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二》:一杯凉白开

标签:
王志文汤唯吴秀波情书爱情电影 |
分类: 读书观影 |
文/曼佳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冲着汤唯和吴秀波去看这部电影,心想这样的电影即使拍得很烂,怎么也得在六十分以上,在两小时里,几十块钱看一对很顺眼的人谈情说爱,也是值得的。
只是没想到,电影植入的内容真是不少,显得这电影的副线着实有点多。
副线1:老的。
说过实话,我感觉里面的一对八十有多的老夫妻才是主角啊!是他们那一对,让我流了狂多感动的热泪。爱情这东西吧,时间太短虽然也可能是爱情,但是总是说出来没有底气,经不起推敲。到一旦时间很长很长,长到六七十年还温情脉脉,这必然是很让人羡慕的爱情。你最美的时候是我陪着你,我愿意看着你比我先死这样笨笨的你就不会惊慌失措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情话吗?
何况老的这一对,都这么老了,还是帅气的老头和优雅的老太太,看着也很养眼,有豪华的大房子,有很有出息的儿子孙子,能老到这样的年龄,应有尽有,让人羡慕啊!只是老了还是得住养老院,因为儿女从头到尾都很忙,不知为啥,从未出现。偶尔出现一个善意的陌生人,信任亲近之。所以人老了,就是很孤单。
所以这电影可以让老年人也去电影里可以看看,他们会找到一些早已经忘记的感觉吧。但是也会多少觉得悲哀,因为不同的人总是从其中看到不同的感悟。本电影中我所有的眼泪都是留给这一对老年夫妻的,所以他们才应该是主角吧。
副线2:小的
除了植入温情脉脉的老的,还不忘记植入叛逆的小的。这电影里竟然还植入了不早不迟就是八年级的这种俗称中二病的表征,让中年父母很头疼的小故事。父母费尽心血想让子女满意,甚至放弃自己的生活,最后只收到孩子一张豪不领情的臭脸。少年的父母们也可以在电影里反思一下,顺便可以借着这个题目和有中二病的孩子聊聊,算个切入口。如果只是烦恼而毫无章法,从外围巧妙不着痕迹进去主题也许被孩子防御得不是那么厉害。但是加入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不过是引起男主角对于自己的身世和故事的反思。如果用叙述旁边的形式,或许更好,总觉得副线太多影响故事的深度。
副线3:渣的
除了男主角,里面走马灯似的出现的各个渣男,无论是英俊的骗高中女同学信任的,还是拿钱买春的金主,或者是被包养的脑子有诗意身体却被物质包养的男人,看电影时大家都知道这些男人都不可能是MR.RIGHT先生但是这些人的存在真的是为了证明女主角对爱很失望?我看证明她无脑比较可靠。话说老戏骨王志文演得可真好,必须是这部电影里面演得最好的一个,那成熟男人洞穿女人的心理,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那娴熟的动作和微妙的心理暗示,带一点让人假装尊重让人放松警惕的小情感攻势,可见混到这程度的男人都不是一般的等闲之辈,人精啊!
主线:薄的
终于说到主题了,其实汤唯和吴秀波这一对很养眼,但是演得我其实没什么特别感觉,只是感觉在一起看着很般配,作为CP可信度很好,也就闲着没事看他们的脸和气质品味一下了。汤唯前一部爱情电影就扑街了,也就是男主角太没文艺范了。
先说这两个人的人设:女的,既不聪明并不算得可爱,虽然有说哪次在赌场混得多么成功之类,从乱境中混出来,面对生活只是勇敢勇敢而已,因为她其实什么都没有:男的,其实未必真正良善,他是从来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的刺猬,未必相信感情,所以一直游离在真正的情感之外。这种人设倒是很符合两主演的气质。本片只是打着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纯粹的日久深情的招牌,虽然内容与北京和西雅图没有半毛线的关系,从宣传上来说,就是炒冷剩饭的节奏。
然后再来说电影的爱情主线,但是这部电影的爱情线很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再对另外一个人说话,不知道那些一会白话,一会古诗的情书是怎么就打动到对方了,怎么就让人想念了,怎么就让人奋不顾身了?多少让人觉得有点牵强,大概编剧觉得可以打动自己吧。就信的内容,浮在表面上,观众很难体会到角色的动心之处。因为你说那些话真正触及到了对方的灵魂?还是只是孤单寂寞的时候如我们随便扔在网络上的漂流瓶一样?
