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6期《江苏粮食与物资储备》发《囤粮食》



囤粮食
陆琴华
我成家立业了,家家户户还有囤粮食的习俗。那时我在农村,父母还有几亩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在这些责任田里可以种上各种各样的庄稼,山芋、高粱、黄豆、芝麻等。当然种的最多的还是水稻和小麦。所以每年囤的粮食最多的就是水稻和小麦。
高粱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一年一度的秋天到来了,收割稻子时要用的杈耙扫帚扬场锨准备好了,用来晾晒稻谷的打谷场也按好了,用来囤稻谷的折子也准备好了。草船借箭,只欠东风——晒干扬净的稻谷了。
那时联合收割机还没有大面积推广,靠的基本上还是人扛马拉这种传统的收割方式。将稻秧子割倒的是镰刀,把割倒的稻秧子运回打谷场上的是平板车,把稻谷脱粒下来的最多就是靠那台用电带动的简易脱粒机。我们不叫脱粒机,而是叫刺磙子。通上电了,那个带有一根根铁齿的空心筒子就开始转动。我们一个个紧挨着这刺磙子的后面,两手握着一个早已扎好了的稻把子就放到这刺磙子上。那刺磙子不停地转悠,稻秧子上面的稻粒子就跟流星雨似的,稀里哗啦落到刺磙子前面,也有的落到别处。不管落到哪里,大都在打谷场上。打下来的稻谷还不能立即进仓,得晒好几个太阳,也就是把稻谷的潮气全部晒净,方可进仓。估计我家稻谷晒到第六个太阳了,爸爸在成堆的稻谷上,抓一把稻谷,手捏一两粒子稻谷,放嘴里嚼嚼,说:“可以进仓了!”那时夕阳西下,我们趁着天还没黑,风卷残云一般把打谷场上的稻谷弄到屋里。每年收获稻谷之前,我家都要到供销社买几窝新折子。这折子都是用压劈了的芦柴编织的,宽有三四十厘米,至于长度,却不好说。大的折子可能有二三十米长,就是小一些的,也不低于一二十米。那年秋天,要是把上一年用的旧折子加起来,我家有六七窝折子呢。这么多折子能囤多少稻谷啊?放在打谷场上的稻谷堆积如山,囤到折子了,就跟当年的碉堡似的,矗立在屋的当门地中间,大人举起手才有可能够到那碉堡似的顶端。
好像过年正月一过,阳光灿烂,天晴的格外好。爸爸妈妈说:“晒稻谷!”囤起来的稻谷怎么还要晒?爸爸妈妈说:“囤起来的稻谷,时间长了,会受潮。”爸爸妈妈还说,“受潮的稻谷容易生虫子。”稻谷生虫子我不陌生,年前囤起来的稻谷还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就跟粒粒黄金似的惹人喜爱。来年开春,气温一天天高了,潮气也一天天大了。囤起来的稻谷就会生虫子。这种虫子跟别的虫子不一样,我们把这种虫子叫油子。油子又黑又小,跟跳蚤似的,能把稻粒子钻一个又一个洞。想什么办法除掉这些油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大晴天晒稻谷。在大太阳下,稻谷里油子跟千军万马似的纷纷爬出,躲到别的地方了。
把囤起来的稻谷弄出来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晒稻谷了,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屋里的稻谷用袋子装起来,搬到打谷场上。晒好后,再一袋袋装起来,重新放进围起来的折子里。前前后后,比当初收割拉打还要费事费力。我累的实在够呛了,对爸爸妈妈说:“一时吃不完的稻谷,不能卖出去一些吗?”那时已经有不少粮食贩子下乡收购粮食了。爸爸妈妈齐声说:“卖了,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我兄弟姐妹八九个,再加上爷爷奶奶,一大家子有十几口人。我不服气,撅着嘴,说:“有钱,什么买不来?”爸爸妈妈把稻谷囤起来,也把小麦、玉米、花生这样的粮食也都一一囤起来,像一些在零星地里种的红豆、黄豆、芝麻等经济作物也跟宝贝似的一一囤起来。反正只要能囤的粮食,爸爸妈妈绝不放过,更不会像现在一些人家那样,粮食一收下来,晒也不晒就在地头卖掉了。我的话一落口,爸爸妈妈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他们就说等到拿钱去买吃就开始抓瞎了。
头年收下来的粮食吃不完,我们叫陈粮。啥时候把陈粮吃光吃完呢?每年等到新粮上场,晒干扬净,急等进仓了,爸爸妈妈才会把那些陈粮处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