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日出之前》是在2010年的春天,而在6年前我早看了10年后男主女角续拍的电影《日落之前》,后者我也曾大发感慨过一篇《日落之前的悠长画卷》。这两部电影受众肯定有限,因为里面只有2个人,从头到尾都在说话,涉及各类话题,人物性格在对话中得到有效地展示。一般人都觉得这样的电影太过平淡,而且絮絮叨叨,没有起伏没有高潮,只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感觉,不过这2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都极高,我个人也很喜欢这2部电影,因为不仅仅能理解这样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我能从里面感受到一些美丽的东西并有滋有味地回味。我曾经大力推荐给几个女友,但是她们均评价为:看不下去。至此以后,一旦有人叫我推荐书和电影,我都做保守状,因为我的菜,很显而易见,未必是其他人的菜。
这是一对年轻男女,美国男主角和法国女主角在火车上不期而遇,然后相约共度一晚上的简单故事,在天亮前就各奔东西,因此异国,而且在那异地相遇,彼此都知道这只能是一场浪漫的故事。从刚开始认识时候的兴趣,到慢慢交流的好感,然后到相互产生爱恋并难舍难分,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
如果在电影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爱情,但是如果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便不以为是爱情,因为很多人总喜欢把爱情和时间画上正比关系,比如多长的时间的感情延续才能定义为爱情,说时间很短的感情很轻薄肤浅不足以定义为爱情;又,很多人也喜欢把爱情和婚姻搭上关联,如果爱情中没有以婚姻作为目的,也即这份爱情没有所谓的责任承担在里面,他们也认为这不是爱情,或许接近于及时行乐的激情相遇。还有人认为,如果一场感情,如果只是精神情感的吸引而没有性的发生,便可以认为这样的情感才纯粹才能定义为爱情,他们骨子里是把性作为肮脏不齿的东西而排除在爱情之外的,如果一夜之间就发生了性,那只能定义为一夜性,最多带点情感的帽子变为一夜情,也不能定义为那个高尚的爱情。因此,每个人对爱情的定义和包涵的内容都相差很远。因此不同的人,即使有同样的环境和机遇,也只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得到不同的结果。
电影中,男女主角谈到爱情的事情,女主角举了一个小时候情窦初开的例子,她也只能描述若干细节,而男主角虽然明显要理性很多,却很难对爱情做一个定义并精确表达,他只说:爱是复杂的。所以,爱,其实终归只能是一种感觉,一种两情愉悦,相知相恋的感觉,爱是一种比喜欢程度要深很多的感觉,如果一定要定义,就是爱是一种深度的迷恋并某种程度上忘我。
人的一生很漫长,从我们懂事的开始就接触到各类的情感,然后等到我们老去的时候,我们的记忆里会有谁?女主角说起她祖母的例子,说祖母看似很幸福,但是她对孙女说,她一生都在梦想一个她极爱的人和她发生浪漫的故事,这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啥女性读者很喜欢《廊桥遗梦》这样的故事,因为里面营造了女人所能做成的最美妙的情爱之梦。所以女主角说:人一生最重要的过程不过就是到底能感受多少被爱的感觉。这说明女人的一生,就是与情感相伴的一生,要的看似单一,却是很复杂的内容。而男主角显然不同,他还希望当他老的时候回忆起来能有一番作为,为这个社会为自己的事业,证明自己很有用,而不是只能回忆情感。因此男女其实是相当不同的,要的东西太不同,因此男女一生都为爱的付出多少付出的时段而纠缠不休,这是男女人性与生俱来的矛盾。
爱情的本身是分浓度和长度的,我从前有篇帖子写到,在时间的长河中,能让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感情,其实情感的浓度远胜于长度。那些浓烈的爱情即使时间短暂,但是它留下的美妙印记像你某时刻吃到而未能多次品尝的美味一下,并非在你的身体上,而是在你的内心留下强烈冲撞的痕迹,你日复一日的品味,这种浓烈的味道也可以持续很久——在记忆中。而寡淡的情感,看起来也绵长地进程中,但是能激起我们味蕾的成分太少,因此或许会让人感觉不坏,但是并不会因此而咂舌回味,要说起精彩之处似乎又无从谈起。因此女人的美梦都是:一生都在爱人和被那个人爱着,浓烈的情感能维持一生才是最美好的,但是现实生活总是并非如此,男女主角也随意提起一些结婚以后的夫妻,因为年长日久,太了解彼此的缺点而生出对情感的倦怠和失望之意。这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都是因为不太了解而相互欣赏而接近,却因为太过了解而失去了某些探究的兴趣。在爱情中,那种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探究对方的思想状态和身体奥秘不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吗?因此,狭义的爱情真的无法天长地久,也许就是短短的浓烈,让女人怀念的某个时期,而之后的大部分时期,都让女人觉得男人为何变了为何不再有爱情和激情?极少数伴侣的感情,一生都有爱情,因为他们不断地更新自己,互相一直有兴趣,并一起探讨这种变化。或许那就是《第二性》的作者西蒙波伏娃和她的情人,他们一生都热烈的爱,只是他们的爱情一生都参杂着和其他男女关系作为他们情感的补充,所以他们两即使有一生的爱情看起来也未必纯粹能被人接受。而另外一些一生看起来也有爱的伴侣,也只是幸运地把男女激烈的爱情变成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左手握右手的亲情。
