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演出市场继续平稳发展,虽然波澜不惊,但在演出主体、民营演出团体以及旅游演出方面还是有一些变化出现。
主体日趋多元化
继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演出经纪机构北京东方百老汇国际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后,2007年文化部共审批涉外演出经纪机构5家,目前全国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已达9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演出经纪机构继续增长,较2005年绝对数略有增加,但质量却有所下降,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均有较大下跌,营业收入基本持平,显示出社会资本对演出市场放宽准入持欢迎态度,但进入市场较为谨慎(见表1)。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国家加大了对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的资金扶持力度,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2006年财政拨款较2005年增加15.3%;国有院团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演出场次大大增长,增加幅度达到26%;院团总收入也有较大增长,较2005年增加了16.3%。(见表2)
与此同时,日前北京演出行业协会传来两大利好消息——北京演出市场观众人数大幅上涨,而平均票价逐年降低。2005年各类演出平均票价在300元左右,2006年为275元,降低9%,2007年上半年,各类演出平均票价为245元,比去年同期降低10%左右。业内人士分析,政府倡导的低票价演出场次的增多是票价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戏剧演出季、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等。来自该协会的数据还显示,2006年北京市(城八区)47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演出9280场,观众约518万人次,总收入约4亿元,比去年同期演出场次增长40%,观众人次增长20%,演出收入增长10%。2007年上半年,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而观众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5%左右。
表1:全国演出经纪机构2005年、2006年经济指标比较
|
2006年
|
2005年
|
比上年同期增减
|
机构数(个)
|
926
|
810
|
14.3%
|
从业人员(人)
|
11497
|
14552
|
-20.9%
|
注册资本(亿元)
|
10.4
|
15.4
|
-32.4%
|
营业收入(亿元)
|
7.77
|
7.73
|
0.5%
|
表2: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2005年、2006年经济指标比较
|
2006年
|
2005年
|
比上年同期增减
|
机构数(个)
|
2475
|
2502
|
-1%
|
演出场次(万场)
|
41
|
40
|
2.5%
|
农村演出场次(万场)
|
29
|
23
|
26%
|
观众人次(亿人次)
|
4.1
|
3.62
|
13.2%
|
总收入(亿元)
|
59.0
|
50.7
|
16.3%
|
财政补助拨款(亿元)
|
39.9
|
34.6
|
15.3%
|
演出收入(亿元)
|
10.9
|
9.9
|
10%
|
经费自给率
|
37.9%
|
30.8%
|
23%
|
民营表演团体成为扶持重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重视城乡文化、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历史性机遇,主要表现为各地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扶持民营表演团体发展的活动。
自2005年起,宁波市就开展了“千场戏剧进农村”演出资格认定项目招标工作,拟在全国范围内采购戏剧演出1000场,两年来宁波市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采购了越剧、黄梅戏等演出1855场,在全市百余个乡镇的2000余个行政村演出,吸引观众300余万人次,市县两级共发放“千场戏剧进农村”补助资金550余万元。
针对民营团体演出机会较少的问题,辽宁省开展了民营演出团体演出展示活动,扩大民营表演团体的社会影响,重点宣传民营表演团体,树立各类民营表演团体的品牌,开创了辽宁民营表演团体以及演出市场发展的新局面。辽宁目前有各类文艺表演团体464家,其中民营411家,占总数的88.6%;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其中民营的有8300余人,占总数的55%;近3年,全省年均演出3.5万余场,其中民营2.4万余场,占68%,民营表演团体在辽宁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给民营表演团体提供和国有院团平等的竞争机会,2007年江苏省文化厅在如皋市举办了首届全省民营剧团优秀剧节目调演活动。江苏省文化厅聘请专家组对各地申报的53台剧节目进行初审,从中筛选出24台优秀剧节目参加调演,参演人员近250人。整个调演活动分戏曲专场、综合场和展演三部分进行。江苏现有民营剧团近1000个,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县级如皋市有民营表演团体113个,从业人员700多人,全年演出2.3万场,观众达700万人次。
旅游演出仍是热点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演出业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广西阳朔和四川九寨沟是比较明显的案例。
《印象·刘三姐》公演3年来接待观众近160万人次,获得1.2亿多元的门票收入,还吸引了大批旅游者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旅游和住宿,促使阳朔县旅游产业和各项经济指标稳步上升。景区的商业景气和人文价值快速提升,景区和县城土地增值平均达到5倍以上,项目给阳朔县经济带来了1∶5以上的拉动效益。
四川九寨沟演艺产业群是随着九寨沟旅游产业的兴旺而发展起来的。九寨沟演艺产业群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演艺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演艺生产观念、经营观念、品质观念和管理观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来促进艺术生产、繁荣演艺市场。据统计,2006年九寨沟各类演出团体接待观众80余万人,门票收入1.5亿元(约占九寨沟同期门票收入的2/5),营业利润1900万元,实现税收800多万元,直接从业人员1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
(来源:文化报 李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