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整理口水集二合一

(2013-10-16 15:02:05)
标签:

高铁

休闲

设计

营销

旅行

分类: 微博集萃

一、身体和灵魂

 

    关于王菲和李亚鹏,我觉得,他们本不是一路人,他们灵魂,一个在俗世人间,一个在红尘之外。没有谁配不上谁,只是,缘分已尽,不必努力吧。
 
    除了灵魂之外,生活中我们更多遇到的是爱精神和爱肉体的区别,爱肉体倒也不见得低级庸俗,虽然是爱的浅层,只是个人趣味性不同而已,比如一个人疯狂迷恋另外一个人,只不过是迷恋对方安全而性感的身体,对其虚浮的或者空洞的思维是无甚兴趣的,但是你不能不认为这也是一种爱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毛姆小说《人性的枷锁》中,男主角对于那个女招待的匪夷所思的多年的痴恋,虽然看起来好似犯贱,这大概也是人性之典型一种,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但深究起来该男的情感热烈说到底就是对没有得到并以此拿腔做态的肉体的向往而引申出来的一种深厚而依恋的情感。
 
    有人说如果想念一个人,到底会是生理想念还是心理想念?我觉得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恐怕很难区分得开,心理想念导致身体冲动更为需要,生理想念导致心理上有一定的依恋需求。只是心理想念恐怕更容易满足一些,因为隔着时空,也可以传递部分情感的,而生理上的,苦于分子们不能向电磁波一样发散出来,所以就没那么便利了。
 
    回过头来说上面的那一对,男人长得这么相貌堂堂身材挺拔伟岸又有男子气概,女人虽然贵为女神,但是在这10年间对于他的身体的喜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说到精神,甚至深为灵魂的话,那些仅仅依靠肉体是完全不能满足的。我相信,她爱他的身体,而他更爱她的飘忽而不可捉摸的难以被完全掌控的灵魂。
 
二、设计语言和营销语言
 
    设计语言:这是一株草,颜色是咖啡色,不是泥巴色,轮廓线是什么几何函数,高度是多少;这是一朵花,颜色是纯白色,不是珍珠白,花盘直径是多大,花瓣具体是几个,花瓣曲率如何。营销语言:这是一棵你们在人间都难得一见的灵芝草,拥有它可以健康无忧;这不是一朵普通的花,这是在几千米雪山上盛开的雪莲花,吃下去你将美丽如天仙。
 
    我有时候想,是我们的性格选择了我们的职业,还是我们的职业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性格。很多人说学财务的人都过于会精打计算,他们能在很微小的事情中都想到如何节省开支,所以和财务工作的人一起生活是感到很束手束脚的。不少女孩说绝不找财务的男友,那种时刻抠门的小气吧啦的劲头让人不能忍受,男性对于财务的女性精打细算倒不那么反感,这反而是一种善于过日子的表现。
 
    设计和营销也是这样,前者除了艺术性的基本表现外,更多是用量化的细小参数来保证这个艺术性的产品得以具体实现,实话说就是具有完全的仔细的可执行性,是理性的步骤将之量化。而营销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用石头来煮一锅汤,有时候无中生有,有时候以小搏大,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营销语言更多的是造梦,引导消费者的想象力,是感性的技巧和语言。这两种岗位的人经常会为了某一概念也横生冲突,因为有些凌空的想象落到实处是有困难的,而完全一板一眼的东西又是没有卖点的。尤其在建筑中,设计需要在很多既定的条条框框下满足那些细细碎碎的要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整体来说很复杂,完全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而营销总体来说是分析市场权衡人的消费心理,虽然有量化的数据但是更多只是提供定性的考量,因此更需要情商来进行定位和选择。所以天马行空的创意固然可贵,具有可执行性的创意更是让人惊喜万分。总而言之,这是一对搭档,总是在矛盾中求得平衡。
 
三、旅行和幸福
 
    再美的风景,满足的是你的心,并不是你的眼。风景它只是一个承载体,带来慰藉心灵的联想。
 
   每个城市,能让你深记的都不是风景,而是风情。有人情才有风情,没人情只有风景。有些城市,走了,又来了,然后再来。有牵挂,有期待,这就是,有你爱所爱多关心的人所在的地方。
 
    我一直常对人说,去哪里旅游都无所谓,关键是和谁去。所以有不感冒人群发起的活动会不会让人欢欣雀跃,即使参加了也绝对不会有什么意外惊喜。我们都记得我们恋爱的时候,即使和爱人一起走过一堆垃圾也不会闻其臭,这就是内心充足的愉悦能包容一些障碍。很多人想去那些优美的著名景点区域,如果没有可心有趣的人同行,心中又没有合意可思的人可揣,那么这样的旅游终究是充满惆怅而遗憾。虽然纯粹的风光也能带来震撼兴奋,但是我们之所以记得曾经去过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小湖小江等等,无外乎只是记得同行或者偶遇的人带来的那些的可心的愉悦,而这些小零小碎的记忆,就成为内心美好的沉淀和永远的温暖的记忆。
 
    想去很远的地方,或许是那个地方你和某些人曾经谈论过,即使身不在同一处,也可以借景抒情之类;想拥有某一项物品,也并不是因为珍贵或者非常需要,也或许只是曾经在某一时刻因为许下的诺言而得到的一项期盼;看到某一个熟悉的场景而会觉得思绪万千,也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一个难忘的但是现在已经消逝的感觉。。。诸如此类,我们不可能完全懂得另外一个人的所思所为,除了性别性格差异本身的原因之外,也就是因为我们不可能24小时从不间断的一起经历过那所有的场景和感悟那所有的时刻。。
 
