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第27期《新周报》发《夏日凉夜饭》

(2024-08-02 15:35:31)
2024年第27期《新周报》发《夏日凉夜饭》

夏日凉夜饭
陆琴华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描写夏日炎热的两句诗,想想在这样的天气里,啥活不干都一身汗。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再怎么着,那饭不能不吃啊!端起来的饭碗,还没有扒拉一口到嘴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额上的汗水丝丝缕缕冒出,再味美可口的饭此时也没了胃口。
母亲呢?有办法,总是把那热气腾腾的饭降降温,再端到餐桌上。那时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一日三餐的主食不是馒头就是米饭。而中午往往又是米饭打头阵,成了餐桌上的主食。“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象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这是老舍《骆驼祥子》里的一段话,说的是祥子拉车那天特别热。一次,我们家要吃午饭了,天也很热,热得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不住地用手抹汗,那还有心情到厨房去盛饭?不知什么时候,传来妈妈的声音,妈妈说:“今晌儿,我们在树底下吃饭。”那时我家院子里有一棵碗口粗的桑树,夏天枝繁叶茂,婆娑起舞。正午的太阳跟火球似的悬在空中,晒得地滚烫,晒得狗吐舌头,可是只要我们来到这桑树底下,头顶上的太阳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也就是桑树蓬松的枝条浓密的叶子跟一把撑开的大伞似的早把直射下来的太阳光挡在了外面。就是这样,冒着热气的饭我们也难以下咽啊!这不,餐桌已经被妈妈搬到了桑树底下,浓厚的阴凉覆盖在地上,也覆盖在餐桌上,一碗又一碗也冒着尖儿的米饭已经一溜儿排开放到餐桌上了。我近前用鼻子嗅嗅,香味扑鼻,可没有一点儿我想象中热气,原来妈妈把做好的米饭盛出来坠到一个深井里面了。井水夏凉冬暖,人之常情,没有想到,妈妈竟然用这种方式来给刚刚做好的饭降温。像这样,把热气腾腾的饭坠到深井里不是一次两次。
那时我读小学,已经放暑假了,我在外面风足,回来了,小肚子已经叽里咕噜响了,妈妈还在厨房烧火。即使饭做好了,那盖着祸盖的锅还冒着浓浓的雾气。要是掀开锅盖,一股巨大的热浪冲天而起,厨房里的温度立马升高了好多。哎呀,这么热的饭怎么上嘴啊!记得那天太阳下山之前,妈妈烧了一锅玉米粉稀饭,透过雾气,那锅玉米粉稀饭如一片金黄的绸缎从天上落到了厨房,落到了锅里,用筷子蘸一下,放到嘴里试试,那筷子都烫嘴。妈妈上前拦住我,说:“不要急。”就把锅里的玉米粉稀饭舀进一个不锈钢铁桶里,过后就是跟提水似的把那盛着玉米稀饭的不锈钢铁桶用绳索一下一下沉到井里。那时我们家还没有冰箱,更没有空调,有时一时吃不完的饭或者菜,妈妈也用这种方式储存起来。说真的,有时把一时吃不完的饭或者菜搁餐桌上,任妈妈用什么方法遮住,都挡不住狗和猫的侵袭。印象里我家吃一回鱼,还剩一点。妈妈就用一个用柳条编制的筐子罩住那剩下来的半盘子鱼。等到妈妈收工回来了,地动山摇,那罩在餐桌上的筐子不知什么时候落到了地上,盘子里的剩菜不见了踪影,跟筐子一样也落到了地上。据说是两条发情的狗的功劳。不管如何,已经断了热气的饭端到餐桌上,在树底下吃,缕缕凉风袭来,绝了!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古人纳凉降温方法不少,妈妈用这种方法给热气腾腾的饭菜降温也不足为奇,只是妈妈把这种经过降温的饭叫做凉夜饭,没有过夜,怎么教凉夜饭呢?我一头雾水。“和风细动帘帷暖,清露微凝枕簟凉”,或许这已经断了热气的饭就跟夜幕降临,暑气已退,凉爽宜人,没有什么两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