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曼佳
近两年我想看一些不一样国家和文化语境的内容,在图书馆开始借阅北欧四国的小说,因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北欧四国首当其冲,怎么能叫人不好奇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呢?这国家什么有魔力吗?也顺便看看北欧题材的电影。北欧毕竟范围太小了,也不主流,所以无论书籍还是电影能让我们看到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于是我开始看地中海国家的小说或者电影。
首先读了意大利近年十分出彩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系列)之后,然后连带开始读其邻国西班牙的小说,比如《时间的针脚》等等,又机缘巧合看到公号上有推荐“400年来西班牙最好的小说——《风之影四部曲》”,谁能抵挡得住400年来之最呢?大数据时代你已经没隐私了,你想看西班牙小说是吧,那么就赶紧契合你的心意投喂给你。于是就入坑了。
既然是400年最好的,那么肯定值得上实体书。一到货,真是沉甸甸的一堆啊,四部曲分别是:《风之影》529页;
《天堂游戏》554页;
《时间囚徒》258页;
《灵魂迷宫》907页。
果然是巨著,没有一点耐心,是不可能读完这么厚的四大本的。尤其最后一本,它简直厚到变态的程度,是普通长篇大部头小说的四倍之厚。
我用了两个周末,从早晨天一亮直到晚上的午夜时分,就一直心无旁骛地读这几本书。前三本完整读完的,故事叙述还是流畅的,说不上引人入胜,不过读起来没难度,总想知道到底哪里是400年之最。最后一本,实在太厚了,厚到让人感觉到惧怕,它有2块砖那么厚,我努力看了前300页,啰嗦得不行,翻阅了中间的400页,然后重点读了后200页,也基本没有影响最终找到答案。
总而言之,我认真地阅读了差不多有2000多页,终于结束了这套巨著的阅读。
对于书封上的“西班牙400年来最好看的小说”,它是从1604出版的《唐吉坷德》才开始算的,应该说它还是不敢和这样的经典名著放在一起比的。读完后,我只想对这样的书封说:
一个字:扯
两个字:吹牛
三个字:开玩笑
四个字:夸大其词
以后千万不要相信书封广告上的推荐,就像。。。不要相信直播间滤镜下的那些大眼睛小尖脸白如雪的真的在现实中都是超级大美女。
当然即使算不上书商吹得那么精彩,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先说故事梗概。
《风之影》:一个热爱文学的小青年叫胡里安,他家经营一个祖传的书店,这个书店就是全套书故事的能源站的感觉。某天他在一个神秘的图书馆得到一本书,市面上此书已经绝迹了,现在只剩下他手里的这本书,作者也名叫胡里安(姓不同)却也了无踪迹,但是有人追踪着想要摧毁这绝本。一个躲藏在黑暗里的人为啥要做这件事呢?
我开始以为这是一部现实魔幻主义小说,因为看名字总觉得有些超现实嘛。第一部读完发现完全没有一点魔幻,只有一个暗处的人,或者在黑暗中隐藏的人,或者是一个有脸但是没有清晰面部器官的人,总之来只是一个人而已,并非一个鬼魂,只是有点面部有些丑得惊悚而总是隐藏在黑暗中出现,原来他就是那本小说的作者胡里安,他因为自己的爱情失败,女友生产时和他们的婴儿一起死亡而心智丧失,决定毁灭自己在世界上所有的踪迹,从毁形开始,没想到放火没烧死自己,只是把自己的脸搞得像鬼一样惊悚,他决定要把自己有过的影响一起消灭,于是追踪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本他曾经写过的书,找到了买到了就一把火烧掉。他执着于消灭自己在这世界上所有的痕迹。就是在人世间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的意思,不带走任何一片云彩。既然只是人的故事,那么就不算得魔幻了,但是这个人干的事,却很魔幻。
《天使游戏》:又一个有点文学天赋的小青年叫戴维,他也经常去上面的那个书店,后来遇到伯乐恩师提拔,开始创作,写了几部畅销书。他和恩师及恩师的漂亮女助理三个人之间情感纠缠,后来遇到一个神秘的外国出版商,给他一笔巨款,让他写一本以神学宗教之类为题材的黑暗小说,当然重点要涉及灵魂信仰之类的。在完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神秘的事件,与这本书有关的一些人都莫名其妙被杀死了,谁干的?
