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游漫记(三):青甘环线令人孤独的黄色荒漠

标签:
大西北青海湖柴达木月牙泉敦煌 |
分类: 曼发议论 |
文/曼佳
图中最大的那个湖就是青海湖,旁边就是西北干旱区,以前只在中学地理课本上看到过柴达木盆地这个词语,今日终于要面对了,内心有一种奇特的感觉,仿佛认识多年终于相见有些好奇但是不知所措。据说柴达木盆地是聚宝盆,那我们将会一路看到什么风光?

我们离开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天气开始变阴,还飘点小雨,让我们享受到天空之镜的奇妙后才开始,运气似乎真不坏也,这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因为接下来的行程就是向西开始穿越柴达木盆地。原来绿油油的祁连草原开始消失,植被慢慢变得稀疏,只有公路两边还有两条绿带,仅仅这样的绿带,上面有时也会布满着星星点点的白羊,而远处却是灰黄一片的荒漠。
随着向腹地的深入,连这条绿带都开始慢慢稀疏,绿带颜色变淡变细,咩咩的羊儿不再有,绿带直至几乎消失到所有的绿色和生命迹象消失殆尽。
——————————————————————————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
通过海子的这诗歌我们大概可以更理解戈壁滩的情况,而到底这样的情感更适合在德令哈这样荒漠中的城市抒发,还是这样荒漠的自然环境更容易让人感觉到孤单和寂寞?
然而这并不是荒漠中感觉到最荒凉的地方,因为它毕竟偶尔还有几根杂草装点这戈壁滩,还让人感觉到这片土地,它是有生命的。
有一天清晨,我们迎着着日出驱车从大柴旦出发,走了一条弓形路线到几百里到去看青海雅丹。雅丹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陡峭的小山包”的意思,由于沙漠中的风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被吹得向里凹陷,时时摇摇欲坠,有些地貌貌似古城堡的断壁残垣,所以俗称“魔鬼城”。


某些大山包的迎风面被长年的风雕刻成了整齐的花纹,好像古城墙上人类留下的文化痕迹。所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叫人叹为观止。如果这真的是一座城市,几千年前的人们到底经历过了什么。小鲜肉告诉我曾经西夏王国的某部分就在这个区域,想起曾经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自己的骄傲而浴血奋战,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在尘土中,遍寻不得。
这是一段奇特的旅程,与之前的盆地给我感觉更是截然不同,这一段从冷湖到当金山的数百公里的漫漫长途,真的可以说的上无比孤独。一条路况极好的大路就那么笔直伸向不知名的远方,几小时内能见到的车辆也不过是个位数字而已。曾经有人说过要去美国66号公里开车一次,体会那种极度的寂寞和荒凉。我心想,何必舍近求远呢,其实在柴达木盆地,你完全能随便体会那种孤单苍凉到底的况味。

这几百公里路途的土地,表面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连原来的杂毛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太阳照耀在这一片沙地上,当然还有开阔,然后剩下的除了荒凉,就是寂寞,我找不到更多的其他的词语。我在几百公里长长的路上,看着笔直伸向前方的公路,心中只剩下了“不毛之地”这个词语。在江南生活习惯了的人,看到这样一片的几乎焦黄的土地,没有任何植物,也几乎没有普通人类活动的痕迹,这好像是一片被大自然遗忘了的土地,那心里的感觉的确是五味杂陈的。这看起来无论如何不是一片让人羡慕和向往的土地。



这几百公里路途的土地,表面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连原来的杂毛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太阳照耀在这一片沙地上,当然还有开阔,然后剩下的除了荒凉,就是寂寞,我找不到更多的其他的词语。我在几百公里长长的路上,看着笔直伸向前方的公路,心中只剩下了“不毛之地”这个词语。在江南生活习惯了的人,看到这样一片的几乎焦黄的土地,没有任何植物,也几乎没有普通人类活动的痕迹,这好像是一片被大自然遗忘了的土地,那心里的感觉的确是五味杂陈的。这看起来无论如何不是一片让人羡慕和向往的土地。




