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的冬天》教学后记

(2016-09-13 21:23:39)
分类: 教学感悟

一、课堂设计:

《济南的冬天》是部教版新教材初一第一单元“四季美景”里的第二篇文章。了解了新教材的变化,我想在本学期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链条式整体思路。第一单元三篇教读课,一篇自读课,怎么上好教读课是我上课伊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单元提示体现的正是编者的意图,通过研读不难发现,这个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或诗歌。结合散文文体的特点,依照“教读课”作为例子,我把散文的学法归结三点:

宏观看篇章,知情感学选材结构

中观看段落,晓内容学组句成段

微观看词句,懂语用学炼词品句

这样既照顾了单元学习要求,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从整读、朗读、速读的训练再到精读的能力训练​,也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着这样的思路,我完成了《春》一课的教学,自己比较满意,学生的想象力、品词力在各种形式的读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那么,​为了体现整体教学模式,《济南的冬天》的教学思路也便形成。具体说来,

第一课时:从说“宝鸡的冬天印象”开始,自然引入”济南的冬天“。接着领着学生诵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正音识字,拎出本文文眼”温晴的宝地“。从而细读第一段,理解对比之中作者对”温晴“二字的阐述,并用笔记法记下第一段的品析。后面逐段在诵读中理解段意,从而领会了课文的结构特征,形成了本课的结构图。

第二课时:​

​​​第一步,结合课文结构图让学生回顾上节内容。理解课文篇章结构的特点。第二步,进行“精读训练”,即品味第四段,完成”看段落,学组句成段“的任务,让学生在四遍读​​(一读,流畅响亮。二读,字正腔圆。三读,层次分明。四读,有情有境。)​​中完成了读出层次、读出情感的训练。第三步继续利用这一段进行”看词句,明语用学炼词造句“的训练。此环节是老师给出示范,即分析第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中用词的精妙:

“最”字用得好,既体现了作者对雪后济南的钟爱程度,也不排除对冬天其他景物的喜爱。“妙”字即“好也”,用在这里就是直抒胸臆; “小”字用得好,举重若轻,怜爱之情顿现;“呀”字用得好,看似不经意,实则表感叹。整句话都透着对济南这块儿宝地的深情。

接着学生分组分别对一个句子进行品读精读训练,写出自己的感受之后交流。之后我给出了改写的三组句子再次让学生品语言运用之妙。

第五步拓展读,让学生理解《济南的冬天》就是老舍眼中的“济南的冬天”,不是别的什么人,从而认识“文章都是有我之作”。课堂结束在师生共同诵读的《​秋词》一诗上。

二、教后反思。

本课优点:1.抒情散文的阅读指导步骤清晰,便于学以致用;2.课堂诵读得到了最大体现。课堂上有个别读、自由读,分段读、连读,最后读出了情境,而且第一次在课堂上尝试学生分层测试读,冠以”测测大家分层的默契度,很巧妙。3.学生精读的训练照顾到每个人,老师做出示范后,没有急于让学生说,而是让全班同学都找一个句子来写,集体训练让人心里踏实。4.课外材料的拓展特别巧妙,学生基本认识了作者的心情决定了本文的”温晴“。从而明白了散文写作最大的特征”散文均是有我之作,抒发的一定是作者自己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5.课堂的生成好,学生们对字词的品味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比如对于”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句。有学生提出作者写“草色”而非“草”,关注了两个对象,一是草,二是色,说“草色”更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且能体会到正因为济南的“温晴”,草还没有失去颜色,只不过不是鲜绿,而是“暗黄”,得到听课老师的掌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整理。

不足:1.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我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声音普遍偏小,尤其是15班。感觉自己引导还不得法。”声音再大些“这句话在课堂上使用频率太高,有噪音之嫌。2.​学生的表述力还有待加强,欠缺条理化,“然后”一词使用频繁。3.整节课老师的话还是显多,在学生发言后总觉得不够漂亮到位,总想补充。4.课堂节奏的把控依然不好,前松后紧,两个班的课都拖了三分多钟,结束的很仓促。

三、学生精彩发言整理: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权玥泽:​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矮松比喻为“日本看护妇”,使矮松的形象更有立体感,也更亲切,符合当时的情境。“顶”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矮松顶上有雪的情景,也拟人化了,富有动感。

张译之:“髻”字用得好,不仅用到了比喻,把雪比作山的”发髻“,也能感受到雪的小,和雪的美感,把雪后的山写得栩栩如生。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杨若琳:”全“字体现了山尖的小和高,因为小雪是不能覆盖整个山上的,而它能只能覆满整个山尖,也表现了雪的”小“,照应了第一句话。”镶“”银边“体现的是雪的纯洁,把覆盖着山尖的雪比作”银边“,因为有蓝天的映衬,山尖上的白雪会越发善良,就像天际线一样。

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龙欣烨:​”厚“字用得好,说明在下过小雪后,山上还有一点点积雪,”露“用得准确,说明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已经化了,草露了出来,而冬天的草是枯黄的呈现一片暗黄,这两句也为后面的”花衣“做铺垫。冬天有清风吹过,草在清风中摇曳,仿佛这件”花衣“在迎风飘动,让人感觉小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一样,十分清秀。

胡涵清:两个“有的”对比,铺垫下文,“花衣”比喻用得妙,生动活泼地写出了有雪无雪相互交织构成的美景,好像山此刻好像有了生命,活灵活现。

孙兆轩:“一道儿”用得好,用来修饰衣服,很生动,如果换成“一片儿”就会失去一中美好的意境。

曹正阳:“微黄的阳光”再次照应前文,济南是响晴、温柔的,“害了羞”运用拟人,使读者能在头脑中想象出阳光洒在薄雪上的情景。

石佳鱼: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阳光照耀下的情景。而”微黄“”微微“”露出点“等词,更是写出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怜爱之情,妙在其中​。另外,通过写日光照射在雪上竟不化,只是露出点粉色,也按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句中无一不透漏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http://s8/mw690/001q7Mlczy74OYZ8dev47&690

http://s10/mw690/001q7Mlczy74OYZCw9b5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