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老兵

(2009-12-21 17:41:27)
标签:

寻访老兵

杂谈

 寻访老兵

老兵许洪川和他的孙女

 

 

寻访老兵(第二阶段)  

 

    2009年11月11日,保山电视台和我,作家方军、余戈,还有黎晓唯等继续在腾冲寻访老人。

      这次采访的是居住在腾冲的老兵:

      许洪川、赵嘉兴、张金正、张庆斌,再次采访的有张体留、李华生和周有富。最后在保山寻访了李儒老先生。

 

      方军和黎晓唯的博客在我之前对这次寻访有详细的介绍,因此我就不再重复了。

 

       方军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ga0r.html

 

      黎晓唯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a32150100gzc7.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许洪川,   

     94岁,原黄埔学员19期,籍贯云南腾冲。1936年3月征兵入伍,编入国民革命军第71军36师,后任上尉参谋,参加过怒江、腾冲各种战斗。现身体状况年老体弱、多病,与第二子许灿永吃住。家庭情况:丧偶,有3子2女,粮农,耕地3.6亩。

    居住地:云南保山腾冲县和顺镇大庄村十九小组27号。

寻访老兵

腾冲冬天的阳光仍然明媚,照得腾冲著名的侨乡和顺的大地暖洋洋的,这位老人现在居住的地方是旅游区和顺外的一个村子。

我们来到这里时,老人不在家。孙女已经出嫁在外,今天是回娘家探望,她说许老先生肯定是在外面和其它老人闲聊晒太阳。然后孙女就带着我们到外面去寻找,找到老人后,孙女和爷爷手牵手地回来了。腾冲干部小田告诉我们,尽管老人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仍然也过得去,特别是老人的子女对他很好。

 

和顺乡写生的学生

赵嘉兴,

83岁,云南腾冲人 1944年入伍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参谋处参谋参加收复腾冲抗日战争。辽宁海城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16兵团50军,参加平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离休干部。现居腾冲和顺。(网站资料) 

老人家就在和顺的旅游区里。这位老人的生活比较困难,主要是老伴去世,女婿和唯一的女儿离婚。这位女儿有病,无法照顾老人,孙子在年高中。

 寻访老兵

但是老人对抗战的经历记忆不清。主要谈的都是参加解放军的事情。

 

 11月12日 

      张金正, 

  94岁,河南人,原20集团军130师388团2营6连2排长。 

现在居住在腾冲县腾越镇洞坪村五社。

    老人和儿子儿媳居住。我们去的时候他在家外的路边和另外几位老人闲聊晒太阳。老人家在盖新房,家里稍微脏乱一点。小楼的第一层差不多已经盖好了,而第二层由于缺少资金而停工待料。

 寻访老兵

这位老人的生活情况比其它的老人稍微困难许多,据周边的邻居和了解老人情况的腾冲关爱老兵的朋友反映,老人的问题出在子女身上。最爱老人的女儿出嫁了,无法时时刻刻照顾老人。现在的这个儿子过去并不好好工作。有些朋友给他介绍了许多城里的好工作,但是他都没有怎么好好干就走掉了。有一次甚至是没有1500多元的盖房子的工作。他对老人照顾不周。我们去寻访的时候,这位儿子一再表示时候有困难,房子没钱盖不起来,也表示会好好照顾父亲的,他说每月如果有150元给老人就好了,(其实我们知道,社会上资助老人的资金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他说他们子女不会把社会关爱老人的钱自己拿去使用的,但是在我们带着老人上车去外面吃饭时,我们看到儿子试图把社会上委托我们给老人的钱拿走。我们带着老人出去吃饭是我们看到老人当着儿子的面不敢把自己目前真实的情况告诉我们。 

当老人听说深圳的关爱老兵的李明辉先生希望在腾冲专门为老兵建立敬老院时,迫不及待地表示愿意去,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还说他也许等不到敬老院建立起来的那个时刻就走了……

 

 

张庆斌 

 河南唐河县人城郊乡李庄村, 1923年出生,属猪,原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独立通信4营中尉军官。现在居住在腾冲县腾越镇二期滨河小区。 

 寻访老兵

蓝天把社会捐助的钱给老人

 寻访老兵

黎晓唯和老人

 寻访老兵

     和张金正老人的情况完全相反,同样是河南老乡的张庆斌老人的生活却非常好,他是居住在腾冲一个别墅小区里。他生活情况好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是退休老师有退休金,子女孝顺能干!

 

    我原来曾经寻访过这位老人,那时他还是居住在腾冲县城的老房子里。这位老人的经历有非常值得一说的几个地方: 

    他在战斗中曾经和日本人拼刺刀,并回忆自己刺死了一个鬼子,尽管那次战斗最后我们还是失败了。 

     另外,他曾经在远征军翻越高黎贡山后进入腾冲坝子的战斗时,他也翻越了高黎贡山。他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他亲眼看到了为部队运送军粮和军用物资的民工队伍的惨状!他说沿途许多许多的民工死在了山上,而且相当部分是小脚妇女,有的还带着孩子一起死掉!因为高黎贡山有的地方海拔超过3000多米,终年或者冬春积雪,所以尸体不容易腐烂。 

