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文化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联合主办的“东西方偶戏精粹对话北大”系列演出即将启动。从12月10日开始,一大批中外经典偶戏将陆续在北大上演,其中有利用声光多媒体效果打造的新概念音乐偶剧《春的畅想》,中国传统南北派布袋戏经典剧目《大名府》、《沉香救母》,传统提线木偶保留剧目《钟馗嫁妹》,新编皮影神话剧《观世音传奇》,蜚声国际木偶界的德国大师阿尔伯特·亚瑟的保留剧目《大师班会》和匈牙利国际著名木偶艺术家哈诺斯带来的充满着民间气息的掌中戏《魔鬼穷光蛋》。
中国各种偶剧艺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如晋江掌中木偶戏,民间俗称“布袋戏”,流传于闽南及台湾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漳州布袋木偶戏,据载“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其表演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偶剧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有许多创新。如福建泉州木偶剧团这次带来的根据《西游记》里的故事改编的木偶神话剧《火焰山》,就融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掌中木偶、人偶表演于一炉,极具技巧性、艺术性与观赏性。该剧团团长王景贤说,偶剧不仅仅是人们熟知的木偶,也不是仅仅只有儿童剧一种形式,在国内外,他们团的表演经常得到热烈的反响。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外7个著名的偶剧团到京演出,并准备召开研讨会,就是要把偶剧这个传统精粹的文化项目发扬并传承下去。
偶剧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独特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保护这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成立了世界木偶协会,并设立各种国际木偶节和奖项,鼓励偶剧的发展,而当下世界许多国家的偶剧艺术也越来越敢于创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来自德国的偶剧《大师班会》就包括了牵线木偶、面具与杆棒木偶,融合了歌剧等艺术元素,演出超越了语言及地域的障碍,赋予了木偶以全新的艺术生命。人艺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早在《罗姆洛斯大帝》中就成功地将偶剧这种形式同话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认为偶剧和现代舞、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一样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如果找到合适的方式,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带来了偶剧《春的畅想》、在国内外获过多项大奖的上海木偶剧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艺术上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国内外观众欣赏和欢迎的新剧目。
据悉,在即将启动的系列演出中,主办方将专门组织公益场,让广大学生能看到精彩的偶剧。(记者 邱振刚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