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段路途是这次新疆之行的第一站。本来是奔着独库公路去的,因为今年的独库公路五月下旬还没有开放,我们只有临时改变行程,坐火车提前在焉耆县下车了,然后从焉耆到和静走伊犁环线了。

2.这段218国道的旅程,沿途有苍凉的感觉,到处都是积雪和冰块。

3.有很多牛羊。

4.翻越艾肯达板之前的218国道,平坦笔直,通向天边的天山。

5.218国道和静到新源县的那一段,艾肯达板和查汗努尔达板是横亘在巴音格楞与伊犁盆地只见的两道关口。

6.翻过海拔3280米高的达板,新源县境内可以看到绿色的草和树了。
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的焉耆(Yn
qí)回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新疆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中段,焉耆盆地腹心,东南与博斯腾湖毗邻,北与和静县接壤,东北与和硕县相连,南与库尔勒市相望,西南与轮台县交界。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570.88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场,46个行政村、20个社区,248个村民小组。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南麓盆地——焉耆盆地的腹心。介于东经85°13′19″-86°44′00",北纬41°45′31"-42°20′45"之间。东南部与博湖县毗邻,北部与和静县接壤,南部与库尔勒市塔什店镇相连,西南部以霍拉山东南沿南北走向的山脊与库尔勒市,轮台县为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直线距离214km。全县东西跨度1°26′40",长131.13km,南北跨度35'14",宽64.83km,总面积2570.88km2(其中山地占52.36%,平原占47.64%)。全县在行政区划上辖4乡4镇3场,46个行政村。
和静县,隶属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部,境内山川秀丽,奇峰叠起,气候宜人,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人口大县,1939年设和通县,同年8月改为和靖县,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改和靖县为和静县。
和静历史文化悠久。距今3000年前
西周至
春秋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繁衍。1771年,蒙古族
土尔扈特部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俄国
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祖国定居和静,东归文化得到世世代代蒙古族人民的传承与发展。和静县也是蒙古族《江格尔》史诗的重要流传地,蒙古族
长调、刺绣、骨雕等民间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
和静地缘优势突出。地处新疆心脏地带,周边与乌鲁木齐、
昌吉、
伊犁、
阿克苏、
吐鲁番等地区15个县市相邻,是世界上与周边接壤县市最多的县(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1] ,是连接南北疆的交通要道,区域交通条件优越,南疆铁路横贯南北。

7.

8.

9.

10.翻越了或者正在翻越查汗努尔达板的重型货车。

11

12.218国道的这一段,是行走在天山脊梁上的公路,海拔3280的山垭口是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的最高点。这些货车正在翻越艾肯达板(达板就是垭口的意思)。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