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QE3.5袭来,全球继续放水大潮不变.香港联汇制造成了水漫金山,10月20日以来金管局已经25次接美元沽盘,累计930多亿港元.由于地产受特别印花税压制,资金无疑都流向股市为主的资本市场了.
港股已经连续涨升四月并创出一年新高,日周线指标在高位,下步操作重心应转向与内地关系更紧密的产品了.A股的长期大熊,有可能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可能带来的新改革,以及大量资金介入发生一些好的变化.我们且不判断是反弹还是反转,先把握短期向好的小趋势来操作,然后再见步行步.
在12月初成都研讨会上,博主已经介绍了一只3188的相关CALL轮提醒大家关注,上周中我们讨论了有关A股ETF的相关产品及策略,现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目前在港股中主流的ETF产品主要有三只,2823(安硕A50)\2822(南方A50)及3188(华夏沪深300),前者为非实物ETF,规模最大且可以增设份额,2822与2823一样挂钩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但属于实物基金,规模受QFII额度限制,3188挂钩沪深300指数。
因富时A50指数选取A股中流通市值最高的50间公司为标的,加上之前2823的成功运作,已经较为广泛地被国际投资者视为代表中国内地股市走向的指标,较沪深300指数更受欢迎。
细比较2823与2822,前者流通量更高,但非实物基金,而是一系列繁杂的结构性产品组合,且长期存在有较高的溢价。本人曾多次请教行家有关此溢价,主要观点倾向于境外资金受QFII额度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外资投资A股的需要,供少于求因此形成溢价。在此我们先不究其原因,只比较2823与2822的溢价。据港交所资料,截止12月14日收盘,3188收盘价较基金净值溢价为1.8%,2822为4.26%,而2823为9.98%,而后两者虽然跟踪同一指数,但净值也略有差异,2823为9.674,而2822为9.686。
面对这一数据,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跟踪A50指数的基金较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更受欢迎,另一方面也不禁让人对2823超过2822高达5%以上的溢价而不解。事实上我们曾经讨论是否可以用2823和2822来做一个对冲组合,以赚取这5%的溢价差。
综合上述分析,如果A股指数继续向上之势,长远来看2823与2822的溢价差会缩小,短期内更多的资金会以2822为主要追逐目标,假设挑选同等条件之认股证,应以2822的相关产品为首选。实际操作中,我们周三介入的2822相关CALL轮在周五取得了50%以上升幅。
另有一点提醒股友,2822如果申请增加QFII的额度并获批,溢价应该会缩小,对认购证的影响可能较大,要密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