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揭鈞文章:孙立人将军怎样对待日军俘虏?

标签:
杂谈 |
转载:孙立人将军怎样对待日军俘虏?
白纸黑字就可以信吗? 孙立人将军要日军俘虏做过什么?
一位儒将会集体杀害战俘?
揭钧 (版权所有)
摘录原站:http://blog.sina.com.cn/s/blog_e47848bb0101e3m1.html

揭鈞先生和养父孙立人揭鈞在台湾台中家中。这是孙立人被平反以后。

1950年代初,孙立人在台湾训练少年兵,揭鈞就是其中之一。
戈叔亚注:
孙立人将军怎样对待日军俘虏?
揭鈞
从军事的观点看,敌人的俘虏是最好的情报来源,如何从敌人俘虏中,取得有利情报,是一位战术和战略家必须研讨的课题。孙将军对自己的军队,要求纪律严明,这样得到地方上的居民合作,他和他的部下都知道,对战俘的处理合情合理,也是攻心的利器。中国印缅远征军是一支文明的队伍,有很多知识分子,西南联大(清华、北大、南开)从军救国的好像有八百多人。集体杀戮战俘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当孙将军拿出那张「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墓园」示意图给我看时,他有点得意地告诉我,这个墓园是利用投降日军600人的劳力和新一军的工程队建筑而成。当时我也感到骄傲,不过我问他那些投降的日本兵,会不会发牢骚。他说他告诉日本兵,因为日本侵略中国和缅甸,这些中国军人是抵抗日本侵略而牺牲的,先烈们流了血,他们流一点汗是应该的。据指挥投降日军施工的王伯惠老先生(现在住沈阳)说,日本俘虏工作时都心悦诚服,也许这个时候感到「军人共同的情感」吧。
关于网上和大众传媒说孙立人将军命令杀戮大批日军俘虏,说话非常粗鲁,我想大概是一些人对日本军阀恨之入骨,挥笔不留情、大杀为快,或许因为佩服孙将军,于是把这个「大功」放在他名下,却不知这种做法,反而损害了他的名誉。以我了解孙将军的个性,他不会对放下武器的敌人,做出不人道的事情。他一向是一位杰出的运动员,他在运动中自然养成良好的运动风度。
对历史事件我们当然要就事论事,问题不是我认为或者他的个性会不会这样做,我们必需考究消息的来源,再对照其他记录,好好研究。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做了这些分析,例如《历史频道---腾讯网》有一篇文章问道:孙立人活埋过日军俘虏吗?
这篇文章做了详尽分析之后作了下列几点结论:(原文照抄如下)
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可靠资料能够证实孙立人或者其部下杀过日本俘虏。
出于对日军侵华暴行的愤恨,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确实存在一些杀俘现象。
即便孙立人或其部下杀俘虏是真的,我们也没有必要为这种战场上的极端行为欢呼。确实,日本在华曾犯下滔天罪行,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面对“孙立人活埋日军俘虏”这样的段子,高呼一声“是中国人就转”[详细],确实相当解恨。但解恨归解恨,这样的欢呼,一者,不能让我们更文明,二者,也丑化了孙立人将军的形象。
在我们的新浪博客中,也有很多人探讨杀戮日军俘虏真相的博文和讨论,网友 千寻
的许多博文中,有一篇从 《新民周刊》
2009年第41期,选摘了燕舞先生原题为《章东磐:书写历史,不要取悦民众》的文章。燕舞先生认为枪杀或者活埋日本战俘是违反常识的“历史”故事。
《铁血历史论坛 › 中国历史》 部分也有一篇文章,题目是 「愤青的弥天大谎 ─
孙立人将军坑杀日本战俘」。报道这些泄愤的文章和视频的人,还替孙立日说一些不文雅的话。我个人无论在军中还是在家居,从来没有听到他说一句粗口。他在军队面前,态度严肃,不多说话,每次开口说话都言之有物,实实在在要我们做些什么,或者是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好军人。正如很多老部下说,他真是一位难得的儒将。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且我在加拿大,不知道怎么样与国内的人联络,在这里我请大家共同合作,尤其是要呼吁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告诉他们做节目时必须审慎,不可以随便看到什么就广泛报道。
[后补的话]
胡兴中是我在诚正学校的同学。他的父亲胡德华从十八岁随孙将军带兵,参加8l3松沪,在仁安羌大捷中是副营长兼连长,还参加过德惠战战役。看到这篇博文后,自澳洲来信说:
「关于战俘一事,我姑父是工兵营长,参与修建广州纪念碑看管战俘无疑,我爸那时是特务营营长,我见到的是必躬必敬的日本兵清洁广州街道。很多日本女子当时很愿嫁新一军。我们同学丁匡权和乔耀东的婶婶,胡幌团长太太,都是曰本人。
我爸一輩從未提過殺戮戰俘。他們多屬農村善良子弟,有中國人積德觀不會像日本人殘硞。
老爸常說日軍戰鬥前在陣地一定集體祭拜、狂喊哀號、虛張聲勢、激勵他們狂暴,恐嚇對方。我老爸又說﹐他們新一軍習以為常﹐前線聽到聲音就告訴他們開炮﹐然後大家沈著應戰。
孫將軍有中國高等的儒家本善教養﹐又有西方仁愛人權觀念﹐有運動精神和武德,尊守戰俘處理法則。將軍不是軍閥老粗﹐我們自小隨軍營成長可以感受到的他的仁慈和關懷﹐他的相片伴隨我六十年﹐我對他無限懷念!
我們父輩把將軍當長輩。
老外都崇尚他的美德,認為他是英雄﹐相隔40十年後﹐奧克荷馬州議員瓦赤將軍來台要見孫將軍不得如願,找到蘇醒、(我爸)胡德華、書健
(我們故同學雅平父親)、伊宗漢(尹志誠姐夫)。他們歡聚看台南鄭成功古砲﹐談到遠征印緬時在帳篷吃缶頭併肩作戰的情景﹐回憶往日砲兵情誼!我爸後來告訴我﹐當時台灣政府派一少將伴
隨,還交代不許發佈新聞。
抗戰勝利後半個多世紀沒有聽過殺戮日本俘虜的事,近年才有小毛孩的流言﹐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