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前风波

(2010-09-21 17:33:31)
标签:

杂谈

宝一中

批评

教育

学生

分类: 教育随笔
    第四节下课铃声刚响,我便拿着备课夹上教学楼了,毕竟,办公室距离班级还有一点距离。我要从这里下二楼,然后爬上距离办公室一百多米的教学楼的四楼——12班的教室就在这里的西南角。

    虽是初秋时节,走进教学楼,还是觉得一股闷热迎面扑来,当我微微气喘着走进12班的教室时,眼前却是这样的情景:第三四组的过道里两个男孩子紧紧的抱在一起,胳膊相互扭动着,似乎正字用力的翻转,是在玩摔跤游戏,还是在闹矛盾?略一瞥,我便看到,教室里大多数同学都在旁若无事地聊着天,有几个男孩子微笑着盯着这俩同学,顾不得多想,我放下夹子走到过道,这才看清是力和悦在一起扭打,因为过分用力,两人胀得通红的的脸面部肌肉都似乎有点变形——直觉告诉我,两人在打架,我便吆喝着,“快拉开他俩!”随即就冲了过去,没想到,俩人并没有因我的吆喝而分开,且其中一个马上就要被放倒在地,我又大喊一声,“放开手!”便快步上前扯开了纠缠在一起的胳膊,俩人抬眼见是我,也便松劲了。但嘴缺不饶人,悦马上气呼呼地开始申诉:“他坐在我的桌子上不让开……"没等他气恼的说完,我大声的打断了他:“俩人各回各的座位,不准说话!!”离我很近的悦用拳头狠狠地砸了一下桌子:“我没惹他,是他找事!”我再次喝止:“不准说话,现在想自己刚才哪里没作对,别想他人的问题!”当我望向力的时候,只见他也同样喘着粗气,气哼哼地坐在了第一组自己的座位上了_____刚才猛然安静的教室又开始有了谈话声,更有几个孩子很快围在了两人身边,似乎想要了解事情的原委,我马上又遏制了这几个孩子:“你们,也干自己的事去,别跟他俩说话。让他俩自己想。”那几个孩子刚刚张开的嘴还来不及合上,便在我的厉声呵斥下悻悻离开了,我也悄然走回了讲台,课间又恢复了原有的氛围。

    不一会儿,上课铃响了,按照惯例,预备铃一响便由课代表组织课前活动,今年我们进行的是“评说我最喜欢的人物”活动。不过,今天不一样,因为在昨天我们组织的“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妙晗告诉我,他们组的汇报没有把握好时间,本来有他讲“读《长征》感言”的环节,却没讲成。听后我便问:你觉得自己有把握讲好吗?你感觉自己讲后同学们真的能不白听吗?他一脸认真的告诉我:没问题!这本书我读的很仔细,也很有想法要告诉大家。我便欣然决定:那好,明天人物评述暂停,给你五分钟,回去好好整理,讲出你的风采。今天的妙晗,果然不负我望,神情自信,声音响亮,讲述清楚明白,讲到了红军这次长征的战略意义,讲到长征中几次最为惨烈的事件,讲到了长征前后红军队伍人数的对比,更讲到了自己对长征及战争的理解。所以,当他讲解完,就迎来了激情12班同学的一片叫好声和掌声。我借机发言:“今天同学们把这么热烈的掌声送给妙晗同学,他是担当得起的,因为今天课堂上他的表现非常好,讲述明白,声音铿锵,有叙述,有评价,同学们更有收获,可我还想表扬他的,是他身上的敢于争取,求得机会的做法。因为昨天全班只有他一人走到老师面前谈到了他未能参加汇报的遗憾,我想,作为老师,我应该给这些不光听从安排,也能想办法创造机会的同学以舞台,因为这种敢于自我展现的能力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那么重要,我盼望班级更多的同学都能有这样一份胆识,你们说,是不是?”“是!”教室里一片喊声。

