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俞本《纪事录》
(2014-02-15 12:03:00)
标签:
纪事录明史俞本朱元璋文化 |
分类: 关于书 |
应上海《文汇报·笔会》编辑先生约稿,从日记中截出一段,略改数字付之,刊于2014年2月5日。有人认为俞本《纪事录》是伪书,不免有点剑走偏锋了。据闻已有学者为此书作了详尽的笺证,即将梓行,真是让人期待。
夜读俞本《纪事录》
严晓星
读陈学霖先生《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北京大学出版社),由书中内容又找作者的另一本《史林漫识》,在网上下载到了。此书附有作者标点的明初俞本《纪事录》(张大同删定本改题为《明兴野记》),读来大有兴味,十分兴奋。俞本是元明之际的朱元璋军中的中下级部属,以时人记时事,史料价值极高。编年体,两卷,上卷基本是打仗,下卷多数是杀功臣。精彩之处甚多。1365年,“上闻相国部下宣使熊义妹色美,欲纳为宫人,令都事张来释为媒,通言于熊义母,允纳聘财讫,择日归内。来释启曰:‘熊氏女许参政杨希武弟杨希圣久矣。’上怒曰:‘汝既为媒,令臣民知吾之过。’立命将士提于内桥,众刀斫为泥,示众,追回财礼等物,仍令与杨希圣为婚,希圣终不敢娶。”这位吓破了胆的杨希圣后来如何呢?1373年,“五月,中书省右丞杨希武奸党事露……剥皮做交床,置省府台堂,令后人坐之,以示警戒,连坐者五百人。”连坐者中恐怕就有他弟弟杨希圣吧?
朱元璋好色而有私生子,似仅见于此书。1357年,“故元帅韦德成妻美,上令移居后庭,通而生子,名曰朱生。或谏曰:‘故将之妻,不可纳。’遂于本妇配总管胡汝名,朱生随母往焉。”这位韦德成(“未得逞”,哈哈)在上一年七月攻宣州不克而溺死,第二年遗孀就被主子临幸了。当时朱元璋还在打天下,人心向背,不能没有顾忌。若是十多年后再发生类似的事,“谏”也不见得有用。这位朱生后来不知如何,福康安的福气他肯定是没有的。由于俞本曾一度是韦德成义子韦正的部属,这则记载应该可靠。而且在当时,知道的人应该很多。
打完天下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有时候只需要名目就可以杀人,哪怕傻子都看得出是强词夺理。1374年杀廖永忠,理由是“家人密奏”“僭拟御用”,不用说,人赃俱获,铁证如山。朱皇帝和廖将军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上宣永忠曰:‘汝知罪乎。’答曰:‘已知矣。’曰:‘汝知何罪。’答曰:‘天下已定,臣岂无罪乎。’上怒曰:‘汝以朕为汉高祖杀韩信耶?’”看来廖永忠深知朱元璋为人,早料定了自己有这一天。他这样的回话等于拆穿了皇帝的面具,一定会激怒。果然,他的死法是:“或奏曰:‘永忠热甚。’校尉日汲凉水十数桶浇之,后成瘫疾,不能行。敕御杖四十令归,数日而卒。”看得见的伤只有“御杖四十”,皇帝也没杀他,死是他自己的事。这样的手法,让我觉得,徐达吃蒸鹅而死即便不是史实,也是深知朱元璋的人编造出来的。或者说,太祖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
俞本青年时代便跟朱元璋打天下,那时候朱还没被神化。四十多年下来,虽然没有进入中枢(也好在未入中枢,不然恐怕就没命了),但对主子是比较了解的。他笔下的朱元璋有阴暗面,也有明显的不足。他记载的这些事,许多都是官书里看不到的。他有时也对朱元璋军事上的决策有不同意见,写几句惋惜的话;有时直说“上惑于某”“上惑某言”,或“上胡为而信之,异日未免有悔”(1394)。1371年,“天下府州县官吏多被诛戮,……其中纵有一二廉洁,则贪婪贿赂因之日盛,玉石难分。识者惜之。”又1393年,“诏一切人等皆得擒缚党人赴上前,就以党人所任职事赏之,名曰‘忠义’,及《忠义录》颁示天下武臣,不数年忠义官俱被戮。”讽刺意味是非常明显的。可笑的是删定此书的张大同,处处为太祖皇帝辩护。大凡部将、臣子受死,他都说是咎由自取,俞本批评皇帝几句,他不外说作者“何足以知英主之心”,奴才嘴脸跃然纸上。这样的人现在也还是很多。
俞本虽然是武人(骑士),但从他的文字来看,简明准确,有一定功底,但更了不起的,他明显有史家的意识,记录大多数事情,是与事件拉开距离的,偶尔出现自己的地方,也很有分寸。但有一件很小的事,他却详细记下来了。1374年,“八月,征西将军邓愈镇河州,中庭午膳,俞本至,愈赐膳,馐肴盛列,中置一糟饼。愈先食之,膳毕,俞本跪问曰:‘大人食此饼,何也。’愈即起席,引本袖而泣曰:‘吾食此饼二十余年,未有人问。今因汝问,当为汝言。吾昔农家,予在襁褓时,吾母耘田,置吾树阴下,吾饥啼,母就阴乳吾,而食此饼。吾饱,母亦饱,母乃就耘。吾今位至三公,出将入相,吾思慈母,安得见乎。吾自乙未年至今日,每中膳,妻妾皆食此一饼,如睹吾母矣。’”这个故事一定是深深地打动了俞本,他才那么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史载邓愈“事母夫人能至其孝”,这是一个旁证。
还有一个故事是见于旁书的。1369年,元将李思齐降明。五年后受命北谕赵敏他哥扩阔帖木儿,“至则待之以礼,留数日,遣归,令骑士送至界上。骑士辞思齐曰:‘总兵有旨,请留物以作遗念。’思齐曰:‘我为公差远来,无以留赠。’骑士曰:‘请留一臂。’思齐知不可免,断一臂与之,还京而死。”觉得这个场景像是电影里的桥段,脑海里自己演示了一遍,觉得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