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墓地之精确位置
近年来,国内外华人呼吁把海外无人看护和被破坏的中国抗战军人的烈士的遗骨接回来重新隆重安葬的呼声越来越高,云南省政协去年根据委员的意见也作出决议——“迎灵归葬”。
目前,有关方面也在积极筹备落实人员和资金、也准备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迎灵归葬”委员会。相信遗留在缅甸印度的中国远征军遗骨的“迎灵归葬”活动将逐步开始走上正轨。
过去在我的博客中,对中国在缅甸的远征军墓地的情况有过介绍:
见凤凰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28494.html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28959.html
见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e1cca0100dxon.html
另外,对战后日本人在缅甸收集阵亡军人遗骨的情况也有介绍:
见凤凰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51717.html
见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e1cca0100e0vj.html
我们这次缅甸的考察,也对我们所知道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和大量死亡但是并没有得到妥善安葬的地区进行过详实的考察。但是由于密支那以北的缅北地区我们无法进入,有些地区考察不够详细,无法将真正在缅甸所有安葬的墓地或者大量死亡烈士的地区都彻底调查清楚。
为了配合这次活动,现将我所了解的印度缅甸远征军墓地的情况一一介绍如下,介绍内容包括:墓地的具体精确位置、墓地现在的情况、当年墓地的情况以及现在寻找和接回遗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
——位置:
距离史迪威公路零公里处36公里(直线距离),距离Jairampur 镇2.8公里(直线距离)。
座标: 北纬27°20’23.11”,东经96°02’28.93”
按照这个座标,任何人都可以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上找到这里的位置。
(由于这里地处印度缅甸边境,外国人无法进入。我两次来到这里都被拒之门外,所以具体精确的位置我只能根据卫星地图别人的标定复述。)
——情况:
该墓地是1998年左右被印度边民在密林中重新发现并公布的。根据印度英文网站公布的情况看,印度的阿萨姆第29来福枪营的士兵开始初步清理这块墓地,大约有1200座墓穴,(也有的说是200多座)。墓地看起来很大,墓穴排列整齐,每一个坟墓都是用砖垒建再用水泥板覆盖在上面,有的水泥板已经坍塌。资料显示这里是中国人的墓地。该墓地并没有被人破坏,仅仅是天长日久自然坍塌和风化。
资料仅仅公布了一座墓穴的墓碑,也可能在发现时,仅仅只有这块墓碑。
墓碑文字是
英文:
以下图片是我们去考察时,印度朋友帮助拍摄的。
EPITAHU-1
MAJOR HSIAO CHU CHING,
Company Commander of 2nd company 2nd Battalion of 10th Regiment, Independent Engineers of Chinese Army Stationed in India.
He was born in July 1913 of Wei Country of Hapeh Provience and Died in December 1943.
原来的中文:
中国驻印军陆军独立工兵第十团第一营第二连少校连长 萧
河北省威县人氏 生于民国癸丑年七月(从英文看出,萧竹青的出生年代是1913年),死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
第二连全体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注:英文上是中国独立工兵第十团第二营第二连。但是中文是第一营(显然是不懂中文的石匠有误))
印度朋友Taj Ahme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在萧竹青墓前烧香磕头。感谢这位朋友。
2009年4月27日在第二次再次来到这里时,这里的阿萨姆第29来福枪营管卡仍然不允
许通过。后由我们的印度朋友,东印度商会会长萨哈瑞尔先生和Pankaj Konwar和Taj Ahme(两位好心的当地朋友)代表我们去探访。
就我和朋友目前掌握的资料,我们并没有发现真正这个墓地的历史记录。但是中国驻印
军新编第38和22师有记录在史迪威公路第23英里处修建过墓地。但是不能最后确定萧竹青的墓地就是记录中的这两个师的墓地。
新二十二师墓地,埋葬烈士数目不详。 位于史迪威公路23英里。
疑问:
距离
——“迎灵归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之分析
必要性:首先这个墓地可以确信过去从来就没有被人故意破坏过,哪怕是两国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战争。另外刚刚发现墓地时印度人就声称要保护并重新修缮这块墓地,从印度朋友带回来的照片上,印度方面确实履行了他们的诺言,他们正在修缮。而从卫星地图上的照片上,墓地确实已经修缮好了。
如果这里从来就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当地人还很好地重新保护修缮了墓地,那么要把这里的远征军遗骨接回国内的必要性就成为了一个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用接回遗骨,就保持原样也可能为中国人所接受。至少这里不是我们迫切需要马上考虑的首要问题。
烈士家人的要求:
尽管印度方面对这座墓地保护修缮的很好,尽管我个人认为这座墓地的遗骨也不用迁移回来。但是,如果有埋葬在这里的烈士的家人提出明确的要求,希望把自己的亲属的遗骨接回来安葬。那里我们仍然应该努力来满足家人的要求。
目前就我所知,萧竹青烈士的儿子王云龙先生多次提出希望到印度看望父亲的墓地并接回遗骨安葬。
萧竹青, 家人提供
附件:
萧竹青家庭提供的萧竹青烈士家庭情况。
二舅 萧竹青:河北省威县七级村人,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农村家庭。有一些土地,外祖父是一个木匠,人很勤奋。在当地生活和人缘都还不错。生有五女二男。大姨同父不同母,其他六个均为一母所生。大姨、二姨我均不知名字。大舅叫萧步墀。我母亲是老三,叫萧步端。这里还有一个说法,我母亲原起名为“断”,意思是不想再生了。假如真是这样,也就没有二舅和两位姨妈了。但不知为何又生了二舅和两位姨妈。二舅原名萧印墀号竹青。他以后一直用的是萧竹青这个名字。四姨妈萧步亭。五姨妈萧步平,她三八年参加革命就用了萧平这个名字。
我父亲和母亲也就离开山东到了湖南,后又到广西桂林。但与二舅仍保持联系。那时日军已占领大半中国。在桂林接到二舅的消息,他所在部队要开往中印边境去修中印公路,开辟盟国支援中国抗日物资的通道。部队要经过桂林,但停车时间很短。那天我们全家三人按时到达火车站,这就是我唯一见到二舅的机会。因为二舅所乘军列并未停靠在站台,因而我门都到车站内的铁路叉轨间去寻找。那是晚上,灯火并不亮,加之铁道上的信号灯为蓝紫色,更增加了几分神密感。这也许是小孩子的感受。但终于我们找到了二舅所乘的军列。他们离开军列一段距离后,开始谈话。由于年龄太小,对他们的话已无任何印象。只记得二舅一直用手在抚摸着我的头顶,疼爱之情益于言表!在临别之时,二舅对我父母说:你们一定要好好陪养他,他肯定是有出息的。后来听母亲说:二舅一直是很喜欢我的。这说明以前是见过二舅的,只是年龄太小没有记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