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2011-04-11 17:59:18)
标签:

杂谈

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墓地之精确位置

 

近年来,国内外华人呼吁把海外无人看护和被破坏的中国抗战军人的烈士的遗骨接回来重新隆重安葬的呼声越来越高,云南省政协去年根据委员的意见也作出决议——“迎灵归葬”。

目前,有关方面也在积极筹备落实人员和资金、也准备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迎灵归葬”委员会。相信遗留在缅甸印度的中国远征军遗骨的“迎灵归葬”活动将逐步开始走上正轨。

过去在我的博客中,对中国在缅甸的远征军墓地的情况有过介绍:

见凤凰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28494.html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28959.html

见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e1cca0100dxon.html

 

另外,对战后日本人在缅甸收集阵亡军人遗骨的情况也有介绍:

见凤凰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51717.html

见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e1cca0100e0vj.html

 

我们这次缅甸的考察,也对我们所知道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和大量死亡但是并没有得到妥善安葬的地区进行过详实的考察。但是由于密支那以北的缅北地区我们无法进入,有些地区考察不够详细,无法将真正在缅甸所有安葬的墓地或者大量死亡烈士的地区都彻底调查清楚。

为了配合这次活动,现将我所了解的印度缅甸远征军墓地的情况一一介绍如下,介绍内容包括:墓地的具体精确位置、墓地现在的情况、当年墓地的情况以及现在寻找和接回遗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萧竹青


 

1.       萧竹青的墓地

——位置:

距离史迪威公路零公里处36公里(直线距离),距离Jairampur 2.8公里(直线距离)。

座标: 北纬27°2023.11”,东经96°0228.93

按照这个座标,任何人都可以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上找到这里的位置。

(由于这里地处印度缅甸边境,外国人无法进入。我两次来到这里都被拒之门外,所以具体精确的位置我只能根据卫星地图别人的标定复述。)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情况:

该墓地是1998年左右被印度边民在密林中重新发现并公布的。根据印度英文网站公布的情况看,印度的阿萨姆第29来福枪营的士兵开始初步清理这块墓地,大约有1200座墓穴,(也有的说是200多座)。墓地看起来很大,墓穴排列整齐,每一个坟墓都是用砖垒建再用水泥板覆盖在上面,有的水泥板已经坍塌。资料显示这里是中国人的墓地。该墓地并没有被人破坏,仅仅是天长日久自然坍塌和风化。

资料仅仅公布了一座墓穴的墓碑,也可能在发现时,仅仅只有这块墓碑。

墓碑文字是

英文: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以下图片是我们去考察时,印度朋友帮助拍摄的。

 

EPITAHU-1

MAJOR HSIAO CHU CHING,

Company Commander of 2nd company 2nd Battalion of 10th Regiment, Independent Engineers of Chinese Army Stationed in India.

He was born in July 1913 of Wei Country of Hapeh Provience and Died in December 1943.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原来的中文:

中国驻印军陆军独立工兵第十团第一营第二连少校连长

河北省威县人氏 生于民国癸丑年七月(从英文看出,萧竹青的出生年代是1913),死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

第二连全体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注:英文上是中国独立工兵第十团第二营第二连。但是中文是第一营(显然是不懂中文的石匠有误))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印度朋友Taj Ahme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在萧竹青墓前烧香磕头。感谢这位朋友。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取回墓地前的泥土交给家人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这一张是网络上的照片,显示墓地已经修护一新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2009427在第二次再次来到这里时,这里的阿萨姆第29来福枪营管卡仍然不允

许通过。后由我们的印度朋友,东印度商会会长萨哈瑞尔先生和Pankaj KonwarTaj Ahme(两位好心的当地朋友)代表我们去探访。

 

 

     ——我所知道的历史上的记录

就我和朋友目前掌握的资料,我们并没有发现真正这个墓地的历史记录。但是中国驻印

军新编第3822师有记录在史迪威公路第23英里处修建过墓地。但是不能最后确定萧竹青的墓地就是记录中的这两个师的墓地。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新三十八师墓地,埋葬着171名士兵。位于史迪威公路32英里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新二十二师墓地,埋葬烈士数目不详。 位于史迪威公路23英里。

 

 

疑问:

