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松山故事 |
电视记录片《松山的故事》提纲
戈叔亚
滇缅公路蛇般缠绕着怒江西岸一座松树覆盖的山。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
乡长李济德报县府率众在此举行了佛教仪式--水陆道场:“中日缅美,各为其主,共赴松山。现为万名冤鬼,招魂慰灵,望平息争斗,超渡回乡……”仪式七天七夜不断。从此松山息事宁人。路边的残破石碑群中有一块就记载着为此捐款的本地“绅民”姓名。
五十多年来,这里还是笼罩在人们对战场的恐惧和对阵亡者的传诵的古怪气氛中。久而久之,这种恐惧和传诵就变成了一种地上与地下的对话,好似这里阴阳无间……
战后遭疯狂摧残的石碑中有一块是中国第一零三师“阵亡将士名单”。碑文除 “现将一千五百六十九名官兵的姓名公刊于此,愿以松山共存”仍依稀可见外,其他全部消失。但当年他们争夺的那块弹丸热土,战壕坑道仍然触目惊心;使无字孤碑更加苍凉。松叶随风摆动的沙沙声,仿佛是英名终将随骨骸一同风化的中国英灵和日本鬼魂的哀嚎,似乎各自都在咒骂自己的祖国!
三.老兵的故事
今天,人们随着手拿着当年攻防要图的中日老兵再次来到松山。他们站在 “本道阵地”、“关山阵地”和“横股阵地”等等这些日本人冠名的山头上,抚摸着战壕、碉堡和弹坑的痕迹,心潮起伏。五十年前的战斗展现眼前……
从“玉碎战场”奇迹生还的几个日本士兵和慰安妇,经过千辛万苦逃回日本。但祖国战后的繁荣并未使他们从离开战友的羞愧、谦意和自责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士兵家属也并没有因接到阵亡通知书而停止对亲人终将要归的空幻的期盼。
但是,他们似乎感到,或者应该感到还缺少什么?!
松山人默默望着日本游客,不曾相识又似曾相识。
和松山战迹一样,松山人古老的生活方式也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人们惊奇地发现,惊心动魄的战争和天翻地覆的革命在这种生活方式目前显得十分的短暂和渺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