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陆琴华见报美文
陆琴华见报美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94
  • 关注人气:3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月9日《松江报》发《拾秋》

(2022-10-09 18:18:53)
10月9日《松江报》发《拾秋》

满地拾秋如诗画

 

 

 

 

陆琴华

 

拾秋就是把人们秋收过程中不小心遗漏在地里的庄稼一一拾起来,跟从大片田里收获上来的庄稼一样,或送到场上,或送到家里。不过,通常拾秋不是大人所为,而是我们小孩子要干的事。大人一天到晚忙着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哪有时间,甚至闲情来侍弄拾秋的玩意儿?

一天下午放学的铃声刚响过,小虎就说:“老汪要放地了。”一般情况下,收获的庄稼上场了,生产队长还派人在地里看护。放地了,就是说生产队长已经允许人们进去拾秋了。小虎跟我本班同学,又是同座,我俩当时好得就跟一对亲兄弟似的,他有什么不瞒我,我有什么也不瞒他。小虎大哥是生产队记工员,生产队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早早知道,老汪那块地种着一大片花生。拔出泥的花生摘完好几天了,我们都盼着到那里拾秋,可是生产队长一直不开口。有的小孩子急了,会偷偷摸摸来到那地里,可是钊子还没有刨到泥土里,就有人发现一路追过来,吓得那个小孩子拎着篮子就跑。如今放地了,就不怕人来赶和追了。怪不得生产队长迟迟不允许我们到老汪地里拾花生,原来那块地急着要种小麦,一些社员就心急火燎地收获那块地里的花生,结果那里面遗漏的花生特别多,我小钊子每刨一两下泥土,几乎都有收获,不是独仁儿的花生,就是双仁儿的花生,有时还会刨到三仁儿的花生。时间不长,花生就能盖住我的篮子底了。有时我感觉别人面前地里遗漏的花生多,会放弃自个儿地盘到别人地盘里去。我这样做了,别人也会照着我这样去做,来到我的地盘。这样,你来我往,接连不断,不亦乐乎。有时我认认真真低头刨土,抬头,忽然发现有一群人朝另一个方向,也就是朝另一块地里跑去,原来那块地也能进去拾秋了。

宇宙空荡荡,原野雾茫茫,拾秋的田块实在不少,我们面对那么多田块,有时竟然有点不知所措了,一会儿在这块地里拾秋,一会儿到那块地里拾秋,放学后的那段时间本来就不长,脚踩两只船,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三耽误两耽误天就黑了,结果拾来的秋不是很多,害得我们回到家里被父母骂了一顿。学习不分早晚,其实拾秋也不分时间。放学后,会拾秋。上学前,也就是早上也可以拾秋。那时睡懒觉的小朋友很少,父母起床了,我们小孩子时间不长也跟着起床了。父母起床要做饭,要到生产队里挣工分,我们小孩子趁父母做饭的空儿就出去拾秋。有时起床时,天还黑黑的,看不见对面的人,等到我们来到庄子外了,那天就大亮了,从地里刨出来的花生也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了。早上气温低,一出门,我们还感觉到丝丝凉意袭上心头,来到地里刨几下泥土,地里的花生出现在眼前,出现在脚前,那丝丝凉意也就不见了踪影。早上湿度大,一出门,那双鞋子还是干干的,没一点儿水汽,来到地里刨几下泥土,那干干的鞋子也就被露水打湿了。早上肚子瘪,一出门,小肚子有些叽里咕噜的,来到地里刨几下泥土,露出的花生我们不先放进篮子里,而是剥开壳,先打打牙祭再说。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打道回府了。等到我们回到家里,爸爸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生产队挣工分了。掀开锅盖,一股饭香和菜香扑鼻而来,里面的饭和菜都还热乎乎的。可是我们吃了许多花生的小肚子似乎还没有瘪下去,所以我们匆匆吃几口饭,夹几口菜就上学了。

拾秋,不一定都是拾花生。红薯刨过后,我们可以拾红薯;玉米砍过后,我们可以拾玉米;黄豆割过后,我们可以拾黄豆。不管拾什么,往往满地都是人,尤其满地都是孩子,如一幅移动的画和一首移动的诗,丰富多彩,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当然,拾秋让我们从小就有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切体会。

http://www.shsjb.com/Article/index/aid/710459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