距离  目前我没有从雷多小镇到这个墓地的具体公里数字,仅仅从地图的直接距离测量是36公里,而美军拍摄的新3822师墓地的位置是史迪威公路23英里处。我们假设如果美军照片文字记录的具体位置也是直线距离的话,那么就应该是同一个地方。但是,史迪威公路从雷多小镇出发的“零公里”开始到昆明,都有详细的公里数和里程碑。所以,美国照片记录的墓地不是目前有“萧竹青”墓碑的墓地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迎灵归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之分析

 可能性:这里是印军把守的边境地区,任何外国人不经过特别允许不能入内。另外尽管这里和中国并不存在着领土的争议,但是这个Jairampur地区的行政被印度划归为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管辖,却和中国有领土争议,中国政府并不承认这个邦。

    我们曾经和当地政府官员讨论过进入这里探望墓地的可能性。当时一位在联合国驻中国杭州工作两年的本地官员非常了解和同情我们的要求,他表示如果我们下次来,可以提前告诉他,他“想办法满足我们的要求”。不幸的是,这位官员如今已经调离这里。

 如果我们撇开两国的领土争议这个完全不是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说。单纯就进入这里探望甚至接回远征军遗骨的问题来说,我认为进入这里并挖掘的可能性仍然是有的。这仅仅是我个人的分析。

必要性:首先这个墓地可以确信过去从来就没有被人故意破坏过,哪怕是两国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战争。另外刚刚发现墓地时印度人就声称要保护并重新修缮这块墓地,从印度朋友带回来的照片上,印度方面确实履行了他们的诺言,他们正在修缮。而从卫星地图上的照片上,墓地确实已经修缮好了。

如果这里从来就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当地人还很好地重新保护修缮了墓地,那么要把这里的远征军遗骨接回国内的必要性就成为了一个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用接回遗骨,就保持原样也可能为中国人所接受。至少这里不是我们迫切需要马上考虑的首要问题。

烈士家人的要求:

尽管印度方面对这座墓地保护修缮的很好,尽管我个人认为这座墓地的遗骨也不用迁移回来。但是,如果有埋葬在这里的烈士的家人提出明确的要求,希望把自己的亲属的遗骨接回来安葬。那里我们仍然应该努力来满足家人的要求。

目前就我所知,萧竹青烈士的儿子王云龙先生多次提出希望到印度看望父亲的墓地并接回遗骨安葬。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王云龙先生

 迎灵归葬——远征军印度缅甸墓地情况

萧竹青, 家人提供



 

附件:

萧竹青家庭提供的萧竹青烈士家庭情况。

 

二舅 萧竹青:河北省威县七级村人,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农村家庭。有一些土地,外祖父是一个木匠,人很勤奋。在当地生活和人缘都还不错。生有五女二男。大姨同父不同母,其他六个均为一母所生。大姨、二姨我均不知名字。大舅叫萧步墀。我母亲是老三,叫萧步端。这里还有一个说法,我母亲原起名为“断”,意思是不想再生了。假如真是这样,也就没有二舅和两位姨妈了。但不知为何又生了二舅和两位姨妈。二舅原名萧印墀号竹青。他以后一直用的是萧竹青这个名字。四姨妈萧步亭。五姨妈萧步平,她三八年参加革命就用了萧平这个名字。

    外祖父并不识字,他确送大舅上学念书。当时村里人都说他是白花钱,但他一直坚持让大舅读书。在这方面外祖父却足够开明。但他基本上还是保守落后的农民,在子女婚姻处里上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找有钱人家,甚至不惜给人家做童养媳。儿子包办婚姻,早成家早生贵子。二姨嫁到一个有钱的商人家庭。我母亲做了有钱人家的童养媳。大舅也早早成家,生有两子一女。老大萧五芳、老二萧五才、女儿萧玉芳。在这个背景下,以外祖父和大舅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最后大舅成为主导一方,他的弟弟妹妹也都受他很大的影响。