四、拒绝和愉悦
 
    我九岁的时候就发现说不的确需要勇气,但是会带来无比轻松的感觉。//
 
    有人提到不得不答应一些不愿意的为他人做的事情,结果让自己压抑不快乐很久。我想起我小时候,那时候只有九岁,我姐姐刚生女儿,她让我帮她编制婴儿的毛线袜子,于是她指导我怎么怎么做,当然我在手把手的帮助下完成了一双还算漂亮的婴儿袜子。同村的有个也有婴儿的妇女看见了,要我帮她的孩子也打一双,那时候根本就不懂得拒绝,只得接受了她的毛线。可是拿到这堆毛线的时候很烦心,因为这不是我喜欢并擅长干的事情,我把这烦恼告诉了我的姐姐,她鼓励我自己去拒绝那个人。记得那天我在那妇女门外徘徊了很长时间,终于鼓足勇气告诉她我不想再编袜子了要把毛线还给她。她也没说什么就收回了毛线。我如释重负,那种感觉像要飞了一样。
 
    从此以后我懂得了拒绝带来的好处,虽然我们在人世间有些时候也避免不了勉为其难的处境,但是一个人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的需求做本来可以拒绝的事情,何况有些人把要求别人为他做什么看成顺理成章并不懂得适当的回应和感激那就更不值得了。生活中需要拒绝的东西真的很多,不想要的很多人和事以及物带来的负累,拒绝虽然需要技巧,但是更需要一种勇气和智慧。
 
五、距离和变化
 
    高铁现在真是好工具,迅速便利地把你拉到你想去的城市,极大缩短城市之间带来的心理距离。那些异地恋恋故乡的人们,在现在的时期一定顿生安慰吧。不过好似有手机可随时联系,但是发现没几个能联系的人。而高铁或许能拉近距离,但是故人也许远去逐渐陌生遥远,那边的城市却又不再有值得可看的人了吧!
 
    现在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不知道是促进的感情还是毁灭了现代人的情感,随时可以达到随时可以沟通的便利让人们失去了等待和包容的心情。以前的恋人,距离遥远,一年也见不了一次,就靠一年的几封信来想念对方回味情感,没有那么多信息可供猜测和胡思乱想甚至指责抱怨。等到后来,可以打座机电话,千里之内的两地用普通客车也要10小时以上的运输时间,在漫长的车厢里可以想念对方堆积情感,见面之后当然好好珍惜难得一见的好时光。后来网络十分发达,分秒之中都可以联系到对方,有高铁出现之后,千里以内的距离不过2、3小时可以随便到达,网上购票方便快捷,列车不仅仅很舒适而且班次又很多,简直是即刻可达,但是却反而失去了再见的可能了。看过飞逝而过的像子弹飞一样的高铁,擦肩而过,一笑了之。

 
六、性格和风格
 
    高铁站都是有自己的气质的。比如南京南站,从地面层八排并列的自动扶梯,候车大厅相当空旷,而乘客位置挤在狭窄的边厅,让人想起南京中山陵的建筑风格,那庄严排场又宽又高的爬得你腿都要断的超级大台阶,而总统墓只占小山上的那个角落的一隅。所以,南京的气质终究是讲大气要排场的。
 
    杭州高铁车站和虹桥高铁是属于同一气质的,那种螺丝壳里做道场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充分体现了浙沪人的做人做事的性情。候车大厅主空间全部都是候车座椅,留白的像南京南站那样只用来溜达的大空间几乎没有。和城市整体印象协调一致,杭州以南方精致婉约见长,像南京这种北方似的排场大气难得一见。
 
    我以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写的就是南京之男人和杭州之女人,这两个城市离得很近,但是感觉差别很大,是地理和气候的原因造成的,还是曾经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造成的?总而言之,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和风格。很难说哪一种好或者不好,就像人的性格一样,千奇百怪的性格配对千变万化的人间需求。好或者不好,都在于习惯,习惯在某一种氛围久了就会喜欢那种氛围,因为自己也变成了那种气质。就我个人而言,也许还是更喜欢杭州的这种调调一些,虽然未必很排场大气豪迈,但是精致婉约而又细腻。
 
七、过去和现在
 
    以前,我们知道结果的电影不愿意再看,现在,我们知道结果的电影还想继续看;以前,有人伤害了自己会找好友诉说来释放,现在,别人伤害了我们只选择远离和忘记;以前,寄托于别人来满足自己绚丽的期望,现在,只指望自己满足各种愿望;以前,我们想要这要那,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自己不再想要的。
 
    经常接触到很多小朋友,他们会用很欣赏的感觉来表达我对于他们思维的一些理解。我总是会淡淡一笑,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慈悲所以包容。每个人都是有经历,有感悟,然后才能成长成熟。回头再想想自己年轻时候干过的可笑好玩的事情,想起的不是替那个时候害羞和不值,而是欣慰那时候勇敢尝试过该尝试而得到一些失败的体验,这在于今天都是一些经验教训。因为一往无前过,所以跌倒过爬起来过;因为爱到骨髓也曾痛彻心扉,所以今天才能云淡风轻一笑了之;因为知道这世界荆棘丛生,所以不必太为难自己适当懂得放弃。所谓年轻,即使敢于挑战,敢于失败,那时候人生做的就是加法,而不年轻以后,背负着家庭和工作前行,只能做减法,扔掉一些过当的欲望和需求,否则人生将不堪重负,而到了这一步,才会感觉自己终于可以不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