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王开岭《当她十八岁》之精彩的句段
(2016-02-05 06:45:21)
走进一本好书,心灵像被大钟一次次撞击,不由自主地惊叹;走进一本好书,心灵也成了缤纷的花园,蜂围蝶阵花香四溢;走进一本好书,如同走进了智者的课堂,思维不断被点燃激活。
王开岭的文章就时时处处让我有这样的感受。不做摘抄不留感受就觉得欠了一个有情的人一笔帐,那种不安感一空闲就出来啮食我的心,“欠账总是要还的”,今早这样一个暗夜还未消逝的时刻,该就是我还债的时候了。可是,太多太乱了,从哪里开始摘抄呢。姑且按照精彩语言和精彩思考略作整理吧。
精彩用词句:
1.北京的园子里,地坛,是我婆觉乏味的一个,水泥砖太满,草木受欺,一个有想象力的人进去会难受。
“受欺"一词用的多么好!在这里我没有什么句法分析拟人之说,因为生命本来平等,可强权的人却用生硬没有生命的水泥侵蚀着这有灵性的生命,多么有爱意的字眼!这样的用词在文中比比皆是,再借用王氏语言,我被这些看似随意但是精准的词语”绊倒了、拐跑了、泼醒了、黏住了、触醒了……“
2。其间的一草一木,都是被喂养过的,被一个年轻人的寂寞,被他的时针,被他心里的荒凉和云烟。
“喂养”一词,仔细琢磨琢磨,草木瞬间变成了某种鲜活,甚至肚子被喂的溜圆的小动物;再看,喂养草木的是“寂寞”,是一个落寞的年轻人久久凝视的眼神,也是他任意驰骋的想法。所以,我还是被这个词语“惊到”了。读着这样的文字,我感到自己的精神荒地似乎都变得葱茏起来了。
精彩哲理句:
1.正因空气中有其体温,树木上有其指纹,这世界才不荒凉,街道才不冰冷。人群才不丑陋。他们不会让天变蓝,却让大家对天空保持积极的想象。他不能搬开大地上的垃圾,无力拔出民间疾苦,却让我们觉得可以忍受,可以坚持,继续对时代留有信心与好感。
多么暖心的话语!网络有句流行语“在这个寒凉的世界里,我们深情地活着”。想起15年上半年自己那憋屈烦闷的生活,经常都有一个人抱头痛哭的想法,有过想要逃离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忍下来,坚持下来了,是因为我看到了在同样环境里努力认真工作,简单热忱生活的几位同事,突然觉得生活有撑下去的理由。所以,保持自己的善良,保持自己的温度吧。想起上学期那个有雾霾的极冷的下午,当雪说要来找我时,我从外面急冲冲赶回去,我想要给这个有家不能回孩子温暖与支持,我想起龙应台在其文章中说到的一个自杀的少年,如果那天这个孩子出门,有人对他微笑,有人对他深处过友善的手,这个孩子都不会绝望到走上不归路。
2.大凡迷信,都有这般特点:后果不成立,但禁忌中包含的精神主张,却是高贵的。
这句话说得很简单,但一下子说出了我心里一直以来的困惑,从来都听说要“反对迷信、破除迷信“一类的话语,但我从心里并不排斥这句话。就像鲁迅在《故乡》里说到闰土要了香炉,并说他的愿望迫近,而我的愿望渺远,很多时候,迷信不就是人在极度困厄无所适从无所逃遁的时候给自己心理找的一个出口吗?当人能把一些愿望寄托在一些飘渺的事情上,心理就好像有了着落,不再那么荒寂了,也就因为这样,生活便有了支撑下去的理由。试想,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之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迷信有时是上苍冥冥之中对生活中的苦人儿的一种精神慰藉吧。所以也就像生活里各种讲迷信的禁忌,不都是因为人生希冀一份美好吗?说到这里,那个新年一大早往迅哥儿口里塞福橘,还眼巴巴地盼着迅哥儿一声”新年好“的阿长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这里面的精神主张,或是内心愿望,是多么高贵呢,虽然它出自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阿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