      腾冲支援前线的民工历史上最悲惨的就是10,000多民工非常仓促地被征集运送军粮翻越高黎贡山这个经过。那时在1944年7-8月间,大批部队越过山脉在腾冲坝子和日军交战,由于交战的时间超过了预定计划,粮食跟不上。所以紧急要求腾冲抗战政府张问德抽调民工。为此张问德非常为难,因为大部分的男性壮年人不是被抓去当兵,就是已经从事其它支前工作。所以这次抽调的民工中有大量的是妇女老人,他们许多在途中死去。有的地方记载死去的民工多达数百甚至上千!许多死去的民工身边都放着军粮!后来有人说是他们饥饿但是不吃军粮而去世的。这样的说法也引起一些学者的疑虑!他们认为,即使是在战争最紧要的关头,运送军粮的民工在身边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吃一点军粮,部队也不会怪罪的。真正这样大量死亡的原因是:高山上生火做饭非常困难、气候异常寒冷、老人妇女长途跋涉翻越高山体力严重不支、突然遇到疾病和传染病等等…… 

     我认为,如果有条件,今后应该把这些民工大量死亡的原因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张体留  

(原名刘克强),原籍四川,现定居腾冲清水乡芭蕉关。80多岁。被抓当兵编入预备二师,从1943年开始在腾北打游击,并参加1944年5月的滇西怒江反攻作战,他随部队第六团从栗柴壩渡江一直打到腾冲县城收复,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可谓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战斗。头部负伤。后来上门在腾冲芭蕉关至今。 

     保山电视台和我前期曾经在张老人家采访过他,这次方军余戈等人来,希望多采访一些老兵。这样我们提出请参加过腾冲来凤山战斗的张老先生和我们一起上山在来凤山日军阵地前采访老人。 

    战斗结束65年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我们采访到的老人从来没有一位重新回到自己战斗过的阵地,即使距离他们居住的村子不到一两个小时的地方。还有,这些老人相互之间也不串门走访。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当然最大的原因是政治,但是当政治空气宽松了以后,他们仍然不去战场,不相互走访。这个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寻访老兵

老兵张体留(右)和余戈在腾冲郊外来凤山日军阵地遗址。

 

 

来凤山日军阵地

来凤山文笔塔,战争期间,这里是日军一个阵地。

从左至右:张体留、腾冲文化老人毕世洗、余戈、腾冲宣传部田丽华

 

  

腾冲原英国领事馆(腾冲战役遗址)。

 

     乡里专门开车把老人接到县政府交给我们,整整半天老人和我们上来凤山、原英国领事馆和最后消灭日本人的李家巷,最后天黑了才把老人送回家。老人很高兴,他说今天他第一场回到战斗的地方。但是由于来凤山的变化和老人记忆减退,老人对来凤山日军阵地的残留遗迹不是特别清楚。

 

周有富

 87岁,腾冲县曲石乡回街村龙井组人。于1942年参军,入编预备二师四团四营,曾参加过腾冲游击战、收复腾冲战斗。 

周有富不久前我也采访过,今天再次看望老人,老人和他一家显得非常高兴。这位老人很会讲自己的故事,精神比第一次来时好多了。他的儿子和儿媳对他也非常好! 

 寻访老兵

老兵周有富一家其乐融融。

 

李华生, 

87岁,原籍贵州湄潭县农村,现在居住在腾冲清水乡良盈村蒲家寨。12岁被抓当兵,编入预备第二师,参加第一次入缅作战。滇西怒江反攻作战。为团部马夫,在腾冲收复战役中,曾经骑马引诱敌人暗藏的火力点射击。战后流落腾冲上门。原来子女对他不好离家出走。现在子女悔过把老人接回家。生活还好。由于被抓当兵还小,不知道家乡地址没有回过老家。现在贵州热心人帮助找到老家亲人。 

这位老人我多次采访。 

 寻访老兵

 

寻访老兵

李华生现在的家乡腾冲腾冲清水乡良盈村蒲家寨。

村寨古韵犹在

 

11月16日

 

李儒, 

又名刘彬儒,85岁,原籍四川,原远征军第71军排长,松山战役负伤转后方医院治疗,痊愈后落籍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金鸡一村务农。丧偶,无固定收入,家境清贫。

    我们回到保山,采访了这次活动的最后一位老兵。保山金鸡乡是保山一个古老的小镇。小镇至今保留着一座古戏台很有古韵,旁边还有一座小学校,当年是第11集团军和远征军司令部所在地。保山有许多地方都曾经是远征军的司令部,这是因为保山地处最前线,为了防止敌特侦察和飞机轰炸,所以司令部常常更换地点。

 

    这里我来过无数次,后来听说这里有一位老兵,这位老兵最最感人的是:他至今不敢回家乡四川自贡,这还不是因为他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战时他是军官,他专门到家乡征兵,带来的家乡子弟兵大都战死,所以他不敢回家,生怕江东父老问他要人……

 

     听到这个凄凉的故事,我就建议考察组无论如何也要来这里看一看这位可敬的,有家不敢回的老人……

寻访老兵

方军和李儒老人,他们是老朋友

 寻访老兵

察看伤势。

   特别说明:昆明的好朋友罗春明在我前往滇西时,专门把他私人的1000元交给我,要我交给远征军老兵,每人100元,至于具体帮助谁?他说我可以根据老兵的具体情况,尽量给予那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为此,我给予了如下的老人:饶广林、张德文、张金正、张体留、李华生和周有富每人100元共600元。现在还剩下400元,有待继续寻找困难的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印度朋友阿荣
后一篇:松山调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