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们强烈的“集体”观念

(2011-04-14 13:50:50)
标签:

幼儿园

集体

育儿

分类: 三岁记录

 http://s8/middle/4d9fdb20ha0da9222ce17&690

   现在儿子可不是孤单一人了,可是有组织的。这个组织可谓是成员众多,人员密布,尤其是在小区的可以游玩的地方,到了放学的时间是随处都可见他们的身影。

   说了这么多,这够强大的组织也该说说了,就是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的他的班级。

 

   没上幼儿园之前的孩子们都是和家住得近的,年龄大小相仿的,或者是常在一起玩的,组成一个一个小小集体。偶尔去个别的小朋友,就会说,这是我们的。会保护自己的领地,会保护自己的玩具。成员内部是可以分享的,但是外来者是无权享受的。

 

   但是上了幼儿园之后,之前的那个集体就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新班级。会护着自己班里的小朋友,会找自己班级的小朋友玩。他们也开始保护自己的小圈子,要捍卫圈子成员的利益。时不时还觉得挺好玩的。

 

场景一:

   儿子在广场踢球。来了个他们班的小朋友。于是两个人就站好了,对着踢。没有任何的矛盾,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不久就来了个小女孩,是另外一个班的,上兴趣班课时大家都相互见过面,他们都认识。这时就发生矛盾了,儿子的同班走过去对那个女孩说“这是我们小二班的,是我们在踢球。”

   我让他们站成三角形,还可以继续踢,但是他们都不同意了,因为他们就是小二班的,她不是,不能踢。我的话也起不了作用了,他们两个抱着球跑着玩去了,不在固定的地方踢了。

   这孩子们啊,是一个班的就觉得是自己人,怎么都可以,哎,真是“顾家”啊。

 

场景二:

   中午接儿子回来的时候,他们班的另一个小女孩菲也被接出来了。两人牵着小手就上了公园了。两人一起看了会鱼,就开始爬假山,然后又开始挖土。

   旁边有几个小小班的孩子,都是小女孩,可是菲不和其他的小女孩玩,只和儿子在一起挖土。两人一会跑到其他地方玩会,一会又挖土,很融洽。但是一旦有小孩子来他们的地盘挖土,或者是踩他们的土,这时候菲就开始说“我们是小二班的,你又不是。”

 

   小小的孩子,“集体观念”还挺强,真够排外的。他们都还不知道什么集体,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是一起的,是要好好玩的,是要相互保护的。其实他们不是不懂得分享,但是,他们只对内,不对外。

   儿子到现在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过不是他们班的,不可以**。但他现在只有看见自己班级的小朋友才会很兴奋,告诉我那时他们班的谁谁。似乎其他的小朋友都是浮云。

   不管怎么样吧,童年总是有不同的发展时期。这种特质在特定的某个时期才会体现,随他去吧,这样的“集体观念”也是慢慢就会改变的吧,只要快乐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