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雅,是尹派“四大弟子”之一(其余三位是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她的演艺道路颇具传奇色彩。
萧雅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越剧和歌坛上脱颖而出,在上海和香港举行个人演唱会,成为戏歌两栖明星。她在首届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首唱的《月亮走,我也走》更使她红遍大江南北。当时,戏曲演员唱歌还属于敏感话题,曾在社会上引起许多争议。《上海戏剧》杂志社专门为她唱歌的问题召开了座谈会,《文汇报》一篇《萧雅该不该唱歌》的文章一时成为社会新闻焦点。萧雅可谓开了戏曲演员唱歌的先河。更可贵的是,萧雅在艺术实践中能将歌与戏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尤其她率先将通俗歌曲的轻声与气声唱法引用到越剧尹派的唱腔中,更突出了尹派儒雅缠绵的韵味,并赋有现代气息,从而吸引了一批青年观众。
萧雅1991年赴美,出于对越剧艺术的热爱与执著,10年后回国,举办了“萧雅尹派演唱会”,随后,又应上海越剧院之邀,排演了越剧现代戏《早春二月》,在剧中饰演男主人公萧涧秋。
2002年6月6日,萧雅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越剧民间职业团体——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5年来,公司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屡获佳绩——创排四部大戏、荣获三项大奖、承办两台京剧的演出、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公司创建初期制定了一年推出一台新戏的战略目标。自2003年起,先后推出了《状元未了情》、《何文秀传奇》、《盘妻索妻》、《秋海棠》四部大戏和一台尹派经典折子戏;萧雅凭借《状元未了情》荣获了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与此同时,该剧也荣获了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和编剧、表演一等奖等12个奖项。萧雅的公司还承办了中国京剧院的《梅兰芳》和《袁崇焕》在上海的演出,并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7集越剧电视连续剧《何文秀传奇》。
在人们印象中,民营剧团装备简陋,演出水平低。但在萧雅公司,从灯光、音箱、调音台到电脑字幕,精良专业设备一样都不缺。从创到演,他们坚持艺术讲一流,标准不让步。公司坚持“一戏一聘制”和“一戏一核算”的市场运作模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综合人力成本。5年来,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及京、沪、津、浙、苏、鄂、湘等地,在戏剧界乃至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受到了领导、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罗 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