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云:一个人和一座城

(2008-08-17 21:44:11)
标签:

余云

上海戏剧学院

圣礼赞

校园

分类: 【校友风采录】

一个人和一座城

    ◆南妮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有一个你的朋友在那里与不在那里,是不一样的。对于新加坡,就是这样。是在和余云的通信中,渐渐熟悉了圣淘沙、克拉码头、小印度、驳船码头、牛车水、来福士酒店……还有有趣的新加坡朋友。上海戏剧学院编导系毕业的余云,描绘起人和事来,总是充满了戏剧张力,平凡的细节都能风生水起,而古老的历史文人的履迹更是她构建传奇的兴奋起点。
    
    她爱上了她工作和生活的第二故乡。她比新加坡人还熟悉它的历史与文化。
    
    “我又接待了一拨上海朋友,把他们带到书上没有的地方!”
    
    “我要写一本书,叫做《我的南洋》。”
    
    新加坡,于是在我们的眼里,也变得活色生香。一座旧的军用仓库,一条卖古董家具的老街,一家新的咖啡馆……新加坡,于是像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上海一样,它还在被发现、被完整和深厚化。
    
    那个炎热的八月,下了新航的飞机,在义安城隔壁的文华酒店安顿好行李,就匆匆赴余云之约。克纳街47号印度支那酒廊。深夜11点,她和朋友收了工,在那里有个聚会。几年过去了,我还在想,真是奇怪,我这么一个胆小谨慎的人,竟然接了她的电话,在深夜,在异国的街头,毫不犹豫地叫了出租就走。潜意识里,她的城市,她的朋友,她的夜生活,她的咖啡馆我似乎已经熟悉,新加坡仿佛就是上海的延伸。一定就是这样的。那晚回到酒店已是2点钟了。
    
    上海,在她探亲回国时,我们一同谈到新加坡,感觉就与以前不同了。那就好比,你亲眼见到了她的情人,再来谈论他,不会再隔着一层。
    
    某某,东南亚旅游专家,离开新加坡到中国去啦。某某,考了中医学位,为的是做义工。某某,想辞了工去欧洲留学。虽然只有见过一面二面,但还是喜欢听新加坡,那些朋友的朋友的消息。为这些消息而振奋而感染。使我感兴趣的,永远是人。
    
    记得那天深夜,我们从印度支那酒廊出来,漫步到新加坡河。黑的天,黑的水。没有喧嚣,没有行人。老的知己,新的朋友。情境陌生,又似曾相识。衬着对岸闪亮的“金色榴莲”文化中心,偶而,可以看到河水上的粼粼波光。新加坡河于是深深印入了脑际。
    
    一条河,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因为有了情,一切的景才成为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