读完第一本后,如果系列风格一致的话,我确定这应该不是魔幻小说,类似《冰与火之歌》里面经常会有怪兽神灵来参与人类生活的那种魔幻。可是读第二本的时候,我又觉得开始有些魔幻了。因为里面的那个出版商,经常约会戴维在各种地方见面,首先他衣着很古典,确切地说有些老式过时,仿佛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然后他的眼睛从来也不眨,那么他真的是个人吗?最后是他住的那个地方,怪阴森的一座庄园,里面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总而言之,这个人像幽灵,在戴维意料不到的时候,这个奇怪的出版商会突然出现,尤其在黑暗中阴森恐怖的地方突然出现。他不断地引导着操控着作者按照他自己的思维的方向写作,总之不断还有人死去,似乎有一股神秘黑暗的力量在人世间穿行,而且经常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如果不是魔幻的话,那么作者一定是精神分裂,也就是两个人格在打架。当然根据我多年看书看剧的经验,我倾向于后者。
《天堂囚徒》:一个囚犯叫费尔明的,他在监狱里认识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戴维,已经有些神志不清经常自言自语。然后他在戴维的指导下越狱成功(依据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潜入到那个祖传书店做帮工。天堂囚徒说的就是第二部里的戴维。
第三部相对很短,只是承上启下,故事也相对很简单,简述在狱中非常黑暗的一些故事,监狱长是如何极尽能事剥削那些囚犯的物质财富和脑力财富的,这样给第四部的复仇打下了一个基础。同时这一部中费尔明明确地说戴维看起来精神不正常,他经常在狱中自言自语,自己好像不断和另外一个人在争吵。然后此人在狱中完成了一本书,就是我们前面看到的第二部。果然是一个精神分裂者写的故事,现实与幻境不分。
《灵魂迷宫》:一个叫阿莉西亚的女子受到上级指示查证西班牙当权教育部长——也就是第三部故事里监狱的前监狱长的失踪事件,从而解开这整个故事的谜底。前面三部的人全数登场,甚至这一部里出现的另外一个畅销小说的作家维克多的故事,他是第二部小说的叙述者戴维马丁的出版社的同事,也是第三部费尔明和戴维的狱友。前监狱长到底干了啥,最终到底是一个受欺侮和凌辱者复仇还是一个政客阴谋搞掉政敌的故事呢?
最后一部比牛津大字典还厚,虽然塑造了一个新的智慧型的女主角,她所经历的事情和感觉事无巨细地写,也是一个身体一直遭受着痛苦的人不断地挖掘人世间各种各样的黑暗和痛苦的秘密。西班牙在弗朗哥执政期间的高层间的权力争斗,统治者鱼肉百姓,也是这一部的重点。而且这一部解开了谜底,戴维不仅仅是一个精神病的作者,一方面不爱自己的助理伊莎贝拉却又跑到她婚礼之前说忘记不了她导致她婚前私奔,这是什么鬼?另外一个作家维克多在权力下被碾压个人生活支离破碎,在监狱里被施暴被胁迫作为写作枪手出卖灵魂,长大后被不同高管收养的女儿也被利用最后也是悲剧命运。当红的教育部长的消失原来不是原来坐监者的集体报复,而是他的政敌装神弄鬼的布局,最后大BOSS原来是他的高管同事。这是一个在混乱年代发生的魔幻故事。
上个世纪的60年代,用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全世界范围内都很魔幻,是魔幻的传染吗?现在所经历的很多事情,以后换一个年代来看,也依然是魔幻的。
所以现实和魔幻,又怎么那么容易分得清楚呢?因为这不过取决参考标准而已。你说这套小说到底是现实题材,还是魔幻题材呢?写的都是人的故事,并没有真的鬼怪魂灵,但是有神奇力量在不可思议的推动,只能说现实中总是带有魔幻。那些我们以为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就会觉得生活很魔幻。比如一个人突然经历背叛、失去、重疾、死亡等,感觉那个人不是自己,不可置信那个人竟然是自己?!觉得应该只是一个同名的人正在经历那些孤独、阴郁、黑暗、糟糕、痛苦、悲惨的时刻,那个故事里的人仿佛行尸走肉毫无灵魂地在人世间受刑,而自己却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已。这到底是一种逃避机制还是一种保护机制呢?
