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下班2小时的路上听英语听力碟,如果能用心的话,发现很多段落开始能轻易地听懂。主要原因是我预先知道那段话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被提示了主题,根据主题我能推断出相关某些词语是什么意思。比如我要预先知道某人说的是婚姻状况或者教育问题或者就业问题,我就能比较容易领会段落中的意思,第一次听的时候也能听懂6、7分。当然也只是限于书本上简单的场景的模拟对话。如果我连关键词都听不懂,那当然全完蛋了,所以词汇量更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
对于语言来说,其实都有一个氛围可以让你进入状况。有次某荷兰鬼子说他的家庭,我们问为什么不再多生几个孩子的时候,他便回答老婆年纪大了,除非有个年轻的老婆才能生。于是我猜到他会在下面一句说:我是开玩笑的。果然,他马上摊了一下手,就说那句话。这就是典型的根据上文推断下文的句子。
出差欧洲的时候,和鬼子们的交流明显比国内多而且思维活跃,好像什么都敢说。在国内,那种词汇量和语感马上被冻结了。最近开始听口语碟,仿佛感觉又回来了一些。看来语感要在环境的影响里才更有效果,听得多了,或许脱口而出。这些也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不太深入,没有歧义也难以有利益交流必须要搞得那么清楚,所以总体来说还算轻松。
荷兰鬼子说话还是太快,而且超级喜欢用长句,某高杆鬼子看起来就是很严谨的人,他说话的时候是很喜欢定语从句套状语从句,大概那样显得他专业,加上他的口音,一长串,唧唧呱呱,放鞭炮似的,时常让我听不懂。而美国和加拿大鬼子则明显地发音更标准一些,比较贴切我们的听力感觉,说话更喜欢用短句,我显而易见就容易懂的一些。现在有太好的学习英文的条件,各国说英语的鬼子们络绎不绝地在公司里出现,而且他们明显想经常和我们聊天,无论是生活的或者是专业上的,但是我词汇量有限,我很多时候懒得应付他们,直接交给翻译了事。
从鹿特丹的荷兰鬼子开始,曼切斯特籍的美国鬼子、夏威夷的美国鬼子和温哥华的加拿大鬼子在近一年的时间内,隔三差五地就要来我们这里晃上几圈,我倒很有兴趣和他们探讨一下他们的城市,或者深入讨论一下他们的价值观之类,因为某此鬼子听我们说:中国女人要有房子才能结婚,怎么会这样,我们那里得先相爱才能结婚啊?我们只好也耸肩算了,按照他们那特别喜欢问WHY的精神,根本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他们。当然即使语言是相通的,依然觉得和外国人交流达成一致的理解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他们认为有些事理所当然,而我们却认为可以多向变通,直接把他们搞糊涂了。在生活上是如此也罢了,在项目推进的技术问题上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时常说:NO.而他们最擅长瞪着眼睛说:WHY?我们解释了一遍原因,他还问:WHY?没完没了。有时候一个小时认为可以解释得清楚的问题,最后2小时还不了了之。有时候懒得和他们继续说,内心愤愤地骂:讨厌的鬼子,歪什么歪啦!当然交流不顺利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与生俱来的人生观的不同,大概也和翻译的质量有关,因为翻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再翻译出给另外一方听,这其中肯定折损了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这肯定是无法避免。所以,如果能就大量的技术问题能直接对话的话,当然会效果好一些。所以鬼子直接对我说:让我来学习中文是不可能的,只好让你学好英文了。我也就耸一下肩。
不过态度非常非常重要,对话的态度,和学习的态度等等。看到这样一段话:“心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命运跟着改变”。若是积极的改变,那未来一定会不错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