    接着,我顿了顿,说道:“借此机会,我也想给同学们一些提醒。处在你们这个年龄的孩子,遇事很容易冲动,尤其是男孩子,有时就会有一种无名的火气。是吗?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人嘛,情感动物,哪能事事都那么理智?但如果我们看到了同学的冲动,就应该及时的劝解,让其冷静下来。毕竟嘛,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今天课间的一幕,想必大家都看到了,两个男孩的火气遇到一起了,可现在,我看到俩人都面色坦然,神情平静,或许他俩也在心里想,刚才是咋啦,干嘛就那么纠缠在一起,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嘛。”然后我看看这边的悦,又望望那边的力,说道:“是吗?是这样吗?你们两位,心里是这样想的吗?”只见两个孩子略微的楞了一下,便马上微笑着点头,我接着说:“课间,是冲动占了上风,但现在,平静下来后,是理智在判断事情。如果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事,那你俩就在自己的座位上相互望着笑笑?”马上,教室里几个调皮的孩子,就喊开了:“笑一个,再飞一个。”而俩人呢,就在大家的吆喝声中,带着几分羞赧相互对望着,笑了。顿时,教室想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很快,我又看到,悦高高举起了手,“你有话说吗?”悦站起来,脸红红地说道:“其实,我本来也没想到打架,就是他抓我的胳膊太有力了,我掰不开。”我又看看力,此刻的他羞愧地慢慢低下了头,脸同样红红的。我便打趣说:“哎呀,这也不怪力嘛,他能吃能喝能锻炼,劲自然就打嘛。”然后我又对着所有同学说,“你们小时候跟人扭一起打打闹闹没事,为啥?劲还没长出来,现在,可不一样了,所以,在人难免冲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他们降温,毕竟一笑———,冲动是————”学生们马上集体附和:“一笑——泯恩仇,冲动——是魔鬼。”我又接着说道:“请一定记住,坐在一个教室的你们叫同学,同学二字,分量很重,字面讲就是共同学习。能共同做一件事,且一做就是三年,缘分呐——一定要珍惜。”我故意把“呐”字拉得长长的,学生们都笑了,我再看那会儿围绕在俩人边上的几个同学,脸上也泛起了一些红晕,我知道,他们也知错了。所以,言归正传,开始上课。平时早晨的第五节课,学生们都有些饿肚子了,注意力总不能集中,但今天,我讲的书信体作文辅导,学生们做得非常得好,每个人的眼睛都闪闪发亮,听得非常认真,讨论也是相当的积极热烈,当然,在学生们这样的听课状态下,我也讲得非常尽兴,一节课舒舒服服地就上完了。

     回顾今天课间的风波,我眼前浮现的是初中时发生在我们教室的一幕:正在上化学课,两个前后座位的男同学不知为什么经打起来了,且粗言粗语,正在上课的化学老师见状,立刻喝止了二人,并大声训斥:“你俩在胡闹啥?还上不上课?都给我滚出去!”说完,就上前来拉,年轻的化学老师平时酷爱打篮球,胳膊有力,一下子就把一个男孩拉倒在地,没想到已上初三的男孩火气更大,起来就给了老师一拳,“你干吗不问问我为啥打他,凭啥只拉我?”老师见状,更是火冒三丈,又一次狠劲的拉起这个学生,两人扭打着出了教室。后面事情怎么处理,我已不得而知,但我只记下了那天的课堂,我们不仅没能再上课,而且心惊胆战的等到了下课。毕竟,是第一次在课堂看到老师和学生这样的状况,第一次看到同学和老师都是那样的火气冲天。

    眼前浮现的还有自己工作第二年的情景。那是在秦岭山汇总的一所乡村学校,一次学校要组织一次大扫除,时间是下午的自习时间,为了让学生们带好劳动工具,我在早读就分配了任务。没想到,在第三节我上课时,刚组织同学坐下,班上一个叫文田的学生就站了起来:“张老师,我觉得你不公平!”“什么,我不公平,我做什么了?”年轻气盛的我马上反问。“你早上安排的劳动任务就是不公平,凭啥让我拔厕所边上的草?”后面还有哪些争执我已经忘了,但记得的就是当时自己的气恼,记得的就是在这个学生与我的对峙中,让当时我觉得颜面尽失,记得的就是自己怒火中绕,跨步上前,一把将这个高过我半头的孩子从座位上扯了出来,因用力过猛,这个孩子跌倒在了旁边的一堆大扫把上,记得的就是我流着眼泪离开了教室……

    时过境迁,再次回想这样的两件事,我感到今天自己在课堂上处理的这个事件不能说多么巧妙,但可以说较为恰当,没有大动干戈地厉声呵斥,愤怒指责,而是站在理解孩子情绪的角度加以正面的疏导,恳切的告诫,效果还不错。今天为什么能不动干戈,我也在问自己,是更能沉得住气了,还是更有修养了?我想,都不是,而是经过这些年教育教学的磨砺,我真正地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问题了,也正因为这样,遇到这样的事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平和,所以,说话的角度、语气全变了,那么问题也就真正的解决了。   

    我再次想起“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一只牛顺利解剖,只因为他找到了最好的切入点。当年的梁惠王看见了庖丁用自己的睿智去解牛,顺应了天理,从而领会了顺应天理是一种不争的境界。那么,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是不是也要这样地反复思考,从中悟到一些什么呢?我们或许不缺理论,或许我们也不缺经验,但我们一定要找到规律才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要象庖丁解牛那样善于掌握和认识教育学生的规律,反复探究,不断摸索。或许,我们暂时达不到最高境界,但我想,遇到问题,遇到教育教学的一些突发事件,只要我们别像普通的屠夫那般硬碰硬地去砍,去切,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伤了牛的筋骨,断了牛的脉络,同时也伤了自己的刀,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