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张人利老师的后茶馆式教学

(2016-10-12 22:04: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感悟
http://s8/middle/001q7Mlczy75zhxKW8Sce

听课随感: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就在一个公路旁边,没有阔气的校门,就好像一个大家宅院,走进去,整个学校很明显占地不大,但每个地方却都很精致,没有被忽略的角落。门口的石刻上是“快乐学习,快乐体验”八个大字。院墙上是校园文化,“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成为健康的自然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成为适合未来的社会人”最为醒目,墙边有挂花盆的花柱,正挂着时令鲜花,显得温馨静谧。教学楼的楼道内墙上有“学生个人画展”几个大字,显然,学校为有特长的学生开辟了展室。楼梯的墙壁上是评选的各类学生之星,总之,没有一处是闲置的。张人利校长亲自讲解,人已经68岁了,但精神矍铄。整场讲座几乎都是在场上互动,口头禅就是”我说明白了吧””我表述清楚了吧”,讲到学校荣誉,就是一句”我不好意思”,惹得全场不时有会心的笑声。听罢讲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什么都要讲科学,很多实践层面的东西一点儿都不玄妙,教学首先是人的教学,所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最主要的内涵。“茶馆”本身就有休闲之意,有一种随意在里面,这样就远离了刻意,就会更加尊重学生的认知。所以“先学后教”是其主要特征,但是他们把这项活动做得更实,更灵活,而没有让其模式化、概念化,每个学科都有针对不同课型所设计的课堂流程。而老师就要充分发挥帮助引导的作用,应设计问题、习题、图标、录像等叫做脚手架,也就是做学具来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后茶馆式教学偏重于教学科学的研究,而不是教学艺术的研究,更不是就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关系研究的研究。他们基于学生原有基础和思维特征、认知水平不急不躁地进行教学的做法,让我再次明白,大道定至简,达知要徐行。

附:听课笔记

                                       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

                                                                         ——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人利

前言:静安区教育学院附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小学中学各二十个教学班,仅占地二十亩,十多年前没人来,目前是热捧的学校之一,学区房里价钱最高。中考成绩从最后一名到第一名,且一直保持。课程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带来了变化。课堂教学最难。

怎么解读轻负担、高质量?99年按学生最佳发展区设课,创学生最近发展区施教。

一、产生缘由

(一)归纳日常课堂教学的弊端:

要多一点来自实践的归纳,起点是先找问题,在大量观课的基础上归纳弊端。

做人底线是不妨碍别人。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不同的做法。目前,对学科的研究多,对人的研究不够,我们的研究是跨年级跨学科的研究。

目前的问题是:

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没认识到,常把讲解作为唯一途径。所以多讲,重复讲。(例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说只听懂了一半,还有一半是晚上没电情况下跟同学说会的;考前讲过的考场上就忘掉了,所以讲不一定就会。应关注学生学会而非你讲得好不好。)为什么认真听了还会不懂?

2、暴露学生中的问题不够,解决更少,仅告诉学生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学生怎么思考的。(“后一天”不懂的例子表明学生不是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学生没弄清楚问题里的另一个概念。老师的本事从来都是讲正确的,而并未注意错的原因。学生脑子里都是有原有知识的,脑子不是空的,灌输就是不管你想什么,讲给你正确的给你就行,启发就是想方设法,弄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应该从研究课堂错误入手。

(年龄越大话越多,没有一个老师来得及讲)

3、教师没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即使有,也只是看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外,缺少其他办法。

(例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老师有什么权利只讲一个感受就让所有的人都理解呢)

4、许多教师不明白每个教学行为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

关于讨论,只理解成合作式学习,只有老师来不及讲的课必须讨论,比如试卷讲评课。

 

(二)提炼典型课堂教学的成果

段力佩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在全国产生过影响。(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认识谁)他与当今许多教学改革与它有共通之处,如“预习展示,反馈达标”。“先练后教,当堂训练”