如果一定要反省这个梗的意义的话,但是这种已经消失的纸质通信方式而找到彼此的但让人思绪良多。现代人电子邮件、微信、电话联系都太快了,随时立即马上可以找到对方,一问究竟,就像吃快餐一样的感情。快餐吃起来的时候爽嘴未必爽胃,所以你永远不会哪天会十分地怀念它的滋味。而一个人追念情感,只所以感觉有缺的,其实都不是胃,而是心。现代社会得到一切都太容易了,那样对感情付出太少,所以舍弃的时候也是随随便便。如果经历过等待,思念,煎熬,期盼,这样的感情是很难让人忘记的吧,人们忘记的不仅仅是对方给予自己的反馈,很多时候是自己付出的那份精神。
如果一部电影平铺直叙,本来也让人昏昏入睡了。有冲突有高潮是必须的,人物如何脱离自己的困境而得到一个释放?这整部电影没有一个可以说得上冲突或者高潮的地方,有两次两个人同在拉斯维加斯,差点都可以对话上了,但是竟然导演安排两对虚拟的人在和自己的想象的那个人说话,可是真实的那个人就在旁边,却毫无察觉。而另外一次在教堂,也是豪没有心有灵犀的回头注意到对方。我不想相信一对神交已久的人,竟然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精神共振,而且还是在文艺高于生活的电影中!如果导演在这里安排一些似有可有的误会,那么还可以挑动其观众的一些激动,可是竟然完全没有。就是两个莫名其妙的陌生人,没有眼神交汇,没有近在咫尺的不安,就那么平淡得淡出鸟来。
主题:怪的
然后再说电影的主题意义。一部电影无论如何是需要意义的吧。这是导演传递给外界的信息,是他们影响世界的某一种方式。但是其实里面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价值观。女主角突然领悟了向死而生?所以少年时候拿到刀去砍砍傻傻去拼不怕死,成年后翻身的方式于永远就是不顾一切地用自己唯一的技巧去豪赌?赌赢了就有世界,没赌赢就烂命一条被人糟蹋?对人对事依然没有判断力,随便就借出100万给人豪赌却被发现遇上渣男,然后遇到金主开始摊上一笔钱想咸鱼翻身又去豪赌终于成功?在这样年龄和经历实在不可能让人多欣赏,当然最后的转变让人莫名其妙。至于男主角嘛,看起来很良善,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仿佛也将自己救赎了。这结尾不错,大家喜欢的皆大欢喜。
对于我的感叹来说,完全是在电影之外的内容,比如谁说四十多的男女不能在电影里谈情说爱了?谁说这年龄的女演员再没有像样的角色等她们了?不是不是的,重点是颜值颜值颜值!想象一下,最后当他们看到对方时,如果一个是形容枯槁或者大腹便便老男人,另外一个是干瘪憔悴或者胖到失去形状的女人,他们还会觉得之前的你来我往是让人怀念的情感前戏吗?恐怕最客气是做个知心好友,然后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所以为了遇到未来更好的自己,和遇到一个你想要的别人,要时刻都要警惕有修饰自己的想法,不能随便糟蹋了自己。
两个温吞水性格男女明星,演了一部温吞水的电影。我虽然打出4星,其实因为我一向是很包容的人,本来只想打三星。两星和汤唯和吴秀波的颜值,一星给王志文的演技,另外一星给《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的作者或者店主,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啊,害得我都想去读读这本书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冲着汤唯和吴秀波去看这部电影,心想这样的电影即使拍得很烂,怎么也得在六十分以上,在两小时里,几十块钱看一对很顺眼的人谈情说爱,也是值得的。
只是没想到,电影植入的内容真是不少,显得这电影的副线着实有点多。
副线1:老的。
说过实话,我感觉里面的一对八十有多的老夫妻才是主角啊!是他们那一对,让我流了狂多感动的热泪。爱情这东西吧,时间太短虽然也可能是爱情,但是总是说出来没有底气,经不起推敲。到一旦时间很长很长,长到六七十年还温情脉脉,这必然是很让人羡慕的爱情。你最美的时候是我陪着你,我愿意看着你比我先死这样笨笨的你就不会惊慌失措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情话吗?
何况老的这一对,都这么老了,还是帅气的老头和优雅的老太太,看着也很养眼,有豪华的大房子,有很有出息的儿子孙子,能老到这样的年龄,应有尽有,让人羡慕啊!只是老了还是得住养老院,因为儿女从头到尾都很忙,不知为啥,从未出现。偶尔出现一个善意的陌生人,信任亲近之。所以人老了,就是很孤单。
所以这电影可以让老年人也去电影里可以看看,他们会找到一些早已经忘记的感觉吧。但是也会多少觉得悲哀,因为不同的人总是从其中看到不同的感悟。本电影中我所有的眼泪都是留给这一对老年夫妻的,所以他们才应该是主角吧。
副线2:小的
除了植入温情脉脉的老的,还不忘记植入叛逆的小的。这电影里竟然还植入了不早不迟就是八年级的这种俗称中二病的表征,让中年父母很头疼的小故事。父母费尽心血想让子女满意,甚至放弃自己的生活,最后只收到孩子一张豪不领情的臭脸。少年的父母们也可以在电影里反思一下,顺便可以借着这个题目和有中二病的孩子聊聊,算个切入口。如果只是烦恼而毫无章法,从外围巧妙不着痕迹进去主题也许被孩子防御得不是那么厉害。但是加入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不过是引起男主角对于自己的身世和故事的反思。如果用叙述旁边的形式,或许更好,总觉得副线太多影响故事的深度。
副线3:渣的
除了男主角,里面走马灯似的出现的各个渣男,无论是英俊的骗高中女同学信任的,还是拿钱买春的金主,或者是被包养的脑子有诗意身体却被物质包养的男人,看电影时大家都知道这些男人都不可能是MR.RIGHT先生但是这些人的存在真的是为了证明女主角对爱很失望?我看证明她无脑比较可靠。话说老戏骨王志文演得可真好,必须是这部电影里面演得最好的一个,那成熟男人洞穿女人的心理,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那娴熟的动作和微妙的心理暗示,带一点让人假装尊重让人放松警惕的小情感攻势,可见混到这程度的男人都不是一般的等闲之辈,人精啊!
