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松山日军阵地遗迹(二)

标签:
杂谈 |
“平山阵地”·“涡卷阵地”
——新发现的松山日军阵地遗迹
(二)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涡卷阵地”处,公路有一个像是流水的涡卷的形状。也许日本人就是因为公路路线的这个原因,故把这里称为“涡卷阵地”。
如今,这两个阵地已经称为了龙陵县引导各级领导视察松山战场遗迹必去的地方。
在两处阵地附件,我找到几个路边坐着的老乡,他们说,这两个地方是有日军的阵地,但是不大,也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而在大垭口,许多老乡却根本不知道。
第一次在“平山阵地”看到的日军阵地遗迹
“平山阵地”遗迹
龙陵县委潘副书记(左)也来到“涡卷阵地”。
这是我军绘制的松山日军兵力部署图。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涡卷阵地”和“平山阵地”的位置上,标有日军阵地的符号。
这是一张“远征军进攻松山态势图”。但是在这张图的这两个位置上没有任何表示。上述两张中国远征军的地图综合起来看,我认为远征军是知道这里有日军阵地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战斗,或者战斗极小,这样就没有标出来。
四.
这两个阵地之所以到现在才被发现,首先是距离松山主峰阵地很远。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当年日本对这里的记录很少,而我军除了了一张地图标有敌人的阵地外,无论是地图还是文字,完全没有记录。
日军方面除了我在这里贴出来的日本地图,需要非常仔细地查找,可以看到有“平山阵地”和一张标有“涡卷阵地”(日本人的地图居然把两个阵地的位置完全标错误了)外,文字记载极少。
我查阅了日本“龙师团(第五十六师团)”老兵协会“云龙会”编撰的“拉孟·腾越玉碎真相”,对此的记载仅有三处,非常简单,如下:
阵地:……
涡卷阵地——与平山阵地相接,是平山东面的战略要点。(戈叔亚注:涡卷阵地应该在平山阵地的北偏西。)”
另外一处在阵地的兵力部署有如下一段:
(注意:这里没有对“涡卷阵地”的兵力部署做记载。)
但是文字并没有记载从平山阵地撤退兵力的日期,不过这段文字是查在日军记载的1944年7月3日,和7月4日之间。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平山阵地就是在7月3日和7月4日之间撤退的。
品野实的《拉孟战役揭秘》对此的记载完全是照搬上述的记录。
这是日本资料(原文)中对平山阵地和兵力的记载
为什么没有“涡卷阵地”的兵力部署的记载?我的判断如下:
——可能在战斗开始前,日军就把“涡卷阵地”的兵力撤出了,也就是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日军的一兵一卒。仔细观察实地和地图,不难看出滇缅公路把这个阵地和所有其他日军阵地割裂开来。也许日军认为如果在这里布置兵力,一旦占优势的中国军队进攻,那么这里的日军就很有可能被包围而没有退路。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设想。
——另外一个可能是:这里由于距离平山阵地很近。那么负责把守平山阵地的日军30多人,同时也负责把守这里。当然这仅仅都是猜测。
我军没有任何在这两个阵地战斗的记录。从位置上看,我军第六军的三十九师和第八军的荣誉第三团都在此战斗过。
五.
1.
2.
3.
实地勘察,这两处的阵地都保存非常完整。资料记载,可能“涡卷阵地”并没有发生
任何战斗,“平山阵地”即使发生战斗,规模也很小,而且并不激烈。所以和现在阵地保存完整是一致的。
由于保存完整,对于我们观察和研究日军同等规模的防御阵地就很有价值。如果从解放军防御战术条令来看,一个班的防御正面是150公尺;而日军记载平山阵地的日军兵力是30人。这样和我军的防御兵力部署都差不多。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队(排)的日军独立的防御阵地的配置是比较完整的,有炮兵、高射机枪、轻重机枪和步兵的射界位置,战壕堑壕和掩蔽部,弹药储备处、甚至还有战车位置(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还有兵舍……
另外,由于这两个阵地都在公路边上,对于那些想看一看松山阵地而又没有更多的时间上山的朋友来说,参观这两个阵地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