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夏日的夜晚

标签:
大学重庆夜晚 |
分类: 轻松时分 |
每个夏天都有很热的十几天,重庆的朋友和我说起来重庆前几天才刚开始热,我想起重庆的夏天的感觉来。
重庆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太阳一出来,即使在冬天,都感觉像夏天那般地闷热难耐。可能因为重庆四面环山的原因,里面积蓄的热量无法通过风对流的方式带走,所以热量一直都在山窝里,有太阳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
上大学那会儿,我们宿舍在8楼,是顶楼,但是没有电梯,每天来回跑几次就像是登山运动似的。宿舍一到晚上十点就熄灯,所以没有电风扇,想都不要想。至于空调,那个年代,完全是稀罕物,我大概只听说过这个名词,这也是我当初觉得这个相关的专业很高级的原因。总之,如何熬过夏天的夜晚,真是让我们大伤脑经的。
在家乡的高中宿舍当然也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也熄灯,但是完全没有觉得有重庆这样的热到晚上完全睡不着。尤其是我睡在8楼的上铺,和那个最热的屋顶就1米左右的距离,吸热后的屋顶在夜晚散发出热量,将上铺的我完全罩住,我感觉我睡在蒸笼里。所以整个晚上大汗淋漓,真正能闭上眼睛的大概也没几个小时,虽然那个时候我们都把走廊的门打开了睡,阳台上的的门也打开(我们宿舍有阳台有单独卫生间),但是,没有一丝风的夏天,似乎也完全没有任何效果。
有一天,几个女孩说楼顶上有人睡的,会比睡在床上要凉快很多,毕竟屋顶通风好。于是我们几个决定也去睡屋顶。一到屋顶看,上面满满地睡满了女孩,基本应该是住在顶楼的。我们学着其他女孩拎过来几桶水,先淋在我们宿舍那一块的屋顶,先给屋顶消消暑。水一淋上去,屋顶瞬间冒出蒸汽,不过很快就干了,再淋,依然如此,也不知到底淋了几桶水,总觉得差不多了吧才收手。然后等到快熄灯的时候,屋顶当然早就干了,赶紧铺上席子放好枕头,觉得今晚总算可以睡一个舒服的大觉了。
可是睡上去的以后,就感觉睡在一块平平的烙铁上,不仅仅非常硬,而且还非常烫,隔着一层席子感觉其实就是裸身在铁板上熨烫,应该就是烤肉的感觉吧,担心很快就要冒出烟来了,哈。于是看其他的那些姑娘,她们竟然睡在棉被上。好吧,我们也赶紧去宿舍把棉被也拖下来,再铺在席子上,这样感觉没那么硬了,而且棉被相对比较隔热,感觉也没那么热了。
躺了一会儿,上面真的有微风轻轻地吹,睁开眼还可以看到天天的星星眨啊眨的。和姐妹们一起东聊西扯地八卦,觉得好生惬意。但是愉快不了多久,觉得背部开始热了起来,屋顶的热量通过棉被继续传了过来,虽然隔着棉被,虽然不至于到烫,但是感觉在夏天穿着棉袄,背部已经开始热得出汗了。没有办法,只好尽量减少和屋顶的接触面积,将身体侧睡过来,努力将自己变成一条线,无论如何都是有宽度的那种曲线,贴在棉被上,甚至将被子堆叠成更小的面积,只为增加厚度,只为传热得慢一点。
就这样上面吹着微风,那一点点让我们贪恋的微风啊,下面被放在铁板上熨烫着,整个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很像煎包子,但总比睡在顶楼的上铺蒸包子的感觉要强那么一丢丢,于是也迷迷糊糊睡着了一段,有时候热醒过来,再换一个侧面去熨烫,再继续吹着一点小风,似乎也能慢慢睡着一段,一直到熬到清晨。
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清晨,可能是最为舒服的时刻。等到太阳一露面,屋顶上洒满金光,重庆清晨的太阳都是一点不温柔的,完全也是火辣辣的那种,整个空间迅速升温,立即感觉我们像烤架上的羔羊,于是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后,忙不迭地把昨晚的那一堆踢踢踏踏地又抱到宿舍里去。宿舍里总有姐妹留守没有去屋顶的,总是问怎么样,只是回答:哎,烫的很啊。
重庆还有一种消暑的方式,就是在树底上喝冰粉。是那种什么树枝的浆液,加什么东西进去变成凝固的透明的胶状,其实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只是有点滑唧唧的有趣感觉,加上一点白糖,就成为最好的重庆特有的夏日饮品了。姑娘们在晚上相约着去喝一碗,相邻的小桌子上也有其他系和宿舍的女孩,听她们说一些这里那里的八卦,多半是某某和某某在一起之类,然后从这个消息后,我们回到宿舍继续再八一阵,从记忆里搜素她们说的那个某某和某某,要对上号来之类,然后白天的时候如果能看到再叽叽喳喳一阵,因为有些CP真的非常养眼,有些CP那个甜腻的方式也真的很奇葩,总之这都是些有趣的素材。
重庆当年有一个深夜电台,完全没有广告,可以点歌给自己,或者朋友,也可以听一些深夜心理节目,我们就在那热乎乎的晚上,用白天充好电的随身听,去度过一个一个熄灯后的炙热夜晚。
现在想起来,那些重庆的夜晚,应该是热得很的,然而我们当年并没有一个晚上热到完全睡不着,也没有一个夜晚觉得真正完全地难以忍受。今日我想起来,竟然觉得莫名地温馨,也很怀念。
前一篇: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