里面有几个小场景很打动人,因为很微妙。他们在一个音像店里听试听碟,里面的歌曲很契合他们当时的心态,是一种深情款款暗示爱的曲调。女主角一直在那里吮吸自己的嘴唇,而当男主角盯着她看的时候,她又不太好意思然后把自己的眼神移开。那种小鹿撞胸的感觉一定非常有趣,那个小小的空气中满是甜蜜的因子在飞来飞去,神情紧张而期待,呼吸急促而渴望。这个时候有一个美妙的吻是非常合适这个场景的,不过没有发生,不要紧,我们在下面依然可以期待。
依然要说到吻,为什么在想吻而没有吻的时候,那种期待的感觉无比美妙呢?或许这就是人的本能,期待比实际已发生更具有激烈的强烈能量而让人极度兴奋,这种兴奋带来全身心最高磁场的释放,要通过接吻来表达情感的接近和心灵的接近。很多人都应该记得让自己难忘的吻,或许就在某个十字路口,在四目相对的时候,一种火花就在眼睛里闪烁,然后突然吻在一起了。甜蜜的期待,柔软的接触,紧张的呼吸,身体的渴望,这一切都很容易融合在一个温情浪漫的吻中。
还有一个场景,就是男女主角拿了红酒在公园的草地上相依相偎,女主角说以前也发生过类似情感,在看似浪漫的场地和某个男人在一起,但是那时候都渴望身边换一个人而不是某个人,而和男主角在一起的时候她却觉得这一切这么合适。其实我们人可能都会说谎,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肢体等等,但是我们的心却无法说谎,它一定是期待最让自己愉快的某个人的极限接近然后进入。在情感上不能彻底投入的时候,人的身体便会多少抗拒,然后内心有一个小的或者巨大的空洞留在那里等待合适的人来进行填补。当这个合适的人出现的时候,仿佛这世界上只剩下了你和他,时间仿佛停止,恨不得就永远停在那刹那。爱啊,就是让所有的这一切场景都变得那么妙不可言,即使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美丽风光的维也纳,即使只发生在某个古城小镇,即使不是初夏的风和日丽而是冬天的冰寒刺骨,有了这样的爱,即使这么短暂,但是这么强烈,会让人记住一辈子。
于是女主角在10年以后对邂逅的男主角说:“那一夜,把我一生的浪漫都耗尽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无法和任何人浪漫。”或许是遇到一个身心相契的人很难,或者是美妙的程度太高而其他人实在无法企及。这对于女主角来说,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或许是不幸,因为她知道了爱的最高表现是什么,但是她在现实中遍寻不得。也或许是幸运,因为她曾经毕竟那么快乐过,如果没有这么一次美丽邂逅,等她老的时候,她能拿什么美妙的回忆来填充她的平淡的一生?
或许,这就是缘分,强求不得,遇到了就遇到了。就像女主角同意男主角的提议和他一起下车来感受这个异国的美丽夜晚,她显然被他吸引,然后不由自主,结果是她的一生都无法忘怀这个夜晚和这个男人。也有很多人追寻这样相遇的形式和相爱的表达,身与身的相遇是容易的,心与心的相吸是极难的,所以他们未必能身心共振,因此只能遗憾变成了一夜情,而未必是能说服自己的爱情。性格、经历、环境、以及自己的内外条件,这些复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化学反应,成为了爱情或者非爱情,这个名词的不同只是在于你自己的内心:你感到颤动了吗?
还有一个场景也很让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夜晚终于结束了,即将黎明破晓,在大街的长椅上,女主角躺在男主角的腿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但是离愁的情绪很浓,再也无兴趣讨论任何词语的主题,只是在留恋这一短暂的时刻。有的时候情人分开之后,总是感觉为何当初不抓住时间来说哪些哪些话,那些话一直没有表达完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或许说什么都没有用,2人都知道终究是要离别,毕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相隔几万里的空间距离还是其次,两人其实对未来的生活都感到无法确认,这就是爱情即将走入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最后一个画面,也许,还是还是想用时间来验证他们这一夜产生的迷恋是否可以让他们继续下去,他们自身也是没有把握的,所以他们约定了6个月之后在这个车站再次相遇,如果都还希望继续下去那么就开始约会。他们在分手的车站难舍难分地拥抱和接吻,那种不舍和迷恋让人感觉莫大的遗憾和失落,我看到了女主角的眼泪夺眶而出。虽然整部戏演得并不激烈,这一幕还是很让人纠结。当火车开动以后,女主角看着窗外的风景微笑了起来,她一定是回忆了他们在一起的美妙的场景而内心愉悦;男主角在开往机场的大巴上若有所思,这场相遇对于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身心共振?我猜想而已,即使男人表现得和女人虽然很有不同,他们不会明显表达自己对于情感的专一而深情,将来或许在声色犬马中浪荡着自己仿佛显得没心没肺,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定会有某个片段跳出来,温暖着他。不是每一次相遇都刚好有那么一个合适的人,不是每一个看似合适的人都能发生一段叫做爱情的故事,这世界上,能愉悦人的内心的爱情,真是少之又少。
半年后他们没有能相约成功,但是10年后他们又相遇了,这回他们不再是青春的金发小妞和血性的帅哥,而是一个风韵的成熟女人和一个已经成功的中年作家,那个故事叫做《日落之前》,我也很爱这个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