这本书里很多时候,主人公都有这种感觉,他们会一遍一遍疑惑这是自己的生活吗?作为一个思维丰富的人,或者一个精神失常的人,会构建另外一个世界,仿佛他在另外一个空间里生活,现实生活的苦,比如身体的疼痛疾病衰弱等在另外那个空间它就不存在了,甚至突然拥有了某些难以置信的超能力。靠着这种想象出来的慰藉,一个人可以度过很多苦难,无论是身体的苦难还是精神灵魂上遭受的苦难。
精神跳跃到另外一个空间,是主动的一种方式,其实还有我们熟悉的被动的跳跃,比如做梦。之前还听到圆桌派里一个大佬讲,说其实做梦也是好的,其实也在另外一个空间体验生活,那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不成的事、得不到的人等可以在梦中做成得到,甚至产生真实触摸的感觉、情绪情感等都很真切细腻,总而言之梦中也会快乐悲伤颤栗激动等等,因为人类所有的反应最后都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合成形成的感受,而在梦中,就那很轻易地合成了这样的感受。
所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至少两个空间,现实的和幻境(想象的或者梦境)的,借由这种精神空间不断地转换,我们得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仿佛去到我们想去但去不了地方,似乎做成我们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换成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像一个人解释《盗梦空间》,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现在真的是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某一层梦境中呢?
总而言之,我上面说的是,胡思乱想也没有什么不好,做梦也没有什么不好,思维的活跃,都是体验补充生活很好的方式。只是精神病人,他们会无法合理转换两个空间的边界,会破坏所谓正常人建立的游戏规则,从而伤害自己或者他人吧。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精神感受极大丰富,也说不定有我们所谓的正常人无法体验到的感受,甚至快乐。
这套书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神和灵魂的归处。这也是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探讨的内容,文学本来就有启迪人类灵魂的重要责任。
第一部中的小说家胡里安他为了让世人完全忘记他,先是影遁消失,或者觉得这还不够,必须让自己在世界的任何一切痕迹都消失,所以他才想把自己写过的所有的书完全销毁不留痕迹。所以一个人的真正死亡,不是他的肉体的消灭,而是他的精神灵魂彻底消失——不被任何世人记住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人彻底死去,就是所有他的亲人朋友们都完全忘记他的时候,就像《寻梦环游记》里所说的那样。
在第二部中,那个富二代也好,外国出版商也好,他们都想出书留下痕迹,第四部中的前监狱长后教育部长,他也想出书扬名立万,都是觉得好的文字可以记录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可以永世流传下去,能够达到灵魂不灭。记得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某个文学家就轻蔑地对那些政治家说,多少年后还有谁能记得你们,他们只记得留下作品的我们之类。。。固然是这样的,那些有作品的大师们千古流芳,那时候的政治家,现在的人们谁还记得他们呢?
这本书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里面的妈妈角色,都是有些残缺的。第一部中叙述者的妈妈在他很小时的时候就死了,第二部中叙述者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父子,等他长大以后成名把书偷偷送给妈妈却被扔到垃圾桶里。第四部里主角阿莉西亚在几岁时妈妈意外去世,因为战争甚至她还是一个身体拼接起来的孤儿,这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其实心灵上都是有些残缺的,他们成年后其实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爱。这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所以不知道怎么描写一个妈妈对于孩子的爱,因为自己可能没感受到,所以让她们全部缺位算了。
我也啰里啰嗦写了很多,只是想记录这2个周末,我日夜奋战的2000多页,直把我看得老眼昏花。写下这么一篇,表示:我尽力,我读过了。
只是如此而已。
《风之影四部曲》:是现实还是魔幻?
