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密支那考察4 |
密支那战迹考察记
戈叔亚
(4)
老兵·华侨新村·阵亡将士墓地
在当地云南商会和华人华侨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当地的中国老兵李云、李广畑和杨剑达老人。可惜他们都没有参加密支那战役;李云和李广畑是攻打滇西的中国老兵,杨剑达是战争结束不久来到密支那的。几年前,我曾经采访过杨老先生,记得当时他对战后国内的政治还有不同的看法,而这次老人对大陆大加赞赏,因为他不久携家人一同回到老家广东梅县,对家乡变化目瞪口呆,回来不停地赞扬。
李云老人的家看起来仍然很破旧贫苦,他说他住的这个社区就是当年战斗最为激烈的“华侨新村”。他指着他家不久的一个路口说当年“华侨新村”的牌坊就在那里。这个牌坊是战后中国远征军为当地的华侨修建的。
李广畑老人身着新衣服,戴着中国政府不久给抗战老兵颁发的“抗战纪念章”早早地就坐在客厅,他的家人还有亲戚邻居一直在门口等待着我们。他的部队是新28师重迫击炮连,参加滇西战役。战后来到密支那。他家外面有一座寺庙,对面是一所缅甸学校。
“过去,这所学校是攻打密支那的中国五十师的将士墓地,”老人说,“后来被他们填平了,改成了一所学校。但是这里据说时常‘闹鬼’。所以学生很少……”
我第一次来密支那采访时,一位华侨张崇武先生告诉我,童子鸡时代,老师常常带着他们到远征军纪念公墓扫墓。他对公墓的记忆还很清楚,阵亡将士的墓碑都是木片,上面写着毛笔字。公墓纪念堂的大字是:
“青史常留勇骨,
……”
后来香港的晏伟权先生在收集岳父潘裕昆将军的历史时告诉我,密支那战后,驻印军各师均在密支那建立了阵亡将士公墓,师长潘裕昆将军曾为“大中华民国远征军驻印军第50师阵亡将士纪念碑”亲笔题词:
壮气冠河山,青史长留忠勇迹;
英魂昭日月,黄土难埋敌忾心。
因此可以断定,密支那的张崇武先生回忆的密支那中国阵亡将士墓地就是第50师的。
第一次来考察时,由于当地人的顾虑,没有人肯带我来看曾经是中国将士的墓地。这次终于看到了。
照片说明:
1:腾冲——密支那公路的中缅边境交界处的猴桥口岸
2:“腾冲岔道”通车,1945年1月20日。
3.1945年1月28日,皮克率领的第一车队到达畹町,中美盟军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
4.我们在新修的腾密公路上遇到的大象。
5.战争时期修筑史迪威公路时也有大象。
6.修筑中的腾密公路。
7.密支那车站。
8.战争时期的密支那车站。
9.今日密支那一景。
9-1.密支那大金塔。
9-2.密支那街头的老式美国军用吉普车。
9-3.密支那街头的钟塔,这是日本人建立的,上面写着“慰灵碑”。
10.今日密支那一景。
11.孩子在伊洛瓦底江嬉戏。
12.密支那市场。
13.今日密支那的电线杆就是过去的中印输油管。
14.今日密支那的电线杆就是过去的中印输油管。
15.战争时期的中印输油管。
16.战争时期的中印输油管。
17.战争时期的中印输油管。
18.现在缅甸人把中印输油管拆毁作为建筑材料。
19.戈叔亚在密支那机场接受电视采访。
20.战争时期的密支那机场。
21.战争时期的密支那机场。
22.战争时期的密支那机场。
23.战争时期的密支那机场。
24.密支那华侨领袖陈仲玉(左1)、中国老兵杨剑达(中)。
24-1.老兵李云
25.侨居密支那的中国老兵李云(左)、杨剑达(右)。
26.“那边就是华侨新村”。
27.中国老兵李广畑。
28.密支那的一所缅甸学校,原来这里是中国第50师的阵亡将士公墓。
29.密支那的一所缅甸学校,原来这里是中国第50师的阵亡将士公墓。
30.当年中国驻印军第50师和当地华侨在密支那为阵亡将士公墓举行落成仪式。
31.师长潘裕昆将军在密支那的中国驻印军第50师阵亡将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讲话。
32.密支那卫星地图。可以看到“机场候机楼”、“五十师墓地”、“火车站广场”、“卧佛寺(日本人建立的慰灵碑,也就是战争时期日军撤退渡河的地点)”等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