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w690/001q8x7Qzy6Ox29pnJr25&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建广厦千万间圆群众安居梦
——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阅读提示:渭滨区虽属宝鸡市主城区,但农村3个镇6.2万农业人口中,目前仍有贫困人口1.1万人。在这个数量不菲的群体中,又有一部分群众居住条件极差,甚至无安全住房保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大力实施后山村移民搬迁、贫困群众土坯房改造、农村特困“三无户”住房改造等项目。截至2014年12月中旬,全区累计搬迁群众1278户,其中实施扶贫移民搬迁450户,贫困群众土坯房改造658户,解决“三无户”安全住房170户,从根本上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
http://s13/mw690/001q8x7Qzy6Ox2Ox7bK0c&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大搬迁,给困难群众一个温暖的家
你能想象住房难、吃水难,即便听到“人的声音”也要走上几个小时山路的日子吗?渭滨区38个后山村,不少群众就生活在这样的山旮旯里。从石鼓镇到神农镇再到高家镇,连绵起伏的群山一路延伸至宝鸡市西部山区。渭滨区近20%的农业人口,就这样七零八落地散居在秦岭深山的皱褶里。虽然与繁华的城市仅有一山之隔,但山里山外的生活生产条件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在渭滨区扶贫办干部的案头,放着一本厚厚的影像册子,里面是区扶贫办和镇村干部用脚底板丈量出来的山区“三无户”危旧住房的影像资料:墙面裂缝,椽木朽蚀,斜坠欲垮,有的甚至还是低矮昏暗的窑洞……
立足区情,着眼未来,区委、区政府对全区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做出了“三高、三进、三率先”的思路定位和总体规划。即,高坐标定位、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搬进社区、住进小区、迈进城镇,率先实现搬迁规划目标、率先在全市实现脱贫、率先实现两不愁四保障。http://s10/mw690/001q8x7Qzy6Ox2jRBQ5b9&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为了如期实现扶贫搬迁目标,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解决山区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和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加大财力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特困“三无户”搬迁建房、扶贫移民搬迁等工程,让山区困难群众搬新区、住新房。区上制订了《渭滨区农村土坯住房改造实施方案》、《渭滨区特困“三无户”搬迁建房实施方案》,建立了“部门两联干部三包”工作机制,实行干部驻村蹲点包抓和搬迁销号等制度,有序推进搬迁项目建设。区扶贫办建立健全搬迁农户档案,区上对扶贫移民搬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户型、统一建设,采取农户自建+集体代建的方式,逐年、分次、分批帮助贫困农户一次性改善住房和生产生活条件。
“区委书记张乃卫、区长李晓阳等区级领导高度重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不但认真研究每个移民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还坚持到一线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确保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区扶贫办的干部们说。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下半年,张乃卫、李晓阳等区级领导就多次前往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三无户”搬迁建房施工现场检查指导。http://s15/mw690/001q8x7Qzy6Ox2l7Siy6e&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山大沟深,坡陡岭峭,移民搬迁最难的莫过于找一块平地。针对选址难、土地置换难、建房难度大、施工成本高等实际,渭滨区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易地搬迁新模式,为各村甚至每个搬迁户都量身设计了搬迁安置路线图。高家镇明泉村三组和五组有80户人家,散居在后山的深沟里,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为了解决这80户群众的搬迁难题,镇、村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在相邻的塔稍村置换了33.69亩平地。时下,正是隆冬时节,明泉村的移民搬迁安置点上却机来车往,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明年我们就能搬出深山,住进几代人都没想到的新房了!”明泉村群众张宝记高兴地说。
社区化,山里崛起新农村
12月17日,渭滨区高家镇枣园村扶贫搬迁小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枣园村八组的贾拴科、马见等3户群众喜迁新居了,亲朋好友们前来帮着搬东西,男人们抬大件,女人们提小包,进进出出,有说有笑,热闹得像过节似的。http://s16/mw690/001q8x7Qzy6Ox2oAL0P4f&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枣园村是渭滨区典型的后山贫困村,地处西山腹地。全村1200口人分散在大山的皱褶里,其中四、五、七、八等5个村民小组100多户居民,居住条件艰苦,生存环境差,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2011年,区政府将该村申报列入省级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财政投资287万元对102户贫困群众实施异地搬迁,集中安置在交通和生产生活便利的固川村社区旁。如今,呈现在搬迁群众眼前的是一个安逸舒适的社区化新家园。