文/曼佳
近两年我想看一些不一样国家和文化语境的内容,在图书馆开始借阅北欧四国的小说,因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北欧四国首当其冲,怎么能叫人不好奇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呢?这国家什么有魔力吗?也顺便看看北欧题材的电影。北欧毕竟范围太小了,也不主流,所以无论书籍还是电影能让我们看到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于是我开始看地中海国家的小说或者电影。
首先读了意大利近年十分出彩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系列)之后,然后连带开始读其邻国西班牙的小说,比如《时间的针脚》等等,又机缘巧合看到公号上有推荐“400年来西班牙最好的小说——《风之影四部曲》”,谁能抵挡得住400年来之最呢?大数据时代你已经没隐私了,你想看西班牙小说是吧,那么就赶紧契合你的心意投喂给你。于是就入坑了。
既然是400年最好的,那么肯定值得上实体书。一到货,真是沉甸甸的一堆啊,四部曲分别是:《风之影》529页;
《天堂游戏》554页;
《时间囚徒》258页;
《灵魂迷宫》907页。
果然是巨著,没有一点耐心,是不可能读完这么厚的四大本的。尤其最后一本,它简直厚到变态的程度,是普通长篇大部头小说的四倍之厚。
我用了两个周末,从早晨天一亮直到晚上的午夜时分,就一直心无旁骛地读这几本书。前三本完整读完的,故事叙述还是流畅的,说不上引人入胜,不过读起来没难度,总想知道到底哪里是400年之最。最后一本,实在太厚了,厚到让人感觉到惧怕,它有2块砖那么厚,我努力看了前300页,啰嗦得不行,翻阅了中间的400页,然后重点读了后200页,也基本没有影响最终找到答案。
总而言之,我认真地阅读了差不多有2000多页,终于结束了这套巨著的阅读。
对于书封上的“西班牙400年来最好看的小说”,它是从1604出版的《唐吉坷德》才开始算的,应该说它还是不敢和这样的经典名著放在一起比的。读完后,我只想对这样的书封说:
一个字:扯
两个字:吹牛
三个字:开玩笑
四个字:夸大其词
以后千万不要相信书封广告上的推荐,就像。。。不要相信直播间滤镜下的那些大眼睛小尖脸白如雪的真的在现实中都是超级大美女。 当然即使算不上书商吹得那么精彩,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先说故事梗概。
《风之影》:一个热爱文学的小青年叫胡里安,他家经营一个祖传的书店,这个书店就是全套书故事的能源站的感觉。某天他在一个神秘的图书馆得到一本书,市面上此书已经绝迹了,现在只剩下他手里的这本书,作者也名叫胡里安(姓不同)却也了无踪迹,但是有人追踪着想要摧毁这绝本。一个躲藏在黑暗里的人为啥要做这件事呢?
我开始以为这是一部现实魔幻主义小说,因为看名字总觉得有些超现实嘛。第一部读完发现完全没有一点魔幻,只有一个暗处的人,或者在黑暗中隐藏的人,或者是一个有脸但是没有清晰面部器官的人,总之来只是一个人而已,并非一个鬼魂,只是有点面部有些丑得惊悚而总是隐藏在黑暗中出现,原来他就是那本小说的作者胡里安,他因为自己的爱情失败,女友生产时和他们的婴儿一起死亡而心智丧失,决定毁灭自己在世界上所有的踪迹,从毁形开始,没想到放火没烧死自己,只是把自己的脸搞得像鬼一样惊悚,他决定要把自己有过的影响一起消灭,于是追踪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本他曾经写过的书,找到了买到了就一把火烧掉。他执着于消灭自己在这世界上所有的痕迹。就是在人世间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的意思,不带走任何一片云彩。既然只是人的故事,那么就不算得魔幻了,但是这个人干的事,却很魔幻。
《天使游戏》:又一个有点文学天赋的小青年叫戴维,他也经常去上面的那个书店,后来遇到伯乐恩师提拔,开始创作,写了几部畅销书。他和恩师及恩师的漂亮女助理三个人之间情感纠缠,后来遇到一个神秘的外国出版商,给他一笔巨款,让他写一本以神学宗教之类为题材的黑暗小说,当然重点要涉及灵魂信仰之类的。在完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神秘的事件,与这本书有关的一些人都莫名其妙被杀死了,谁干的?
