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 |
读三国:
对悲情汉子陈宫的几点迷惑
文/秋阳
三国的悲情汉子不少,值得敬佩的人物很多,战死沙场的典韦,至死不降的沮授,自刎于狱中的田丰,冒死进谏的杨修,等等,但是最令人难忘的应是陈宫。宫,正直义气,足智多谋,忠贞不二。三国里谋略高超的人多如牛毛,正直义气的也不乏其人,惟有忠贞不二的少之又少,三项优秀品质集于一体的,更是凤毛麟角。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借马逃生,被董卓画像通缉。至中牟县的时候,被守关军抓获。曹操自称是商人姓皇甫,中牟县令说,我认得你,你是曹操,为何要隐姓埋名呢?随后,吩咐人拿下,故意大声说,明日解去京城请赏。这个县令就是陈宫,山东莘县人,在《三国演义》第四回里出场。
夜里,陈宫派亲随悄悄把曹操提至县衙后院审问。操说,你没必要多问,大可把我解往京城领赏,并自称有鸿鹄之志,食汉禄不思报国与禽兽无异,之所以暂时屈伸于董卓目的是乘机杀他,为国除害,事未成那是天意。陈宫说,自己并非俗碌之辈,也是怀有报国志向的人,只是没有遇到好的主子而已,并问他下一步怎么办,曹操告诉他:“吾将归家乡,发矫诏,招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陈宫被感动,立即丢弃官位,随了曹操。
两人行至成皋,借宿于曹操之父曹嵩的把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对陈宫的义举一再表示感谢,安排家人宰猪待客,自己又亲自去外沽酒。多疑的曹操听到后院有人语“傅而杀之”,误以为吕家要谋害他,用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杀掉了吕家男女老幼,逃跑的时候遇见沽酒而回的吕伯奢,为了不留下祸根,又把吕伯奢杀掉。陈宫说,开始是是杀错了,现在又是为何?曹操说出了一句比较著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想,原来弃官跟了一个狼心狗肺的人,本想杀操,但转念一想,自己是为了报国才跟了他,杀他是不义,不如离开他算了。夜宿时,陈宫回了老家东郡。这个情节没啥疑惑,因为宫与操有相同的志向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陈宫的第二次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第十回里,曹操之父曹嵩及全家被徐州太守部将张闿灭了全家,曹操疑为陶谦指使,欲血洗徐州。陶谦为人忠厚且也担心曹操来犯会殃及市民,因此极为害怕。这个时候,在东郡做从事的陈宫与陶谦交往深厚,欲以曹操旧友的身份,替陶谦做说客,期望曹操停止野蛮的行为,但未果。陈宫感觉没有什么脸面面对陶谦,干脆连东郡从事也不做了,投了陈留太守张邈。据史料记载,西汉东汉这段时间东郡一直属于兖州管辖,曹操揭竿起义造反的时候,东郡太守是乔瑁,起义军解散的时候,乔瑁被原兖州太守刘岱杀死。董卓在朝廷掌权的时候,山东青州黄巾余党造反,有人推荐东郡太守曹操可以破黄巾,李傕郭汜假诏曹操来朝廷领命。先不说曹操怎么当上兖州太守的,但说陈宫怎么会又呆在曹操手下做从事呢?
这里边有两个疑惑,一是陈宫究竟是不是曹操的属下?东汉末年,东郡属兖州,且在之前和在之后都是如此;二是陈宫是主动离曹操而去的,这个时候以旧友的身份游说曹操,能有几分把握,不怕曹操和他翻旧账吗?虽然是他当初救下曹操的,但最终也是他不辞而别于曹操的啊。如果说,陈宫是曹操的属下的话,陈宫反操,文中就要有交代,不是的话,也应有交代。当然陈宫游说曹操的结果没啥问题,因为无论成与败,都是合乎情理的。
吕布投奔刘备后,先偏据徐州属下的小沛,后来乘刘备出城抗袁术借己将——也是自己的岳丈——曹豹受辱一事,占据了徐州,在那个乱世什么可能都发生,但下面的一节却很让人疑惑。吕布部将郝萌反叛吕布,被另一位将领曹性杀掉,送郝萌首级的时候,性对布说‘萌受袁术谋。’布问‘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当时陈宫就在座上,面红而赤,周围的人都观察到了。这件事让人颇为费解,陈宫为什么面红耳赤?是因为参与了对吕布的谋反吗?从后来他不投降曹操这点来说,没有可能。但若不是的话,曹性这么说,他怎么不辩解呢?发生了反叛的事,吕布不追究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那次悔婚之事,吕布也没追究。但无论怎样,他勾结袁术密谋背叛吕布的举动,的的确确让人无法解释。后来,三国演义里没有收录这段,不知道是罗先生不相信此事的真实性还是另有起因。
回头再说吕布悔婚的事,吕布轻易答应袁术的和亲,本就不可思议,因为袁术刚刚毁弃前约没有交付本该说好的那些粮食和物品,惹得吕布马上就要打他,这个时候,再结亲家,明眼人一看就是计谋。但是陈宫却恐怕这事情办不成,担心吕布反悔,极力蹿拖两家赶快成亲,这里边是不是有更深的阴谋而没有给吕布透底呢?小说里没有交代。但从最后曹操杀他之前,抱怨吕布经常不听其计谋一事来看,陈宫用的好像是先下手为强之计 。但通篇来看,看不出这事情最后的结局如何,也就是说,到底是好计还是坏计。陈宫作为一名优秀的谋士来说,其才能在三国里是数一数二的,但这个计谋让人迷惑不解,莫非他是真的私通袁术?是的话,临杀头之计完全可以先屈身曹操啊,这依据也站不住脚。若不是的话,为什么私自拜访袁术之使韩胤,反助袁术一臂之力呢?在这里他的作用还不如奸臣陈圭父子。
另外,陈宫的计谋并非招招都胜,这一点比不上神化了的孔明,是有情可原的,但是做一些自我矛盾的事情,究竟为何呢?不知是历史如此还是罗贯中故意如此塑造他抑或是没有拿出认真的态度刻画他。
虽然,陈宫但是书中留下的诸多疑惑,让我们对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留有遗憾。
但无论怎样,陈宫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同寻常,尤其是临死之前的表现,震撼了曹操,也感动了现场所有人:操问“公台啊公台啊,你死了你的儿子怎么办啊?”宫答:“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会杀别人的儿子的。”操又问:“公台啊公台,那你死了后你的母亲又怎么办呢?”宫又答:“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别人的母亲的。”宫接着说"请出就戳,以明军法."
本文用三国演义里的一首诗作为结尾,以纪念这位志士: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
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
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