主线:薄的
终于说到主题了,其实汤唯和吴秀波这一对很养眼,但是演得我其实没什么特别感觉,只是感觉在一起看着很般配,作为CP可信度很好,也就闲着没事看他们的脸和气质品味一下了。汤唯前一部爱情电影就扑街了,也就是男主角太没文艺范了。
先说这两个人的人设:女的,既不聪明并不算得可爱,虽然有说哪次在赌场混得多么成功之类,从乱境中混出来,面对生活只是勇敢勇敢而已,因为她其实什么都没有:男的,其实未必真正良善,他是从来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的刺猬,未必相信感情,所以一直游离在真正的情感之外。这种人设倒是很符合两主演的气质。本片只是打着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纯粹的日久深情的招牌,虽然内容与北京和西雅图没有半毛线的关系,从宣传上来说,就是炒冷剩饭的节奏。
然后再来说电影的爱情主线,但是这部电影的爱情线很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再对另外一个人说话,不知道那些一会白话,一会古诗的情书是怎么就打动到对方了,怎么就让人想念了,怎么就让人奋不顾身了?多少让人觉得有点牵强,大概编剧觉得可以打动自己吧。就信的内容,浮在表面上,观众很难体会到角色的动心之处。因为你说那些话真正触及到了对方的灵魂?还是只是孤单寂寞的时候如我们随便扔在网络上的漂流瓶一样?
如果一定要反省这个梗的意义的话,但是这种已经消失的纸质通信方式而找到彼此的但让人思绪良多。现代人电子邮件、微信、电话联系都太快了,随时立即马上可以找到对方,一问究竟,就像吃快餐一样的感情。快餐吃起来的时候爽嘴未必爽胃,所以你永远不会哪天会十分地怀念它的滋味。而一个人追念情感,只所以感觉有缺的,其实都不是胃,而是心。现代社会得到一切都太容易了,那样对感情付出太少,所以舍弃的时候也是随随便便。如果经历过等待,思念,煎熬,期盼,这样的感情是很难让人忘记的吧,人们忘记的不仅仅是对方给予自己的反馈,很多时候是自己付出的那份精神。
如果一部电影平铺直叙,本来也让人昏昏入睡了。有冲突有高潮是必须的,人物如何脱离自己的困境而得到一个释放?这整部电影没有一个可以说得上冲突或者高潮的地方,有两次两个人同在拉斯维加斯,差点都可以对话上了,但是竟然导演安排两对虚拟的人在和自己的想象的那个人说话,可是真实的那个人就在旁边,却毫无察觉。而另外一次在教堂,也是豪没有心有灵犀的回头注意到对方。我不想相信一对神交已久的人,竟然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精神共振,而且还是在文艺高于生活的电影中!如果导演在这里安排一些似有可有的误会,那么还可以挑动其观众的一些激动,可是竟然完全没有。就是两个莫名其妙的陌生人,没有眼神交汇,没有近在咫尺的不安,就那么平淡得淡出鸟来。
然后再说电影的主题意义。一部电影无论如何是需要意义的吧。这是导演传递给外界的信息,是他们影响世界的某一种方式。但是其实里面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价值观。女主角突然领悟了向死而生?所以少年时候拿到刀去砍砍傻傻去拼不怕死,成年后翻身的方式于永远就是不顾一切地用自己唯一的技巧去豪赌?赌赢了就有世界,没赌赢就烂命一条被人糟蹋?对人对事依然没有判断力,随便就借出100万给人豪赌却被发现遇上渣男,然后遇到金主开始摊上一笔钱想咸鱼翻身又去豪赌终于成功?在这样年龄和经历实在不可能让人多欣赏,当然最后的转变让人莫名其妙。至于男主角嘛,看起来很良善,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仿佛也将自己救赎了。这结尾不错,大家喜欢的皆大欢喜。
两个温吞水性格男女明星,演了一部温吞水的电影。我虽然打出4星,其实因为我一向是很包容的人,本来只想打三星。两星和汤唯和吴秀波的颜值,一星给王志文的演技,另外一星给《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的作者或者店主,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啊,害得我都想去读读这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