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3.xinhuanet.com/ent/2007-07/22/xinsrc_272070422144537526730125.jpg
看《太阳照常升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写影评,究其原因,用影片中疯妈的一句话就能解释:不是没看见,而是没看懂。所以不敢去妄自揣测导演的思想和意图。
首先大师姜文向我们展示的两个年代分别是1976年,和1958年,对于那段在发生在我们出生之前的历史让我们这代人倍感陌生,所以对于由于摸屁股而被成百个人举着手电狂追的场景以及进而上升到政治角度的问题,我们的理解不会有那么深刻,或许这是一个拍给那个年代的人看的电影。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与发泄的交合,疯妈是压抑的,她选择了装疯去发泄,站在树上不停的喊着:天一亮他就笑了。林大夫是压抑的,所以才会有对梁老师无法控制近乎失态的表白,梁老师是压抑的,压抑的够含蓄,抱着吉他在食堂门口唱着美丽的梭罗河,而最后选择了自杀去解脱。唐叔的老婆也是压抑的,所以会去跟自己小十几岁的小队长偷情,唐叔也是压抑的,在山林中和一帮无所事事的孩子吹喇叭打猎似乎才让他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整部片中的人物都被这种有形的无形的压抑所控制着,甚至发生了扭曲,终于电影在最后来了一次集体的宣泄,于是我们看到了狂欢的歌舞,燃烧飞舞的帐篷,鲜花下诞生的婴儿和照常升起的太阳。
说到影片中最不能让人理解的不外乎是疯妈的失踪和梁老师的自杀,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莎士比亚,所以一百人看这个电影就有可能有一百种理解,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片中并没有直接挑明原因,却不时的在透漏着一些线索,让观众去想,也许你想破脑子都想不通,那导演的目的就达到了,对于疯妈的失踪和梁老师的自杀,我的理解是,疯妈的丈夫的死的是和一个叫喀秋莎的女人有关,那一袋子信是疯妈丈夫写给喀秋莎的,如果是写给疯妈的,就不可能不寄出去,而片中透漏疯妈丈夫是和一个叫喀秋莎的女人一起死的,而杀死疯妈丈夫的很有可能就是在路的尽头举着猎枪的唐叔,当然也有可能是梁老师,因为在梁老师的宿舍里也有一把猎枪,这样或许可以解释梁老师受良心谴责自杀的原因,疯妈在得知丈夫死讯的时候已经对生活绝望了,而此刻身怀六甲的她只有选择生存下去,儿子长大了,她没有了寄托,于是开始装疯去宣泄自己的压抑的情感,当有一天她决定不疯的时候,她才真正的解脱了,你可以理解疯妈跳河自杀也可以理解疯妈远走他乡了。对于梁老师的自杀,更多的解释是梁老师的情感压抑所致,我的理解是,从面对林老师时害羞的表情可以看出梁老师也深深喜欢着林大夫,可是当林大夫对梁老师作出富有挑逗的表白时,梁老师心目中的女神毁灭了,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意义,选择自杀是最好的解脱。
你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只属于中国人的电影,也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属于70前人的电影,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只属于姜文的电影,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对于那个时代,我们的记忆是黑白的,或者说是黄军装,蓝色中山装的年代,而姜文却给它赋予了丰富的色彩,对于人物的刻画是细腻和真实的,更是留给我们思考和遐想,也许单纯和愚昧只有一线之间,压抑和发泄也不过是只是一种方式。(作者
老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