枣园村扶贫搬迁小区分两期建设,一期57户已于2012年8月搬迁完毕,二期45户于今年10月底拿到钥匙,11月以来,群众乔迁新居的喜庆鞭炮声几乎不曾中断。一砖到顶,白墙灰裙绿篱,家家都配了太阳能热水器,街道上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贾拴科分到的是一栋122平方米漂亮的别墅式两层楼房,与他山沟沟里那三间土坯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党和政府真是太好了,不但拿钱给我们盖房子,还配套了太阳能热水器,从此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村民谦菜学激动地说。http://s14/mw690/001q8x7Qzy6Ox2sEnHD6d&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规模化、社区化、配套化、生态化,类似这样的安置小区如今在渭滨区三个镇层出不穷。在扶贫搬迁规划安置上,渭滨区始终坚持“集中为主”的原则,实行“规划化设计、社区化建设、小区化管理”的搬迁模式,科教文卫体一次设计到位。同时,区上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扶贫、国土、交通、水利、文化、卫生、教体、绿化、能源建设等项目捆绑打包,聚集优势,聚合资源,聚力搬迁。区上还对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按照每户5000元的标准予以配套,全方位提升社区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倾力解决贫困群众搬迁安置规划不到位、配套不到位等问题。“十二五”以来,渭滨区通过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特困“三无户”搬迁建房、扶贫移民搬迁等工程,新建住房8.6万平方米,安置困难群众1200多户,先后建成枣园、晁峪、上川、段家磨、夏砑壑、陈家堡等9处集中安置新区,显示出新农村建设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些安置区还统一为每户搬迁群众免费配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使贫困群众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洗上热水澡了。
http://s4/mw690/001q8x7Qzy6Ox2EnCrP1d&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大投入,力争建成“交钥匙工程”
无依赖力量、无可靠收入、无安全住房保障,是绝大部分农村“三无户”的真实写照。
群众没钱,政府拿钱。区委、区政府在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市安排的搬迁项目的基础上,高标准制订了《渭滨区农村土坯住房改造实施方案》《渭滨区农村特困“三无户”住房建设方案》等特惠补助政策。区上根据群众贫困程度,把搬迁对象分为三无户、特困户、贫困户、非贫困户四种类型,每户给予最高7万元、最低1.5万元不等的阶梯式特惠补助政策,并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办法,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和搬迁难题。http://s15/mw690/001q8x7Qzy6Ox2vCKbI4e&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2013年,渭滨区在落实好全市农村“三无户”建房每户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区财政分四种类型安排配套资金。分别是:单人单户,建房32.42平方米,补助2万元;2至3人的,建房43.37平方米,补助2.9万元;4至5人的,建房52.38平方米,补助3.7万元;6人以上的,建房64.13平方米,补助4.5万元。2014年,区上对分两年完成的95户农村“三无户”搬迁住房建设,再次提高区级财政配套标准。即,在足额落实好省市对农村“三无户”建房每户补助4万元的基础上,区上按照“单人单户不配套、2至3人每户配套1.5万元、4人以上每户配套2.5万元”的原则安排配套资金;对5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每户补助基础设施费用5000元,对分散建房户每户再补助1500元,用于室外水、电、改厕等补助。属于残疾人家庭的,由市、区残联和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按“2+2+1”的原则,每户再补助5000元。http://s15/mw690/001q8x7Qzy6Ox2dWmJg4e&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资金配套能力和建房标准、加快扶贫搬迁进程,渭滨区政府每年都安排500万元搬迁改造建设专项资金。“十二五”以来,渭滨区累计投入扶贫搬迁资金2561万元,真正做到了“贫困户搬迁少花钱、特困户搬迁不欠账、三无户搬迁零花销”。高家镇段家磨村五组的周贵有,儿子离婚后外出打工,两年多来杳无音信,撇下58岁的他和3岁的孙子相依为命。前不久,他从三间土坯危房中搬出,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政府为他建造的一砖到顶、具备防震设施的新房中。http://s4/mw690/001q8x7Qzy6Ox2yi8Sfd3&690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TITLE="建广厦千万间 圆群众安居梦——渭滨区扶贫移民搬迁及“三无户”住房建设工作纪实" />
房屋质量高、资金投入大、群众负担少、整体推进快,渭滨区真正把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办成了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沐党恩出山奔富路,享国惠移民搬新居”——搬迁群众用这样的对联,表达他们共同的心声。2014.12.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