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木丁: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便拥有了爱的能力

(2016-04-06 20:22:41)
标签:

水木丁

自由

女作家

张爱玲

分类: 读书观影
水木丁: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便拥有了爱的能力


文/曼佳

    水木丁是当代作家中,每一本书我都会买的人,虽然她的大部分文章我都在博客上读到过,但是读实体书的感觉还是完全不一样的,纸质书的排版让人觉得每一篇文字都有更为齐整的灵魂,读起来和电子版还是相当不一样的,有让人更加沉静的力量。

    其实当代很多作家,也会随手汇集一些文字集结出版,反正有名人效应又有足够好的传销渠道,为什么不出书呢?但事实上,不少多少有些名气的作家,其散文是无甚可读的,我印象中最著名的是一本《活着活着就老了》,因为比较悚人的标题买下来,翻完一遍,倒也看得下去,但放下后,我对整本书茫然无知,我不记得半句该书到底给了我什么东西,因为读完之后,却发现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买过几次类似的书籍后,便不再买这类书籍,以后买书得看人下单,因为人品即书品。

    其实我们和人交流,浏览网络,甚至读书观影,其实都是想从中得到一些信息,而不是什么都没有,那样会让人感觉到虚无,一是时间浪费的无聊,二是精神补给的虚空。为什么说喜欢水木丁的文字,因为她的文字里面是有信息的,甚至有大量的信息,即使只是短短几千字的杂文。她不仅仅会告诉我们她是从哪里看到的,让人可以追寻到信息的来源,而且她用她敏锐的感知能力,看到了藏在事实表面下的那些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然后用一种很特别的却又让人信服的角度去解读那样信息,让人感觉到这世界,有很多不同,我们可以不理解不赞同,但是了解,亦好。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这一部分写到很多作家,以及他们的人生与作品的关系,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无论哪个作家,其灵感首先来自自身。尤其关于女作家的双重身份,水木丁非常能敏锐捕捉到的其中的细腻和滋味,我想是因为类似环境中的共情心吧。

    比如有好几篇文章中写到张爱玲,其中一篇写张爱玲的人生,后世人如何看待她。说她前半生过着加法的生活,什么都想要,物质名望爱情等等,而后半生过着减法的生活,能丢弃的都尽量丢弃,她过着不为世人所能理解的寡淡的生活,世人的成功和失落又何尝是张爱玲眼中所在乎的?尤其是对张爱玲最后一部作品《小团圆》文稿的完成,虽然与众人所能理解的含义大大不同,水木丁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理解张爱玲,是因为真正懂得了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自由的隐形人,能够在世人的窥探下越狱成功,是因为真正能抛弃尘世浮华,成就了真正的灵魂自我。

    比如写到萧红,水木丁特别提到了在那个时代一个有才能的作家和一个女人双重身份下的矛盾和纠结,理解一个有才华的女人的艰难,在男权当代的社会中举步维艰。而更多的人们只是津津乐道一个女作家浪漫的情史,而不是她超人的文学才华。悲剧的是萧红想要在她的文字中自由地歌唱,比如一棵黄瓜想开花就开花,想开几朵开几朵,想不开就不开,这是一个作者的自由,只是想表达自己就可以,不必再拘泥于环境和身份,也不必拘泥于性格。这种自由,然而都是奢侈的,萧红不够有足够的长的命和时代的运可以得到这些。现代女作家能好更多吗?依然要不断抗争几千年的一些显性和隐性的桎梏,争取和追求那些显性和隐性的权利吧。

    除了描写女作者,站在女人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上解读她们并给出常人不一样的结论以外,水木丁解读金庸和梁羽生也特别有意思,尤其写到金庸为什么在当代如此受到欢迎,并影响了那时及之后以及今天的很大的一批流行文学,因为金庸的价值观之于男人是“建功立业,三妻四妾”,我们也终于明白这世间绝对部分男人的梦想是为什么在江湖,其实金庸的八个字精准地表达了这种大男人的价值观让他们念念不忘这样的成功意淫,而现代的很多男人们,哪里从内心能真正能懂得尊重女人以及了解女人内心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立且成长的女性是越来越无法认同并迁就那些落后价值观的男性了。女性正在进步中,但陪同前行的更多只是同性在路上。

    当我看到“不曾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感到无比的酸楚。同时她还有另外一篇关于孤独的帖子,互相印证。书中也写过她经历过的人生,遇到的很多艰难的时刻,也许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过那么许多的事情,才能真正明白水木丁所写的很多东西,比如人其实终究是孤独的,其实没人真正懂得自己,能理解抚慰自己的最终只有自己。所以她会在序言中写到,“写作它给我的不是向上飞升的翅膀,而是一种向下的力量,我没有向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变成一只鸟,摆脱地心的引力,而是长成了一棵树,我的树根深深的向下去生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观点,也是一个踏实而可信的观点。给予我很多启发,其实人未必要飞起来逃离这片土地才能达到自由,其实向下扎根于这片土地依然可以。只是换个角度而已,感觉真的可以海阔天空,解决了很多人根本无法逃离现状的苦痛,其实无需逃离,你也可以得到自由,沉淀下来丰盈内心,也将会有足够的收获和力量。