(孩子的学说话没有设计过,但都学会了,语言的基本规律是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

插入: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所以,学习只有两种方式,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不能用一种方法来包打天下。

       茶馆式教学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从以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进行讲解,变成由教师帮助,以学生的认知为线索,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变讲堂为学堂。然而,他们都试图用一种方式方法来概括所有课堂,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困难。

(三)提出后茶馆式的假设:(

1、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2.教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文本、实验,以及电脑开发的教学资源。

3.总有一部分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学科、年级、学生不同,能学会的内容有所不同。

4.任何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头脑都不是空的,都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

5.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也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学生的差异,有的能分层,有的不能分层。

6.一种方式、方法、手段不能适应于所有课堂教学,恰当的方式、方法、手段能提高教学效能。

      所以,学生先学可以在课前(课前学习时间应该计入课外学习总量),也可以在课上;可以一次先学,也可以多次先学;可以先读,也可以先练(如数理化等学科的练习课),先听(如外语课),另外,学生先学应该得到老师的帮助,如提供学生问题、图表、录像等等。

    在教师的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前提下提倡三个“不”:不确定”读、议、练、讲等的教学用时;不拘泥读、议、练、讲等的应用完整;不规定“读、议、练、讲”等的教学顺序。

      教学手段更加现代,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讲台下的教学手段不是用于老师讲解,而是用于学生自己学习,它是一种学具。

 

二、后茶馆式的研究实践

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差异发展的策略,运用了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

(一)建立雏形。

1、教学方式更加多元,书中学,做中学。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科学性(人的认知规律)、社会性(跟学生搞好关系)、艺术性、艺术是不能模仿的。

3、以“循环实证”,一次探索奠定实践基础。用不同的方式上课,然后测试,前检测以期末考试作为学业成绩基础,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取与学业成绩有关的其他情况,如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是否感兴趣,上可能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多否,学好这门学科是否有信心。后检测,是在多次实证之后,再进行的综合后检测,也分两个方面,不但与自身比,也可放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加以比较。

5、不同学校的实践验证。理念,方式普适,但具体的方法不能普适。以证据支持洗脑更好。

 实践中,老师会反复,所以,让老师在对话、研究、实践中求得差异发展,这样,教师从观望到文化认同,直至文化自觉。

三,成果阐释。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老师帮助学习。

(一)基本特征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先学)重点不一定是学生不能会的,课堂教学与课堂评价融为一体。要带着问题先学,问题设计依据是重点难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不收教案,只上公开课。

学生学不会的才来得及讲。课文做什么例子取决于学生需要什么例子。看书给问题,有的学不会的再讨论,后老师讲解。老师讲得不完整,学生学的完整的才是好课。

2、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和解决。选择题的三个都来自相异构想。相异构想多,越适合合作组学习关注了每个学生,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相异构想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还可以是正确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如果不管学生怎么想,只在乎老师讲的正确,是灌输,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才能使老师、学生充分对话,才是启发。

3.学习的两种方式: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独立学习,但都是在老师帮助下进行的。书中学和做中学。面对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学生缺乏必要的经历,或者经历不够全面,应用“做中学”的方式更重要,独立学习中应用“书中学”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做中学,在合作学习中也是如此。

4、脚手架的创设:教师设计的问题、习题、图标、录像等叫做脚手架。是一种学具,一个班级适合的另一个班级不一定适合。

5、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独立学习有自己的评价,小组合作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全班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6、学生先解疑,老师后解疑。

语文阅读课是“基于问题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方法,复习课”练、议、讲为序,多次循环“的教学方法。习题分析课”典型解疑、个性解疑、精准评价“的教学方法等。

行为问卷代替成绩问卷。,你上课有发言的机会吗?你家里有几个厕所。

睡眠时间排队。作业时间排队。

作业量的把控,高原现象有办法考。15周岁的一周的作业量不要超过11.8小时。要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现在学生宁可死也不吃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