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1q8xSJzy716Ah6iLu28&690
http://s6/mw690/001q8xSJzy716AhC2bz35&690
一处文化遗迹,一个佛教石窟,可以形成一部完整的艺术史。在世界上,除敦煌石窟以外,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因为象这样延续了一千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在不断营造的石窟,也实在找不出第二个。
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敦煌石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从敦煌美术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除了那些著名画家作品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无名画工所绘却是无比辉煌的艺术。而这一个美术系统又是传统美术史著作中未加以记载,或不太重视的部分。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就是当我们讲到历朝历代的著名画家作品时,却往往难以看到真迹。因为中国古代名画大多藏于台北故宫,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作品流落于国外,国内各地博物馆的收藏虽说数量也不算少,但经典名作相对来说就不多了,而且时代上也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作品多,更早一点的如凤毛麟角。而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不少作品,往往存在着真品与赝品的争议。比如现存的大多数传为唐、五代、宋的作品,可能有相当多的是后来临摹的,并非原作。
其二:传统的中国美术史是以历代名家作品为中心来讲的。随着中国考古研究的发展,大量的地下出土文物,扩展了美术史的范围,美术史研究不再局限于名家作品,而要兼顾各时代无名艺术家之作,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南北朝隋唐以来的佛教雕刻与壁画等等内容,自然进入了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然而,如何把这两个体系的美术传统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研究,却仍然没有成熟的方法论。因此,很多学者借鉴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等等方面来研究美术史。这固然对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史研究是一个冲击。但如果考古学、历史学或人类文化学代替了美术史,美术史的意义便开始消失。美术史是研究人类的艺术创作、艺术审美,进而从审美意识方面来探讨人类文明进程的,离开了审美思维,离开了艺术表现的个性(包括表现技巧等),美术就无从谈起。
中国美术史由于现存作品存在诸多问题,研究方法也较为局限。而敦煌石窟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存各时期作品其真实性不容怀疑,作品的相对完整性和时代的系统性,使它在美术史研究中显示出十分独特的优势。它已构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美术史体系。写出一部敦煌石窟美术史,不仅可以总结出4-14世纪敦煌佛教美术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敦煌美术史的研究,从内容上可以极大地补充中国美术史,从方法上可以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上述原因,想写一部敦煌石窟艺术史是笔者多年的愿望,十多年前开始着手进行敦煌石窟美术史的研究,考虑到敦煌石窟的体系庞大,需要按时代分阶段进行,因此先以数年时间完成了《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卷)》(本书已于201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接着进行隋代卷的研究工作。看来这一个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尽管先后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但进展十分缓慢。因为学术研究是一项十分耗时的工作,由于各种事务干扰,无法保证学术研究的时间,缺乏相应的团队,也使工作常常搁浅。
出版社的友人建议我先出一本简史,把敦煌石窟艺术的发展史呈现出来。也可使广大读者能从总体上了解敦煌艺术的概貌。我想这是一个好办法。因此先写了这部“简史”。没想到读者的反映还不错。这也将促使我更加努力进行敦煌石窟美术史的研究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