    还写到几个国外作者和他们相对小众的书籍,里面有各种人以及人性的表现,真实而触动,有些作者就是用自己的人生来表达人性的某些面,并给后世以直白的参考。其实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未必高大上,或者幸福快乐之类正能量,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和人性,永远是分析和理解不尽的,作为对这个世界的各种解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其中水木丁还写到一个其实人生未必很幸运,但是把这种不幸转化成力量的一个女心理学家,水木丁让我对这个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叛逆女弟子的书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她书中所例举的四类人,用我的语言概括为:别人快乐时给人捅刀的人、假意诚恳撕开别人伤口的人、纠缠于别人刷存在感的人、被无视的时候歇斯底里的人。。对照现在的某些人群,看得让人哑然失笑。我们为什么要读很多书,因为人性这么复杂,如果我们多多了解,也许我们很多时候更可以一笑了之。要么看开,要么远离,这人世间的很多苦痛和纠结不就是主观意识上的无法到位而引起的吗?

    有篇文章写道,有些人因为懂得而慈悲,有些人因为懂得而残忍,更加残忍。看到这一段话我简直触目惊心,烂熟于前面一句,而水木丁却还领会到了后一句,想一想,人性的某些恶,那些蓄意的利用和毁坏,那些残酷那些残忍,真正是存在着的啊!是什么样的遭遇让人能深刻看到这世界这么血淋淋的一面呢,也真是让人心惊肉跳让人痛心。

    书中的第二部分“礼貌性上床”虽然标题很火爆,但其实内容很朴实,写到很多对男女的关系,比如李安和妻子,李银河和王小波,王薇薇与小男友,邓文迪和默多克,高晓松和夕又米等等,水木丁都给出了特别不一样的观点,在这样的男女关系中,人们总是赋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份特征,而事实上,现代正常关系中,性别特征赋予的社会意义应该越来越不明显这才是进步,女人可以养男人,只要自己愿意与别人何干?女人权力到一定顶峰的时候也会散发出春药的气息吸引雄性等等。。。水木丁总是在观点中表达一种真正的男女性别上的平等,这样平等的意义就是女人其实和男人一样,随便哪种性别都不必有性别优势和道德致高论,女人想做自己所有想做的事情,不再限制于性别的标签、道德的压制以及环境的限制。而男人群体如果能真正接受这种观点,并不再蓄意阻挠这样的进步,也许这社会的男人才真正是不会让人失望。

    书中的第三部分“承认吧,其实你们喜欢文艺青年”由一系列的小散文组成。其实,很多人对文艺很曲解,理解得很狭隘,以为只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无事生非浪迹天涯。其实真正的文艺每个人都可以有,不过是对美好和人性的探索,从而追求满足于内心的丰盈,所以我们也不敢想象,如果这世界没有文艺的滋润,没有文艺青年传达信息让这和世界这么丰富而鲜活有趣,这干巴巴的世界,只追求钱权成功,房子车子票子肉体,那么世界还真的很有意思吗?

    关于水木丁,我对于她的生活并不了解,但从她近几年的几张照片来看,她的眼神很复杂,不是欢乐不是悲伤不是茫然,让我一言难尽。我想她一定是遇到了很多事情,有过很多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是这些都只是汇成了她笔下的这些文字,让她无论何时何境下,即使灰暗即使悲伤即使孤独即使痛苦,心灵依然保持着自由,依然可以用文字来飞翔。

   她其实像她文字中的一些很特别的作者一样,知道怎么可以讨人喜欢,讨这个世界喜欢,但是她不愿意,不愿意委屈自己的灵魂,不愿意放低自己的仪态,即使向下生长也依然要优雅。她只想做她自己,用美好的语言,用理智的观点,用平和的语气,用包容的心态来描述她身处的这个世界。那些各式各样的人及人性,她其实看得很清楚,但是她也并未高高在上指指点点123,而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中间的一智者,告诉我们,世界这是这样的,人性就是这样的啊,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虽然她文字足够好,虽然她格局足够高,虽然她未必一定会大红大紫,但是她真的会在很多读者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她的文字,我只能说:我特别希望能写出水木丁这样的文字,是她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她是那样的敏锐却不尖刻,那样的特别却不狭隘,那样的平和却充满力量,这种力量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但是相当深厚而持久

    所以她的书,真的是值得买来一看。她并不认识我,我只是她一个普通读者。喜欢她,推荐她,如此而已。

(另两年前,我写过她的小说的读后感:水木丁:关于70后追求的挣扎和记录  http://www.niubo.cc/blog-30661-21275.html  在其中发现我早已经把水木丁比喻成一棵树,而不是一朵花,她也在新书的序言中如此这样的评价自己,看来作为一棵树,她的确是很神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