。反而是那个满前忙后的剧组副导演(松花蛋)显得活灵活现。另外,本剧的主体结构是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人物出现得虽不多,却没有真正的主角,也就构不成真正的戏剧冲突。想看戏剧冲突的,看完本剧的话,一定会后悔。

  不过,正是这种结构,却赋予了本剧新的形式。小品化,即时性,大量的流行话语洪水般宣泄在对白当中:大片、雷人、拖欠工资、耍大牌、炒作、潜规则、三聚氰胺、艳照门……再有,观众对于娱乐圈的一贯印象是潜规则、恶意炒作、绯闻等负面事件。本剧迎合了观众的心态,不断地掀起“爆料”高潮,用集束炸弹式的包袱在轰炸观众的笑神经。

  虽然在整体上《戏里戏外都是戏之草台班子》并非是一部严格的话剧,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本剧虽没有赖声川表演工作坊话剧的内涵,也没有孟京辉话剧的荒诞和前卫,但本剧有着一种现实感——一种流行文化所给予的现实感。

  如果偏要把本剧归归类的话,感觉更像是嘻哈包袱铺一类的对传统的解构。不过,本剧走得还不够前卫,还应该更大胆一些。

 《戏中戏》犹如一个超长版的小品,里面的笑点一个接这一个,很多时候恨不得抬起你的胳膊胳肢你的腋下,让你随着台上的演员们疯癫傻笑。

  整部剧的情节有些想走黑色喜剧的意思,不断拿着娱乐圈的事儿开涮,《色戒》变成了《色魔》,章子怡化名章怡子,还有拖欠工资,草台班子,耍大牌,炒作等等一系列怪现象。可是披着黑色的皮走的还是小品的老路子,语言和肢体都大而无当的被夸张,有时候看着台上忙活的演员都不太好意思不多笑两声。

  说到小品和舞台剧,很反感舞台剧中有过于频繁的场景转换,很多时候我都把这归咎于编剧和导演的功力不足。遗憾的是《戏中戏》开场半个多小时差不多就换了四五次,显得有些散乱,经常是编剧完全按照电视剧的写法,演员演一段儿换一个地方,严重的缺失了舞台戏剧所应有的浓缩的张力。

  整部戏剧中过关的还是演员们的表演,巩汉林夫妇和其他演员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弥补了剧本的单薄,让人们能够在整场不断的获得笑声。当然如果放松心态,纯粹想着去找乐的人看看《戏中戏》应该还是会觉得值回票价,可是我本没抱着去听郭德纲相声的愿望跑去剧场,当然结果是有点儿如坐针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