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山日军医疗机构的配置

(2010-03-23 21:44:13)
标签:

杂谈

松山日军医疗机构的配置

 

一.日军资料记载:

1.医疗人员:资料来源(日军一一三联队编成表)

 

第一一三联队本部:

軍医       医大尉    陶山盤之助

军医       医少尉    清島長典

獣医       獣中医    平木丈夫 

副兽医      獣中医    藺守龍雄 

副兽医       見士     永田 達 

卫生兵若干

 

第一一三联队第一大队

軍医       医大尉    深川朔次 

军医       医少尉    岡部延浩 

獣医       獣同     山下 完 

卫生兵若干

 

第二大队

軍医       医大尉    池田文字雄

军医       医少尉    八尋三子 

獣医       獣同     井川倉市 

卫生兵若干

 

第三大队

軍医       医中尉    早川浩助 

军医       衛見士    多田重治 

獣医       獣少尉    西山菊藏 

卫生兵若干

 

野炮兵第五十六联队第三大队

不明

 

第五十六师团卫生队担架第三中队(配属)军官:

   中队长野津高雄中尉、小队长江头一少尉、军40医内掘研一中尉、军医芳川博保中尉、军医见习士官小柳力等100多人。

 

第五十六师团防疫给水部军医冈崎正尚大尉等40人。

 

2.医疗机构位置

1)卫生队阵地

——公刊战史(拉孟守备队的勇战和玉碎)记载:

1944年6月中国军队进攻松山日军前夕,日军腊勐守备队有配属的第五十六师团卫生队第三中队约100名,第五十六师团防疫给水部之一部约40名,另外还有入院的伤病员300多人。

战斗开始时,日军阵地中有一个叫做“卫生队阵地”由野泽高雄中尉等约40名把手。位置在现在的黄家水井村杨金满家一带。(见日方地图)

——品野实《异国的鬼》记载:

卫生队阵地:由师团卫生队担架第三中队长野津高雄中尉和小队长江头一少尉、军医内掘研一中尉、芳川博保中尉、户田寅彦少尉、见习士官柳刀等100人和患者驻防。

 

2.其他医疗机构:

——大垭口慰安所附近的治疗室。

品野实记载,在大垭口慰安所附近有卫兵所,进入卫兵所,旁边是宿舍和治疗室。具

体地点不明。

——活体解剖的手术室

品野实记载,松山日军曾经利用抓到的中国军队的俘虏进行活体解剖。有的士兵隔着

玻璃窗偷看。具体在什么地方不明。

——伤员收容洞

品野实记载:卫生队在各个阵地的战壕内挖掘了伤兵收容洞。

 

   二.实地调查和当地人的证言

   1.黄家水井杨金满家——野战病院

   日军记载的“卫生队阵地”和一张日本人注解“野战病院”的照片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就是如今以杨金满家为中心的黄家水井一带。直到今天,杨金满家的房子还在,房子堂屋日本人挖掘的通向防空洞的后门还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当地人都能证实杨金满家就是日军野战病院的主要建筑。当年的照片也可以证实。战斗结束不久,大水坪居民李国生亲眼看到杨家后墙有一具死去的日本军官的尸体。据杨金满等多人讲述,战后杨家到处都是死去的日本人,还有一些药瓶。

 

2.黄家水井杨家大田地洞——日军藏匿重伤员处

据最早进入战斗结束后的松山日军阵地的当地人李国生讲述,这里有一个很深的地洞,当地老人都说是战斗开始后日军藏匿重伤员的地方。那时他来到这里,看到遍地都是各种各样不同大小的医药用瓶,有成千上万;他家还雇人从这里的洞子里搬运了许多钢板回家。他本人说也钻进这个洞里有30多米,但是里面仍然很深。

 

3. 大垭口——慰安所附近医疗室

大水坪居民杨段发等人回忆,大垭口慰安所附近的确有一个日军的治疗室。他说那时他被迫为日军放牛不慎脚部划伤,曾经被带到这里包扎。

 

4. 大垭口居民杨中民住宅——日军医院

大垭口居民杨中民住宅原来是大垭口小学所在地。日军占领后,老百姓说这里曾经成为了日军一所医院,但是时间不长。

 

5. 大垭口海洛洼地——日军“小股阵地”医疗所

这里中国军队也称“癸”阵地。这里是松山日军阵地的外围,有时一些路过和放牛的当地老百姓会路过此地。如今这里还有一些日军兵舍的痕迹。当地老百姓说,这里也是一个日军伤兵的驻地。

 

结论

日本人资料记载和当地人的回忆除了对黄家水井“卫生队阵地”的“野战病院”的情况和位置明确,甚至有照片,可以相互对证确定外。对其他地方的日军医疗机构的情况都不是非常明确。由于日军松山阵地把守非常严密,很少有老百姓可以进去,又由于个别几个可能曾经进入日军驻地的老人如:李保林、李正邦等人早已去世,现在活着的当地人真正了解日军医疗机构的人员很少,除了李国生一人说亲眼看到杨家大田处有大量遗弃的日军药瓶外,几乎都是听去世的老人的叙述。有的诉述无法证实,如:有人说大垭口杨中民家就是日军活体解剖的现场,也有人说在阴登山的地洞里,但是无法证实。

中国军队为日军医疗机构的记述很少。

 

经过调查,除了确凿的杨金满家一带是日军的“卫生队驻地”和“野战病院”外,我认为,杨家大田的地洞是藏匿日军伤病员的地方、大垭口杨中民家附近是日军医院的可能性也是很大。

松山战斗时,原来日军的300名伤病员和以后负伤的被安置在“卫生队阵地”外,一部分安置在“杨家大田地洞”里的可能性很大。另外战斗开始后负伤的日军人员,可能由配属在各大队的日军医务人员负责处理,并安置在各阵地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地洞掩蔽部(临时收容所)里,若干条件允许,重伤员就运往上述两处。

据资料显示:生还的仅仅只有两名:一名叫做石田富夫,联队本部卫生兵;还有一名叫做吉武伊三郎,卫生队卫生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