读完第一本后,如果系列风格一致的话,我确定这应该不是魔幻小说,类似《冰与火之歌》里面经常会有怪兽神灵来参与人类生活的那种魔幻。可是读第二本的时候,我又觉得开始有些魔幻了。因为里面的那个出版商,经常约会戴维在各种地方见面,首先他衣着很古典,确切地说有些老式过时,仿佛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然后他的眼睛从来也不眨,那么他真的是个人吗?最后是他住的那个地方,怪阴森的一座庄园,里面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总而言之,这个人像幽灵,在戴维意料不到的时候,这个奇怪的出版商会突然出现,尤其在黑暗中阴森恐怖的地方突然出现。他不断地引导着操控着作者按照他自己的思维的方向写作,总之不断还有人死去,似乎有一股神秘黑暗的力量在人世间穿行,而且经常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如果不是魔幻的话,那么作者一定是精神分裂,也就是两个人格在打架。当然根据我多年看书看剧的经验,我倾向于后者。
《天堂囚徒》:一个囚犯叫费尔明的,他在监狱里认识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戴维,已经有些神志不清经常自言自语。然后他在戴维的指导下越狱成功(依据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潜入到那个祖传书店做帮工。天堂囚徒说的就是第二部里的戴维。
第三部相对很短,只是承上启下,故事也相对很简单,简述在狱中非常黑暗的一些故事,监狱长是如何极尽能事剥削那些囚犯的物质财富和脑力财富的,这样给第四部的复仇打下了一个基础。同时这一部中费尔明明确地说戴维看起来精神不正常,他经常在狱中自言自语,自己好像不断和另外一个人在争吵。然后此人在狱中完成了一本书,就是我们前面看到的第二部。果然是一个精神分裂者写的故事,现实与幻境不分。
《灵魂迷宫》:一个叫阿莉西亚的女子受到上级指示查证西班牙当权教育部长——也就是第三部故事里监狱的前监狱长的失踪事件,从而解开这整个故事的谜底。前面三部的人全数登场,甚至这一部里出现的另外一个畅销小说的作家维克多的故事,他是第二部小说的叙述者戴维马丁的出版社的同事,也是第三部费尔明和戴维的狱友。前监狱长到底干了啥,最终到底是一个受欺侮和凌辱者复仇还是一个政客阴谋搞掉政敌的故事呢?
最后一部比牛津大字典还厚,虽然塑造了一个新的智慧型的女主角,她所经历的事情和感觉事无巨细地写,也是一个身体一直遭受着痛苦的人不断地挖掘人世间各种各样的黑暗和痛苦的秘密。西班牙在弗朗哥执政期间的高层间的权力争斗,统治者鱼肉百姓,也是这一部的重点。而且这一部解开了谜底,戴维不仅仅是一个精神病的作者,一方面不爱自己的助理伊莎贝拉却又跑到她婚礼之前说忘记不了她导致她婚前私奔,这是什么鬼?另外一个作家维克多在权力下被碾压个人生活支离破碎,在监狱里被施暴被胁迫作为写作枪手出卖灵魂,长大后被不同高管收养的女儿也被利用最后也是悲剧命运。当红的教育部长的消失原来不是原来坐监者的集体报复,而是他的政敌装神弄鬼的布局,最后大BOSS原来是他的高管同事。这是一个在混乱年代发生的魔幻故事。
上个世纪的60年代,用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全世界范围内都很魔幻,是魔幻的传染吗?现在所经历的很多事情,以后换一个年代来看,也依然是魔幻的。
所以现实和魔幻,又怎么那么容易分得清楚呢?因为这不过取决参考标准而已。你说这套小说到底是现实题材,还是魔幻题材呢?写的都是人的故事,并没有真的鬼怪魂灵,但是有神奇力量在不可思议的推动,只能说现实中总是带有魔幻。那些我们以为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就会觉得生活很魔幻。比如一个人突然经历背叛、失去、重疾、死亡等,感觉那个人不是自己,不可置信那个人竟然是自己?!觉得应该只是一个同名的人正在经历那些孤独、阴郁、黑暗、糟糕、痛苦、悲惨的时刻,那个故事里的人仿佛行尸走肉毫无灵魂地在人世间受刑,而自己却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已。这到底是一种逃避机制还是一种保护机制呢?
