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5.

6.

7.

8.
抗战时期,重庆纺织撑起后方半边天,河南‘豫丰’、湖北‘裕华’、‘申新’四厂、军政部纺织厂、沙市纺织厂等13家大型棉纺厂迁渝,加上本埠原有的500多家手工作坊,重庆成为抗战时中国主要纺织基地。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退休人员、重庆文史专家曾传宜介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重庆也曾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纺织工业重地,许多实业精英都聚集于土湾,纺织工业成为了重庆的工业支柱,曾占到全国纺织业的30%,其产品畅销西南地区,拥有包括棉纺、毛纺、麻纺、丝纺、针织、色织、化纤、印染、服装、鞋帽、纺机等。纺织行业的热火朝天,曾聚集了大量的纺织工人。
在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新生村,这里至今保留着数栋80年前修造的老房子,堪称那个年代的别墅群建筑。1938年,豫丰纱厂刚迁到土湾,这些别墅群是为当年豫丰纱厂工厂管理层及高级职员居住所修建。曾传宜说,豫丰纱厂原设在河南郑州,由纺织工业家穆藕初于1918年创立。1938年2月,豫丰纱厂奉政府令迁移,两个月拆清全部纱锭、布机及设备装置共约9000吨,经汉口迁入重庆。它属当时四大纱厂之一(另三家是汉口裕华纱厂、汉口申新第四纱厂和沙市纱厂)。 河南裕丰迁来此地后,为抗日将士提供棉衣鞋帽还有纱布等救治物资,做出了特别巨大的贡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