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学生活——By 胡懿真
(2012-11-20 08:32:29)
标签:
博鸿教育海外留学感言 |
分类: 留学生活 |
在美国的大学里,课业成绩从来都不是衡量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作为全美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的Babson College,我周边的很多同学都光芒闪耀:有的在学校数个顶尖社团里身兼数职,有的精通器乐舞蹈在舞台上如鱼得水,有的在17岁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有的具备超越同龄人的睿智和平和。成功各有不同,但这些同学,几乎每个人都有商学院学生乐观、善于沟通的特点和创业热情。
作为留学生,日常的生活也比较忙碌。虽然每周只有15个小时的,但Babson的教授测试学生的方式比较多样化,期中期末考试中间还穿插这课堂小测试,论文,幻灯片展示,小组作业,课堂参与度等等,这些都会被算入总成绩。因为平日成绩占很大比重,只有从始至终地交出高质量的作业才能拿到好成绩,临考前抱佛脚的方法基本是行不通的。
除了学习生活,不少Babson学生都有一份工作,无论脑力还是体力工作,自己动手风衣足食的理念很受欢迎。我自己就在管理学部门为教授们做助理,从打印文件的低端工作到协助研究项目都是日常。长期工作虽然有点枯燥,但是每月拿到薪水的时候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与很多国内国外其他大学相同的是,社团活动也是Babson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像比社团活动外,更有Babson特色的是国际生交流项目,和实习项目。Babson注重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与全球近百家知名大学建立交流项目,甚至遍及非洲很多国家。不仅是春季秋季学期,在春假,暑假和寒假也会有短期的交流机会,所以大约1/3的学生都会参与至少一次国际生交流。对于我个人来讲,这个夏天在伦敦两个月的交流经历就让我体会到,有时候在旅途中融入另一种文化、尝试新鲜事物和体验他人生活的经历,仅仅凭借读书也难以得到。
Babson的实习和志愿者项目也很多样,比如投资学学生可以申请用学校基金来投资盈利,管理学的学生可以免费到欧洲大公司考察和做咨询项目,还有创业学学生可以到非洲支教、向贫困学生教授创业学等等。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尝试,但我已经将其中几个列为我离开Babson前的must-do了。这里给大家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FME(Foundation management & Entrepreneurship)课程的例子。在FME课上,全班60个学生会被分成20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构想一个产品并且通过presentation (幻灯片展示) 向全班人推销自己的商业方案。经过3轮激烈的竞争,起初20个商业方案被投票筛选至9个、5个最后到2个。就这样,每30个人组成一个分工明确的公司,有首席执行官CEO, 财务总监 CFO, 运营总监 COO销售总监CMO营销总监和各自麾下员工, 甚至还有人力资源部门 HR 来处理公司内部矛盾和员工评估。学校会借给每个公司3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而全年级12家公司就要在正式经营的3个月内竞争市场,试图盈利。在经营的过程中,公司内部也会每周开会更新销售信息,调查市场并且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其间,教授们会不断给我们很多指导,从大方向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物流管理软件,到细节上的presentation时正装的职业水准, 都给我一种提早踏入社会的错觉。我所在的公司选择了一种拳头大小的迷你音响作为产品,CEO从阿里巴巴网找到了一家在广州的制造商。作为公司里唯一的中国人,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之外,我又义不容辞地担任起于制造商联系的任务,整个寒假都在焦急地等待CEO的国际长途和供货商的电话。 在后来正式经营公司的过程中,我们这些大一“菜鸟们”还遇到了难以意料的现实难题,比如中美交易间的程序问题,比如产品畅销导致短缺,比如产品个数和账本不对应等等,甚至有公司中途发生政变、炒掉了不称职的CEO。而且因为公司运营的巨大工作量,学期中不乏凌晨一点满心绝望地清算货品和整理报表的时刻。对于每个人,这次经历不仅形成我们对于创业的基本认识,而且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对于工作的责任感。故事的最后是一个比较俗套的结局,我所在的公司在三个月内净盈利7000多美金,顺理成章成为我们年级盈利最多的公司。并且按照学校惯例,我们将所有利润捐给一所邻近的中学,结束了激动人心的创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