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爱

标签:
史蒂夫乐安宋体孤儿院大头娃娃杂谈 |
分类: 沂蒙好地方 |
走近爱
2012年2月25日,依旧历是春天,北风仍然肆虐,冷得人拿不出手来,所以我们快乐沙一行十七人,应该还算是站在寒风里。
“乐安”老人是位书法家,在我们出发之前,准时来到集合地点,简朴的装束,旧的不像样的电瓶三轮车,立在一边冷得瑟瑟发抖的他老伴,让我们感动。为了使我们感受诚意,“乐安”老人特意拿来他的作品集,介绍作品的获奖情况。同时为自己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不能前往而不好意思。其实,“乐安”老人多虑了,今天每一个去孤儿院的快乐沙成员,其爱都不容怀疑,包括携妻带子的“任我行”,“布衣”教授父女,还有至今不知名的一个三口之家,以及不能随行的“淡月清弦” “泉水叮咚”姐妹、“文若西”和“八秒钟的鱼”博友。
如果依照报名数,我感觉能有八九个人就应该不错了,但是实际到达的五辆车十七人,很让我们几位组织者意外。天虽然尚冷,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是暖暖的。
大店孤儿院,是一家专门收养残障孤儿的纯慈善机构,主办者是美国的基督徒史蒂夫和河北籍的妻子豆豆,孤儿院是二年前从北京搬来,坐落的莒南县大店镇山东省政府旧址东侧的一座土山上,这儿首先给我们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孤儿院与镇里的沥青路有一段坑洼不平的三五里山路,二是孤儿院建筑独特——虽然四面有窗但低矮的像一座土窖子。
接待我们的是北京过来的一名志愿者老人,在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之后,给我们开具了接收善款的凭证,随后引领我们参观了孩子们吃住玩的地方。三十多名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残障,病情最轻的是一名乙肝患者,老人介绍孩子身体再恢复一段时间,就要去她新的父母家中。最重的几位癫痫病孩子,时常发作最让人操心,还有一位大头娃娃,一位肚子奇大但一直没查出病因的五岁孩子,一位每周都要去市医院看专家门诊的重症儿。进门的时候一位大男孩很有礼貌的向我们问好,老人介绍他是这儿最大的孩子,今年应该二十五六岁了。由于这儿的孩子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全部是被父母抛弃了的或无有亲人的残障孤儿,因而院里也说不清楚他们的具体年龄。
外表看起来低矮的房屋,里边却出奇的干净温暖,溜光的木地板,部分孩子可以在这儿爬行,没有床的还可以直接睡在床垫子上,衣橱尤其整洁,一件件错落有致,洗衣间配有不锈钢水龙头洗衣机等,可能是事先知道我们来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原本就这样,肢体不能自由行走的孩子们,一个个安静的坐在一排排儿童车上,虽然目光呆滞嘴角流涎,但都面色红润,调皮的孩子还肆意把手放在其他孩子的身上抓挠。相对于健全孩子来说,他们前途暗淡;相对于有父母宠爱的孩子来说,他们孤零可怜,但这儿毕竟是他们的家,这儿毕竟充满温暖。随行的快乐沙朋友,对一个个孩子怜惜之余,不仅对这儿的主人更加敬佩。
接待我们的老人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们邀请到女主人豆豆女士的房间,豆豆女士瘦瘦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虽然是病中,但还是答应我们合影留念。看到群友拍照,豆豆女士说,你们别宣传我,我们不是名人,也不想在媒体曝光。我介绍说,我们是“快乐沙助学群”的成员,没有媒体记者,我们的想法和你是一样的。
之前在资料里,我就了解到,史蒂夫和豆豆夫妇是基督徒,之所以毕生致力于献身残障孤儿的慈善事业,完全是宗教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几年来,光顾孤儿院的均是民间团体和个人。
出了房间,放眼远处,山下是一座波光潋滟的小型水库,工作人员说,这儿的夏天还是很美的。我看看身后那光秃秃的山,想起路途的崎岖,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奢求不高,明白了史蒂夫夫妇的卧室客厅为什么那么的简朴。
院子里,我看见脚底下有一座类似地道的一个个相连空间,询问得知,这是正在建设阶段的梦幻城堡,建好之后供孩子们玩耍。看来,这儿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