不毛之地的荒漠终于看到了尽头,但是,不是绿洲,是一片险峻的荒山。这就是当金山口,海拔3800米,一边是祁连山脉,一边是阿尔金山,这是甘肃和青海在这里的分界线。在深秋及以后,据说这些山上盖满了皑皑白雪,雪山的圣洁感觉会让人有无限联想和美好寓意,而在盛夏的时候,毫无悬念没有惊喜,我们当然只看到了灰色的荒山,有时铁灰,有时黄灰,总之这一片山脉的颜色完全让人感到沉重,甚至于有些稍微的窒息。你要祈祷车况在路上良好,且加满了油,否则会在烈日下被晒死,因为半天也难得看到一辆车从这里开过。而我的确矫情又无聊地在这期间思索了关于生命的一些意义,任何人拥有的资源都要珍惜,因为你不以为然的或者就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最简单的比如就是湛蓝的天空,干净的空气,或者是丰盛的雨水。还有更多更多人们生活中非自然的资源,其实都不是顺理成章地就有了,是有些人舍弃了自己的那种权利而奉献出来的。或者这样的几百公里在荒漠中的旅程,更适合灵魂有些孤独的人,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与天与地,更加接近,也更容易抛去一切杂念,审视自己的灵魂,直接进行对话。也或者这是佛教氛围在那些荒凉之地更为虔诚的原因之一吧。
既然柴达木盆地位于西部干旱地区,所以这里最常见的景致当然就是荒漠了。在荒漠上也是有一些人为景观的。比如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站敦煌的守门神:玉门关和阳关。从这两个关口,汉人开始和西域进行商业贸易往来,从而开始了著名的轰轰烈烈的某个时代。
无论是今天念那些“春风不度玉门关”或者是“此出阳光无故人”都是同样的一种有些荒凉寂寞地味道。人们从这一南一北的两个关口进入塞外,从此进入了生死未卜的但是义无反顾的境况中,无论是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还是为了生存远走他乡的商人们。这两个边关都有很多故事,但是如今,它们只有两堵看不出面貌的遗迹墙垛子伫立在这片荒漠上,供今人想象它们昔日的辉煌和荣耀,以及留血和冲突。


在敦煌市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山,叫鸣沙山。这大概是我们在电影中经常能看到的真实沙漠的样子:沙漠被大风吹着形成了高低不同的沙丘,细细的沙踩上去软软的,而被踩实了的沙地好像在水泥地面上一样结实而平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高原常见的湛蓝的没有一丝丝云彩(因为没有水气所以没有云朵)的纯净的天空,在阳光的晕染下金黄色的沙丘,这一切真是美到梦幻。可以在沙漠里骑那很乖很温顺的骆驼,两个驼峰刚好陷入形成一个好舒服的座椅,比骑马要舒服太多。当然也可以爬上很高的沙丘,然后像滑水一样地去滑沙,享受速度的刺激和快乐,可以在沙丘上欣赏日出日路,感受“沙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荒凉和美丽的双重况味。

真的有那么一个可爱的小镇,叫做月牙泉小镇,就建设在沙漠边。有些类似“龙门客栈”一样风情的小店,顺应着这沙漠的黄色风情。这个小镇古朴却又很踏实,客店很舒服饭菜很可口。在沙漠里劳累了几天的人们,如果在旅程中在这样的地方休憩片刻,也是幸福而愉快的。

何况他们这里到处种着一大片一大片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向着光,散播到西部地区的风情和热情。无论在西部沙漠小镇月牙泉,还是在边塞阳关玉门关、或者从瓜州到酒泉的路上,路边漫漫田野里种的都是热烈的盛开的向日葵,让我看到这种花语代表的向阳、努力和能量。柴达木盆地虽然表面上荒凉一片,几乎不毛之地,但是地理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茶卡湖的盐、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还有锡铁山的铅锌矿等等,都在我们一路经过的荒漠上,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否则那样似乎太肤浅。任何地貌的存在必然有它的价值,而很多价值经过深入的研究可能才会发现。不要随便对一个地区下评语,就像不能随便对任何下结论一样。了解它理解它研究它熟悉它,然后正确评价它,这就是这篇黄色荒漠给我的启示。所以我写的从来不是攻略游记,不是地理介绍,我写的只是人生思绪漫记,因为这个我的自己的旅行有了属性,是属于自己的,不是千篇一律的。

而拿着我的行程仅仅一周后和我走一模一样的那个朋友,在遇到了茶卡盐湖没有水也没有镜之后,然后在荒漠地区遇到了连续几天的猛烈的沙尘暴,是的,即使上面的风景,那些美丽蓝天,那些黄色沙丘,那个沙漠奇观绿洲月牙泉,都没有办法能看见,只能蒙着面纱看着昏黄的天空过这漫长的时光。因此,对于每一个人,对于大自然依然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每一天拥有的运气,那或许就是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