这本书里很多时候,主人公都有这种感觉,他们会一遍一遍疑惑这是自己的生活吗?作为一个思维丰富的人,或者一个精神失常的人,会构建另外一个世界,仿佛他在另外一个空间里生活,现实生活的苦,比如身体的疼痛疾病衰弱等在另外那个空间它就不存在了,甚至突然拥有了某些难以置信的超能力。靠着这种想象出来的慰藉,一个人可以度过很多苦难,无论是身体的苦难还是精神灵魂上遭受的苦难。
精神跳跃到另外一个空间,是主动的一种方式,其实还有我们熟悉的被动的跳跃,比如做梦。之前还听到圆桌派里一个大佬讲,说其实做梦也是好的,其实也在另外一个空间体验生活,那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不成的事、得不到的人等可以在梦中做成得到,甚至产生真实触摸的感觉、情绪情感等都很真切细腻,总而言之梦中也会快乐悲伤颤栗激动等等,因为人类所有的反应最后都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合成形成的感受,而在梦中,就那很轻易地合成了这样的感受。
所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至少两个空间,现实的和幻境(想象的或者梦境)的,借由这种精神空间不断地转换,我们得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仿佛去到我们想去但去不了地方,似乎做成我们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换成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像一个人解释《盗梦空间》,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现在真的是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某一层梦境中呢?
总而言之,我上面说的是,胡思乱想也没有什么不好,做梦也没有什么不好,思维的活跃,都是体验补充生活很好的方式。只是精神病人,他们会无法合理转换两个空间的边界,会破坏所谓正常人建立的游戏规则,从而伤害自己或者他人吧。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精神感受极大丰富,也说不定有我们所谓的正常人无法体验到的感受,甚至快乐。
这套书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神和灵魂的归处。这也是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探讨的内容,文学本来就有启迪人类灵魂的重要责任。
第一部中的小说家胡里安他为了让世人完全忘记他,先是影遁消失,或者觉得这还不够,必须让自己在世界的任何一切痕迹都消失,所以他才想把自己写过的所有的书完全销毁不留痕迹。所以一个人的真正死亡,不是他的肉体的消灭,而是他的精神灵魂彻底消失——不被任何世人记住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人彻底死去,就是所有他的亲人朋友们都完全忘记他的时候,就像《寻梦环游记》里所说的那样。
在第二部中,那个富二代也好,外国出版商也好,他们都想出书留下痕迹,第四部中的前监狱长后教育部长,他也想出书扬名立万,都是觉得好的文字可以记录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可以永世流传下去,能够达到灵魂不灭。记得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某个文学家就轻蔑地对那些政治家说,多少年后还有谁能记得你们,他们只记得留下作品的我们之类。。。固然是这样的,那些有作品的大师们千古流芳,那时候的政治家,现在的人们谁还记得他们呢?
这本书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里面的妈妈角色,都是有些残缺的。第一部中叙述者的妈妈在他很小时的时候就死了,第二部中叙述者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父子,等他长大以后成名把书偷偷送给妈妈却被扔到垃圾桶里。第四部里主角阿莉西亚在几岁时妈妈意外去世,因为战争甚至她还是一个身体拼接起来的孤儿,这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其实心灵上都是有些残缺的,他们成年后其实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爱。这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所以不知道怎么描写一个妈妈对于孩子的爱,因为自己可能没感受到,所以让她们全部缺位算了。
我也啰里啰嗦写了很多,只是想记录这2个周末,我日夜奋战的2000多页,直把我看得老眼昏花。写下这么一篇,表示:我尽力,我读过了。
只是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