    大舅后来到山东聊城教书,与我父亲赵旭之结识成为朋友。大舅强行把我妈接出来念书,让她脱离苦海。由于年龄过大,只拿了一个初中肄叶证书(只上了一年半)。后来和我父亲结婚。这年大舅和我父亲曾商量一起去日本流学,让我母亲也去,以便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后来二舅也来到聊城,他也是以大舅为榜样,为了摆脱包办婚姻离开老家。后来他看上了我父亲的朋友张景周的妹妹张景梅,经我父亲的撮合两人结婚。那时二舅已是军人,我家曾保有他们的结婚照。二舅身着军官服,英俊潇洒威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可惜由与各种原因,这张见证历史的珍贵照片未能保留下来。二舅和张景梅生有一子,名为萧五枕,他龄比我略小。

    后来只是大舅去了日本。基于对包办婚姻的逆反,以及在日本生活的需要,大舅在日本娶了日本老婆,叫杜鹤子,生有一子名萧五子。由于时局的变化,大家便天个一方了。大舅从日本回到北京,那时的北京正是在日本占领下。杜鹤子既无能力又无文化,但她是日本人,最吃得开。因此她在人面前不可一世、飞扬拔扈。大舅在家也就处处牵就,成了受气包。大舅为了寻求感情寄托和自己的空间,在北京又找了一个唱京剧的付素君。两人生有一女萧玉英。解放前大舅即辞世,付素君改嫁张性,将女带走遂改名张佩茹。   

我父亲和母亲也就离开山东到了湖南,后又到广西桂林。但与二舅仍保持联系。那时日军已占领大半中国。在桂林接到二舅的消息,他所在部队要开往中印边境去修中印公路,开辟盟国支援中国抗日物资的通道。部队要经过桂林,但停车时间很短。那天我们全家三人按时到达火车站,这就是我唯一见到二舅的机会。因为二舅所乘军列并未停靠在站台,因而我门都到车站内的铁路叉轨间去寻找。那是晚上,灯火并不亮,加之铁道上的信号灯为蓝紫色,更增加了几分神密感。这也许是小孩子的感受。但终于我们找到了二舅所乘的军列。他们离开军列一段距离后,开始谈话。由于年龄太小,对他们的话已无任何印象。只记得二舅一直用手在抚摸着我的头顶,疼爱之情益于言表!在临别之时,二舅对我父母说:你们一定要好好陪养他,他肯定是有出息的。后来听母亲说:二舅一直是很喜欢我的。这说明以前是见过二舅的,只是年龄太小没有记忆罢了。

    二舅走后,不久由我父亲的朋友传来消说:二舅在修一座公路必经之桥时身患热带一疾病,因为工程进度紧张,加之前方对症的医药短缺。桥虽修好但二舅却与世长辞。其实牺牲的尚有其他战士,只不过二舅是一名军官。牺牲的人员就埋在附近,在二舅的坟前立了墓碑,以便今后有机会辩忍。听说当时这座桥被命名为“竹青桥”。我父亲的朋友也是这个团队军官,只不过他没在现场,后事处理时他曾过到现场。二舅死时年方三十。(此年龄有可能记忆有误!?)

    我母亲和二舅姐弟骨肉情深,听到此恶耗悲痛欲绝。很长时间不能正常生活,在我父亲的劝导和安慰下,满满缓解过来。她下决心寻找张景梅和萧五枕。当时我母亲到托人打听母子的消息,也不断亲身出寻。老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出行之后,终于带回这母子二人。当时我父母一心要留下母子二人,要把她母子二人当自己家人对待。张景梅由我们家送终养老。五枕就当自及的儿子扶养。那知几天后张突然带着五枕离家出走。向邻居寻问确实有人看到她母子出行,有人曾问她也不于回答。我们全家也不知何故?这张景梅一只脚部有残疾。我们觉得她到社会上也难混。可这一去就缈无音信。直到解放后才得知她落脚安徽省蒙城县。由于贫困撩倒,她已带着五枕嫁入一城市贫民王姓家,虽即五枕改名王云龙。王云龙是一名优秀乒乓球选手,小有名气,现还在陪养青少年选手,兹兹不倦。他有两个子女,老大是女,女胥张勇。他为搞清楚二舅的身后事已及找许亲齐关系花了很大代假。他们现已无锡,自己开办了一家运输公司。已安家落户。已有两个儿子。儿子王萧,走的另一条路,他立志去考国家公物员。听说已考取安徽省公务员,近况不明。他的妻子梦晨,当时未去上班,自及带着一个小孩,好像还很小。现在情况不明。

     资料由萧竹青烈士外甥赵英先生提供,他居住在成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